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擁兵百萬的金國?

“千人必死,萬人不待;萬人必死,橫行天下”。成吉思汗以十萬必死之士,去揍墮落的女真大金,完全不成問題。

所以,首先應該問:成吉思汗能否組織出十萬或數萬必死之士;其次應該問:女真大金到底墮落成什麼樣子。

1204年,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上建立千戶制,並以世襲那顏作為千戶這一軍政單元的首領。

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擁兵百萬的金國?

千戶制,簡言之就是用軍隊編制重新組織草原牧民。

商鞅變法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編訂戶口,並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這麼做的目的,一是按戶口和人頭收稅;一個是便於監督和管理。這就是編戶齊民。

而成吉思汗的千戶制,實際是一種大顆粒的編戶齊民。

秦制,不是封建制,而是集權制,精確地說是中央集權制或皇帝集權制。而就實現中央集權而言,官僚制不夠、郡縣制還不夠,必須完成編戶齊民這個基礎前提。

比如說楚國,廟堂有昭、屈、景這些大貴族,江湖有項君、陰侯這些小貴族。然後,楚王還怎麼中央集權?

可以有官僚制,但官僚幹得過貴族嗎?也可以有郡縣制,但郡縣比得過封地嗎?所以,官僚制和郡縣制,只是中央集權制的結果,而不是中央集權制的前提。那前提是什麼?

就是編戶齊民。

只有實現了編戶齊民,秦民才能透過官僚制這個渠道效忠秦王,秦王也才能透過郡縣制這個盤面汲取民力。

那貴族呢?貴族這夥“中間商”,被削殘、被取締了。

千戶制,也是這個道理。

秦孝公透過編戶齊民,非常直接地汲取民力;成吉思汗透過千戶制,較為直接地汲取民力。二者的汲取程度不同,主要是因為編戶齊民的顆粒度不同。那成吉思汗為什麼不把“編戶齊民”進一步細化?

草原的經濟基礎太脆弱,無力支撐進一步細化。

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擁兵百萬的金國?

基層組織進一步細化,就需要行政管理進一步精細。而行政管理進一步精細,就必然抬高統治成本。這種量級的統治成本,不要說初創時期的大蒙古國負擔不起,就是巔峰時期的大蒙古國也負擔不起。

所以,到千戶為止,繼續細化到百戶、十戶,成吉思汗想都不敢想。同時,這種大顆粒的編戶齊民,還有兩個好處:

一是郡縣自成,且不會太大。大千戶能到4000戶,小千戶不到1000戶。雖然大小不一,但這些千戶已經有了一定規模。但這個規模又不足以形成軍閥割據。

二是官僚世襲,且較為忠誠。分配牧場、徵收賦稅、差派徭役、統領軍隊這些事,全由世襲的那顏說了算。那顏相當於官僚。而那顏擁有世襲特權,所以忠誠度就比代理官僚更高。

中央集權的標配,一個是官僚制、二是郡縣制、三是編戶齊民。而成吉思汗一個千戶制就全給搞定了。

中原搞郡縣,削掉了貴族、取消了貴族封地。那草原呢?草原削弱了部落首領。雖然上升不到削掉的程度,但已經做到控制有餘。

所以,自成吉思汗的千戶制以來,草原才算完成一統。一統,起碼得有一個大汗、一個政權、一套秩序。各自為政,就不能算一統。那之前的草原帝國呢?

匈奴、柔然、突厥等草原帝國,其基礎都是部落制。所以,這些帝國充其量也就是部落聯盟。而千戶製為基礎的大蒙古帝國,則打碎了傳統草原的部落制,代之以軍政結合的千戶制。

因此,大蒙古帝國的統治能力,要甩開匈奴、柔然和突厥等草原帝國好幾條街。

到1206年,鐵木真建號成汗的時候,他手裡有多少個千戶?總共九十五個。所以,成吉思汗的兵力,應該不到十萬。但大蒙古國正值上升期。所以,到1219年第一次西征的時候,成吉思汗已經能夠拿出十萬兵力了。

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擁兵百萬的金國?

