三國時期,曹操未能出兵益州,他退兵絕不是因為得隴望蜀的貪心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赤壁鼓角今猶鳴”。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真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三國時期,曹操未能出兵益州,他退兵絕不是因為得隴望蜀的貪心

我認為益州很可能會不戰而定,如此,263年滅蜀後形成的格局會提前至215年,不同的是,263年曹魏面對的是東吳一家,215年面對的是荊州的劉備和江東的孫權兩家,按照常理度之,大一統局面勢必會提早實現。

三國時期,曹操未能出兵益州,他退兵絕不是因為得隴望蜀的貪心

很多史學家認為,曹操有兩次一統天下的機會,一次是取荊州戰孫劉的赤壁之戰,另一次就是平定漢中張魯後,如果更進一步,得隴望蜀,勢必會對孫劉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可是詭異的是,曹操拿下漢中後,竟然回去搞逼封魏王的把戲,最終益州被劉備搶先拿下,之後劉備率領法正、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魏延等出兵漢中,斬殺曹操西線最高軍事長官徵西將軍、博昌亭侯夏侯淵,使得曹操有生之年再無統一的可能。

三國時期,曹操未能出兵益州,他退兵絕不是因為得隴望蜀的貪心

有部分觀點認為曹操之所以退兵,是因為國內不穩,急於返回國都處理內患。不論這種說話是否有事實依據,即使是真的,征討益州不一定非得曹操親自去吧?當時西線的夏侯淵、張郃、徐晃、鍾繇、韓浩、杜襲等都是曹魏集團的精英人士,他們從漢中分路採取軍事進攻,同時用政治攻勢分化瓦解劉璋東州集團和益州本土集團的勢力,以朝廷名義許劉璋以三公之位,劉璋看到張魯投降後受到的極大優待,加上自身闇弱的性格,我相信劉璋會主動投降的(參考後期投降劉備)。這樣,劉備所佔領的荊州五郡將面臨襄陽、上庸、江州三面的進攻,長江防線的地理優勢蕩然無存,孫劉即使再次聯軍又如何抵擋這統一大勢?

三國時期,曹操未能出兵益州,他退兵絕不是因為得隴望蜀的貪心

曹操做為一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他退兵一定有他的原因,但絕不是因為得隴望蜀的貪心,歷史的魅力就是很多事情不能以常理度之,未能出兵益州的原因也終被歷史塵封起來,留待後人發掘。

三國時期,曹操未能出兵益州,他退兵絕不是因為得隴望蜀的貪心

以上僅是小編的看法,喜歡的可以新增收藏或關注,不喜勿噴哦。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並積極談論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大家一起來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