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什麼寧願受宮刑也要寫史記?

為什麼說“知人論世”

有一句俗話叫知人論世,我們講《史記》,不是從《史記》所記載的那些內容開始,而是從寫《史記》的這個人,從司馬遷開始。

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除了時代、社會給他的影響之外,往往

對他的思想發展、對他的人格形成起更大作用的是他所遭遇的一些重大突發的事件。

在司馬遷開始寫作《史記》之後,在他的人生中,的確就發生了一件可以說非常重大、非常不幸、對他也是轉折性的一個事件。這件事不僅給他的人生、給他的身體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對他的思想也形成了決定的影響。

要說這件事呢,還跟他的一位朋友有關係。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李陵戰敗,司馬遷直言進諫

根據現在歷史學家的考證,一般來說都認定司馬遷整個《史記》的寫作花了大約13年的時間,準確講呢,就是從公元前104年或者103年開始,到公元前91年完成了寫作。

而在這個寫作的過程中,司馬遷遇到了一件可以說非常倒黴的事情,也可以說是非常悲慘不幸的事。這件事是怎麼回事呢?要講清這件事,我們要講另外一個人。

這個人叫李陵。這個李陵,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爺爺在漢朝的歷史,在我們中國人的歷史記憶當中卻非常著名。還記得飛將軍李廣,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人曾經有一次出行打獵的時候,發現樹林當中臥著一隻老虎,他用箭下意識地去張滿弓射過去。最後大家發現,原來不是虎,是草叢中有一塊岩石,可是李廣的箭居然連箭後端的那個羽毛都沒入到石頭裡去了,也就是整個把石頭射穿了。

這位李廣是司馬遷非常喜歡的人,我們以後還會講他的事。到司馬遷寫作《史記》這個時代,李廣已經不在了。李廣的孫子也是他的長孫,叫李陵,李陵這個人曾經在漢武帝的主要宮殿建章宮做過宮監,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宮殿的警衛隊隊長。

此外,他也擔任過皇帝的侍從警衛,像秦時的侍從一樣,叫郎中這樣一個職務,司馬遷也幹過這個職務。也就是很多人才像上黃埔軍校一樣,都會在正式擔任國家職務之前,到皇帝的身邊去擔任一些護衛、公務、勤務這樣的事,這就是所謂的郎中。

這位李陵,在公元前99年,在漢朝的紀年是漢武帝時期的天漢二年,在這一年,他率領一支軍隊從當時的居延澤出發,就是我們以前說過的在今天內蒙古額濟納旗境內,從這個地方,超出了漢朝的邊防防禦工事,一路往北,往今天內蒙、蒙古這個方向去進攻匈奴人。

司馬遷為什麼寧願受宮刑也要寫史記?

傳統李陵畫像,就是為了替他抱不平,司馬遷蒙受宮刑。

他領的這支部隊只有5000人,而且由於當時部隊的調配不合理,以至於他只有一些步兵,雖然這些步兵按照司馬遷還有東漢時候班固《漢書》的記載,可以說都是非常精銳的,就是所謂荊楚劍客,就是在他手下的這些部隊,基本上是來自中國南方,來服役的一些使用劍進行面對面搏鬥的一些步兵,騎兵是非常少的,當然李陵自己是有馬騎的。

司馬遷為什麼寧願受宮刑也要寫史記?

出土漢畫像磚上的漢軍步兵持刀劍進行訓練影象。

他率領著這樣一支部隊,一路往北攻擊前進,沒有大的部隊策應,也沒有後續的接應部隊。他就率領著這樣一支部隊,一直攻到了一個山,叫浚稽山。這個浚稽山今天在內蒙古之外,在蒙古境內,就是今天蒙古境內戈壁阿爾泰山的中段,按照當時的里程計法,大約有2000裡,擱今天來說差不多就是1000公里左右。

司馬遷為什麼寧願受宮刑也要寫史記?

李陵進行浚稽山之戰的作戰路線示意圖。

然而,由於離開了大部隊而沒有騎兵,他的機動速度很慢,因此被匈奴的主力騎兵包圍了。最後,這個四五千人的部隊,一邊作戰,一邊往漢朝的邊界這個防禦工事,往這個兵營這一帶進行撤退,叫轉鬥,也就是邊戰鬥、邊撤退。

司馬遷為什麼寧願受宮刑也要寫史記?

出土漢環首刀,這是漢軍優良的步兵進行面對面戰鬥的最常用兵器,也是李陵手下士兵除弓弩之外的主要的裝備。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他們大量使用弓弩,使用非常先進的一些戰術,這樣使得對方力量非常優勢、數量很龐大的匈奴騎兵遭遇了巨大的損失。據記載,殺死對方大約超過他自身軍隊,也就是超過5000人。

司馬遷為什麼寧願受宮刑也要寫史記?