與女真人相比,成吉思汗兵力不算多。而且,單兵作戰素質,也比不過巔峰時期的女真鐵浮屠。但,蒙古人擁有女真人望塵莫及的優勢。

首先說士兵素質。

之所以比不過巔峰時期的鐵浮屠,主要是因為甲冑不行。除去甲冑,蒙古士兵的武力值非常強。關鍵是草原上擁有龐大的成兵人口。鐵浮屠才有幾個?而蒙古弓騎兵則遍佈草原。

蒙古人在幼兒之時,便被拴在馬背上的木頭搖籃;滿三歲,則在馬鞍上套一條繩索,讓其用手攥著;四五歲,便開始夾小弓、持短箭,與大人一起射獵。所以,草原的文化傳統,就是一直培養戰士的生活方式。等長大之後,這些男丁都是優秀的弓騎兵,“疾如飆至,勁如山壓,左旋右折如飛翼”。

其次是作戰手段。

所謂蒙古人的狼群戰術,簡單聽聽就行,千萬別當真。狼群VS馬群,唯二的優勢是爪牙和組織性。問題是馬群可以沒有組織性,而女真軍隊是有組織性的。然後,你的狼群戰術還怎麼玩?軍隊對決,根本不能用禽獸相爭做類比。因為軍隊無論強弱,都有組織性。那蒙古人怎麼打仗?

成吉思汗發明了一套新的戰爭打法:首先是騎兵叢集從遠處射箭,殺敵雖然勉強,但襲擾足夠;其次是騎兵一邊衝鋒、一邊射箭,在距離40到50米處完成最後一輪射擊;隨即調頭回撤,一邊回撤一邊向後射箭,這就是高難度動作了。按人均六十支弓箭計算,這種進攻能持續一個小時。

交鋒之始,每以騎隊徑突敵陣。一衝才動,則不論眾寡,長驅直入,敵雖十萬,亦不能支。不動則前隊橫過,次隊再衝。再不能入,則後隊如之。

但是,輪番射箭不是為了殺敵,而是破壞陣型和爭取時間。

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擁兵百萬的金國?

利用這段時間,蒙古人的機動部隊迂迴到敵人的左、右、後翼。包抄完畢之後,蒙古軍隊立即發動總決戰。到這個時候,四面合圍的蒙古騎兵,才開始恐怖地殺人。而被四面圍定的敵人,則只能在恐怖中被殺。

憑藉優秀計程車兵素質和創新的作戰手段,蒙古騎兵無敵於歐亞大陸。成吉思汗把遊牧騎兵的戰鬥力發揮到了極致。那麼,之前的匈奴單于和突厥可汗為什麼沒有做到?

“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成吉思汗之前的遊牧騎兵就是這個調性。他們都不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而是能搶劫就進攻、不能搶劫就撤退,更不會以逃跑為恥。

原因就是千戶制實現了大汗集權。

成吉思汗及其將領能夠控制自己的騎兵軍團,而之前的匈奴單于和突厥可汗根本控制不住。

內部實現集權,軍隊才會形成紀律。沒有集權大汗的統一指揮,全是各家部落兵各自為戰,軍隊就不可能紀律嚴明。而沒有紀律的軍隊,自然不可能在統一的指揮下操作這套需要嚴密配合的戰爭打法。

所以,怎麼才能做到“萬人必死”?能集權的大汗、有組織的草原,然後才可能產生守紀律的軍隊。等這些要件湊齊了,正確的作戰手段才能發揮威力。

自1211年到1234年的蒙金戰爭,蒙古軍隊完全是在吊打女真軍隊。除了攻城,但凡野戰,女真的軍隊一直被屠殺。

但問題是:南宋還跟蒙古人還扛了將近半個世紀,而把北宋打成南宋的女真人,為什麼這麼不禁打?

因為女真人已經墮落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如果是巔峰時期的女真人,成吉思汗未必能夠勢如破竹。

女真人口大約五千萬,軍隊也有100萬。這個實力足以俯視東亞世界。但是,這沒用。人口數量、土地面積、經濟實力必須能夠轉化成軍事實力,這才可以。而女真大金死活也做不到。

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擁兵百萬的金國?

有一種觀點認為,女真因為漢化而羸弱了。但本就是漢人的南宋,前期並不弱、後期也不慫。蒙古人打遍歐亞大陸,可以說走到哪打到哪。而唯獨南宋,讓蒙古人吃盡了苦頭。

因為漢化了所以弱化了,這在邏輯不成立。那麼,問題出在哪了?

第一個原因:漢化與否的立場鬥爭,削弱了女真大金的北方防線。

女真人一直盯著草原,而且手段狠辣:一個手段是分化瓦解,拉一派打一派,不讓草原抱團;一個手段是減丁之策,定期對草原實施掃蕩式屠殺,不讓草原做大。

如果把這兩個手段玩到極致,那蒙古草原未必能夠崛起。但實現這兩個手段,都需要在草原上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

打一派拉一派,關鍵在拉,但女真大金必須對草原保持足夠威懾,時刻得有一支軍隊盯著草原。如果大金在草原上毫無威懾,那自然就拉不到盟友。

執行減丁之策,相當於定期到草原為非作歹、掃蕩屠殺。而這就更需要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派出去的軍隊,不僅能打進去,而且能大掃蕩,最關鍵的是還能拉回來。

所以,女真人必須在北方邊境部署一支強大的軍隊。

女真入主中原後,女真人口與非女真人口的比例,粗略估計能到1:100。這就是弱點:女真本族的主體人口太少。其人口體量,統治中原尚且勉強,盯防草原根本不夠。

但是,女真人有辦法。

契丹人對於管理草原不僅有經驗而且有能力。因為契丹也是草原民族,而契丹人在大遼時期就一直控制草原。

於是,女真大金對草原的防禦設計是:契丹作為盯防草原的第一道防線,女真的猛安謀克在契丹人身後,作為盯防草原的第二道防線。

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擁兵百萬的金國?

這個設計不算壞,但也不算好。最穩妥的辦法是契丹大遼的操作:自己把根扎進草原、自家大汗親自盯著。但女真人太少,而且還不是草原民族,所以沒法親力親為,只能依靠契丹人。

如果能這樣一直維持下去,那也勉強可以。但是,女真內部爆發了立場之爭。

女真大金的第四位皇帝海陵王完顏亮非要南征南宋,女真貴族卻堅決反對。但完顏亮是皇帝,所以南征必須執行。

然而,女真貴族也不是慫人,先是陽奉陰違,再是直接政變。最後,海陵王完顏亮硬是在南征軍中被殺,而後方的女真貴族則乾脆擁立了金世宗。

一個南征、一個政變,這跟北方草原有啥關係?

不僅跟草原有關係,而且跟漢化也有關係。這是一個立場之爭導致的惡劣結果。

女真貴族不同意,所以完顏亮能夠調動的女真軍隊非常有限。而這次南征的出兵規模卻是空前的,“眾六十萬,號百萬,氈帳相望,鉦鼓之聲不絕,遠近大震”。

那麼,軍隊從哪來?

一方面是就地取材,用中原的漢人士兵,漢人軍隊的數量甚至比女真及其他部族的軍隊還要多。另一方面就是要調動北境的契丹人,“盡徵西北路契丹丁壯”。

契丹人被調走了,然後草原防線崩潰了,所以蒙古人進來了,是這個邏輯嗎?

肯定不是。

女真貴族不是慫人,他們敢廢了自家皇帝;契丹人更不是慫人,他們直接造反了。金世宗登基後,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契丹人鎮壓下去。但是,契丹與女真開始互相猜疑,而女真大金也無法繼續指望契丹人盯防草原了。

皇帝完顏亮與女真貴族之間,到底是什麼矛盾?

就是漢化與否的立場之爭。

完顏亮一定要搞漢化,所以一切都要對標宋朝,建立官僚制、搞中央集權。而這麼做,肯定會動了女真貴族的乳酪。

原本的猛安謀剋制,第一等首領由完顏皇族擔任、第二等由女真貴族擔任、第三等由契丹人、奚人、渤海人和漢人擔任。而完顏亮卻把這套等級制度給廢了,直接拿女真貴族開刀。

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擁兵百萬的金國?

所以,女真貴族恨完顏亮恨得牙根癢癢。即便死了,也不能給他皇帝的禮遇,所以死後只能是海陵王。

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這是海陵王完顏亮的《題臨安山水》。此時距離女真大金入主中原,還不到四十年。而女真大金的第四代皇帝完顏亮,已經具備了這麼高的文學造詣。而之後的女真皇帝,其文學造詣也不必這差,甚至直追南唐後主李煜。

所以,即便完顏亮死了,完顏亮的漢化立場仍舊貫徹到底。但是,女真貴族始終堅決反對。於是,皇帝與貴族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而女真大金的廟堂只能長期不穩。

第二個原因:女真再也不是那個能征善戰的叢林民族。

女真以騎兵起家,但它不是草原民族,而是東北的叢林民族。如果按照草原系和東胡系的劃分,女真跟鮮卑、契丹以及後來的滿清屬於一系,都是東胡系。

東胡系兼具農耕、遊牧、漁獵等多種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多元,思想認知也更為靈活。所以,東胡系往往能夠入主中原或融入中原,然後快速漢化。

但問題是叢林東胡系的女真人,拿不出足夠數量的遊牧騎兵。因為遊牧騎兵的大本營在蒙古草原。

既然是這樣,那女真人是怎麼崛起的?

短時段來看,是偶然性大於必然性。女真能在十幾年間連滅契丹、北宋兩大強國,這純屬不講理。

長時段來看,則是必然性大於偶然性。但凡中原和草原兩敗俱傷的時候,東胡系往往都會突然崛起,然後摘到低垂的果實。

比如漢匈之後,稱雄的就是鮮卑;明蒙之後,稱雄的是滿清。遼宋之後而女真稱雄,也就不是什麼怪事了。

女真崛起的時候,到底有多兇猛?

公元1126年,汴梁被圍,宋欽宗割地求和。雙方達成和議之後,金軍統帥斡離不,派十七騎護送議和文書返回女真本土。這夥人走到磁州的時候,撞上了磁州兵馬鈐轄李侃率領的兩千宋軍。

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擁兵百萬的金國?

鈐轄李侃沒接到議和通知,也不相信金人的“鬼話”。關鍵是自己人多勢眾。所以,此時不揍死這隊落單的女真人,那就沒天理了。

十七VS兩千,女真人會咋反應?廢話不說,直接開幹。隨即,上演了一場1:118的懸殊對決:

十七騎者分為三,以七騎居前,各分五騎為左右翼而稍近後。前七騎馳進,官軍少卻,左右翼乘勢掩之,且馳且射,官軍奔亂,死者幾半。

你可以說宋軍的戰鬥力太水。但,面對百倍之敵的女真十七騎,竟敢亮劍決戰,而且打贏不算還要追殺,導致宋軍“死者幾半”。我們只能承認女真人的戰鬥力是恐怖級的存在。

然後呢?

公元1170年,三月初一,這一天是金世宗的生日。南宋使節抵達中都,行禮賀壽。按慣例,雙方要吃“射弓宴”。宴會上,賓主雙方喝過七輪酒後,要派出選手比賽射箭。

既然是禮儀性的外事活動,那自然應該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是,南宋和金朝始終暗自較勁。所以,“射弓宴”火藥味十足。

歷次比試,尚武的女真人總要壓過南宋一頭,女真大金勝多負少。關鍵是女真人比南宋更要好面子,也比南宋更重視這個外交禮儀。

這一年,女真人同樣高度重視,甚至耍了無賴,直接選拔最出色的弓箭手擔當押宴官。而結果卻大跌眼鏡:宋使中五十,押宴者才中其七。

女真大金上場的押宴官,是專門從御前護衛中精心挑選的神射手。而神射手在南宋使者面前卻是這個德行。這時曾經無敵於天下的女真將士嗎?

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擁兵百萬的金國?

你可以說南宋也耍無賴了,也是先選神射手然後再封官出使。但是,接下來的故事則只能說女真已經爛到無人可用的地步。

公元1212年,衛紹王時期,南宋派出使者來賀正旦。此次南宋使團的正使程卓,出自書香門第,是個文官。而副使趙師嵒,做過忠州防禦使,勉強算是武官。但他是南宋宗室。而這兩個人的主要任務是打探情報,不是吃什麼射弓宴。因為女真剛被蒙古狂揍了一頓。

射弓宴照常舉行。

但,南宋就是這麼兩個人,竟完勝女真大金的押宴官。大金的殿前右衛將軍將軍完顏守榮,親自上場“伴射”,然而竟“伴射連不中”。

金人顏面掃地,所以比賽不能停,必須一直比下去,一定要比過南宋。結果,南宋趙師嵒,越比越順手,竟然“連中的”,而金人選手則徹底交槍,“皆脫箭”。

為了能在“射弓宴”上壓南宋一頭,女真大金甚至舉國選拔弓箭手,而結果卻是這幅慘德性。女真人到底怎麼了?

女真上層,成指數級地加速漢化。他們吟詩作賦、無所不通,文學造詣、高深莫測。甚至,宮中小廝辯論起儒家經典來,也能頭頭是道。

女真下層,成指數級地加速腐化,“打扮的別、梳妝的善”,“吹彈那管絃,快活了萬千”,衣食無憂的女真人已經徹底墮落,全進“娛樂圈”了。

那打仗呢?

靖康之變40年後,公元1168年,出使南宋的樓鑰,就聽到女真士兵抱怨說:舊時見說廝殺都歡喜,而今只怕籤起去(當兵)。

本就不多的女真人,在這個時候,不僅失去了當年驍勇,甚至喪失了成兵的本族人口。女真已經不是曾經那個驍勇善戰的血性民族了。

第三個原因:女真後期的三個皇帝全是庸碌無為之人。

第一個是衛紹王,這又是一個連皇帝尊號都沒有的皇帝。

但不是因為女真貴族恨他,而是因為這傢伙糊塗到被自己提拔的將軍搞死了。

第二個是金宣宗,第三個是金哀宗。

但這兩個不重要。因為女真被吊打,主要是從衛紹王完顏永濟開始。

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擁兵百萬的金國?

蒙金戰爭沒有轉折點,也沒有關鍵戰役,一上來就是野狐嶺決戰。野狐嶺決戰後,女真就一直被吊打,中間幾乎沒有起伏。

實事求是地說,這三個皇帝說不上有多昏庸,只能說是一般人。但問題是女真大金正面臨嚴峻考驗,此時最需要雄主。

所以,三個一般人的皇帝,也就都算昏庸了。

1211年春,第一次踏出草原的蒙古大軍,沒有與女真軍隊交手的經歷。所以,這時候只能算是互相摸底。而雙方一交手,女真邊軍卻一敗塗地。數十萬將士就像牛羊一樣被蒙古大軍刀砍、槍刺、弓箭射。

這就是野狐嶺之戰。

從這場大戰開始,到女真人放棄中都,有一個關鍵人物是不能忽視的。這個人就是胡沙虎。

胡沙虎,姓紇石烈、名執中,標準的女真貴族。因為根紅苗正又做過金顯宗的護衛,所以官運亨通。然而,這傢伙卻長期為非作歹、“兇悍鷙橫”。御史歷數其罪狀,如“雄州詐認馬”、“平州冒支俸”、“破魏廷實家”(甚至掘人祖墳)、“拜表不赴”、“祈雨聚妓”、“毆詈同僚”,簡直罄竹難書。

但是,當時的金章宗卻一路包庇,甚至大言不慚地說:汝輩難道無他事做,為何專盯住胡沙虎一人。但是,大臣們不幹,金章宗只能把胡沙虎調入武衛軍任職。

成吉思汗南下之後,胡沙虎又得到衛紹王的重用。但是,這傢伙對內流氓,卻對外慫包。

公元1211年,蒙古大軍入侵山西,而作為西京留守的胡沙虎竟直接棄城跑路,還把軍隊帶走了。

翠屏口大敗後,胡沙虎逃到蔚州,順帶手搶了庫銀五千兩以及衣幣諸物,然後帶著錢財繼續跑路。同時,一邊跑路,還一邊強徵官私馬匹。金朝的山西防線,都不用蒙古人打,胡沙虎就給禍害了。

但,還沒完。紫荊關是中都要害。而胡沙虎竟然私入紫荊關,杖殺淶水縣令,直接逃回中都。

然後呢?

然後,胡沙虎啥事沒有,而且還升官了,被提拔為右副元帥、權尚書左丞。衛紹王的意思是有罪不問、臨敵重賞,你胡沙虎接下來好好打仗就行。

但是,這傢伙是個慫包,不敢直面蒙古軍隊,竟自請兩萬屯駐宣德。簡單說就是中都也不安全,自己出去躲躲。但是,朝廷沒答應。

公元1212年,升了官的胡沙虎率軍三千屯守媯川。蒙古人還沒到,胡沙虎又慫了,請求朝廷把自己調往關內,就是不想打仗,非要往後方逃。

這個無恥操作讓大金朝堂忍無可忍,立即把胡沙虎給免官了。但是,衛紹王對胡沙虎卻是全心全意地愛,沒多久又把他召回了,還任命他為右副元帥。

公元1213年,右副元帥胡沙虎率五千武寧軍,在中都北面駐守。此時,蒙古人已突破紫荊關,衝向金中都。而胡沙虎不僅不去迎敵,反而搞了一場宮廷暴動。

公元1213年,八月二十日,朝廷命令胡沙虎率五千武寧軍出城禦敵。但是,胡沙虎不僅不去接敵,反而衝入中都皇城,把衛紹王給抓了。八月二十六日,胡沙虎派宦官李思忠殺死了對自己寵愛有加的衛紹王。九月七日,胡沙虎和一眾朝臣迎接完顏珣進入中都,即皇帝位,這就是金宣宗。

為何只有10萬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擁兵百萬的金國?

成吉思汗為什麼能在野狐嶺屠殺數十萬女真將士?蒙古大軍為什麼能對大金首都瘋狂掃蕩?有衛紹王和胡沙虎這對君臣,根本不需要其他解釋。

草原脫胎換骨,千戶制的大蒙古國,其開出來軍隊已經進化為歐亞第一強。女真墮落,本就不多的女真人從廟堂到江湖,已經墮落得連北宋都不如。這時候,成吉思汗就沒有理由不去女真大金搞搶劫。

蒙古與女真初次接戰,蒙古人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搶劫。這是草原民族的本性,土地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口和財物。

但是,正如女真搶劫北宋一樣, 北宋脆敗,女真想不入主中原都不行。蒙古搶劫女真也是這個道理。女真脆敗得更徹底,蒙古想不入主中原也不行。

那漢化呢?漢化絕對不是導致女真弱化的原因。女真本族人口太少,是最為根本的客觀原因;漢化與否導致的立場之爭、女真人集體走向墮落,是較為公正的主觀原因;而從衛紹王開始一直無雄主,則是一個沒有辦法的時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