司馬遷為什麼寧願受宮刑也要寫史記?

現代出土的秦漢弩機,射程長達300-600米的大小弩,體現了古代遠端強力打擊兵器的先進科技,也體現了漢軍相比匈奴部隊在裝備和戰法上的優勢,這是李陵的小規模部隊能夠對抗匈奴數量優勢部隊的基礎。

最後還是由於叛徒出賣,由於彈盡糧絕,大約離我方的整個根據地、攻擊的出發地——也就是邊防防禦系統烽燧——只有一百多里地,也就是說只有一兩天的路程就可以回來,然後彈盡糧絕,李陵戰敗投降了,他投降了匈奴。

司馬遷為什麼寧願受宮刑也要寫史記?

現位於蒙古國境內阿爾泰山中脈的李陵戰敗投降處。

在當時那個時代,由於戰鬥條件已經喪失了,投降匈奴,儲存實力,然後等著合適的時機再回到漢朝的故鄉,這個是很常見的。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誤傳。

據核實這件事的官員回來向當時的皇帝漢武帝報告,說李陵不僅投降了匈奴,關鍵是他利用漢朝軍隊優勢的裝備、優秀的戰法去訓練匈奴軍隊,而受他訓練這些軍隊,在他帶領之下,反過來攻擊漢朝的邊界地區。這樣,漢武帝勃然大怒,就下令把李陵的全家妻兒老小、老母都關押到獄中去了,並且應處以非常嚴厲的刑罰。

這個時候,司馬遷——也是李陵可以說年輕的時候在長安做郎中時代他的同事,我們可以推理,肯定是好朋友,這樣司馬遷作為太史令,作為一個不太大的一個官,就在朝廷上站出來為李陵說公道話,向皇帝進行勸說,說不應該對李陵採取這麼嚴厲的措施,為什麼呢?

兩條原因:第一,李陵這個人他事母至孝,在漢朝人的意識形態裡邊,最重要的道德規範可以說也是政治倫理,在整個社會從皇帝到民間,最提倡、最看重的就是孝這種道德範疇,所以司馬遷說李陵這個人首先他事母至孝,他以非常孝順的方式侍奉著自己的母親;

第二,他說李陵孤軍奮戰,轉戰千里,發揚了大漢軍威,最後是彈盡糧絕、戰敗被俘,所以他並不是真心投降匈奴,他是要等待時機為大漢服務。因此陛下現在對他們的家人施行這種連帶的刑罰,這是不公正的,而且是不應該的。

本來這些話講得都非常有道理,也應該說符合當時漢武帝的心理,可是有一件事他講錯了。他說,還有一個理由,第三,李陵所率領的這四五千人是一個側翼的部隊,整個這次戰役主力是一位叫李廣利,叫做貳師將軍,這個李廣利所率領的大軍。

司馬遷為什麼寧願受宮刑也要寫史記?

李廣利是當時漢武帝信任的寵妃李夫人的兄長,也是天漢二年戰役的最高統帥,司馬遷為李陵的辯護暴露了李廣利指揮能力低下,因此得罪漢武帝。

這個大軍,在李陵作戰的另外一個方向,在更西邊的方向進行作戰,可以說無功而返。司馬遷說,由於李陵牽制了匈奴的主力,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戰,這樣才使得貳師將軍這樣一個不太會打仗的統帥所率領的大軍得以安全地撤回。而這點恰恰可以說惹怒了漢武帝,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貳師將軍李廣利,他的妹妹在當時剛好是漢武帝最寵幸的一位妃妾李夫人,是寵妃。

所以漢武帝說,你司馬遷這樣的辯護,意思是在指責我,指責朕用李廣利這個人不當嗎?用人不當,李廣利是一個笨蛋,我要用一個笨蛋來做統帥,所以我這個皇帝也不怎麼樣。因此,漢武帝勃然大怒,不僅把李陵的全部家人都處死了,還把司馬遷關到監獄中,並且對他施行了宮刑。

在漢朝經常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如果一個人犯了死罪,你願意進行宮刑,就是對男性的生殖系統透過手術進行切除,變成宦官,變成太監,那麼你是可以贖罪的。所以從司馬遷的宮刑我們看出來,他實際上是死刑,然後他選擇了接受這麼痛苦的一個宮刑刑罰來免死。

身受宮刑,堅持理想把書著

幸運的是,在司馬遷接受了宮刑以後,漢武帝還是挺重用他的。他原來是太史令,管著天文、曆法這些事,很多人只知道司馬遷是一個特別著名的歷史學家,因為他寫了《史記》,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太史令的本職工作並不是寫歷史書,而是掌天官,掌天官就是管天文。

當時的天文在整個國家的行政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因為要頒佈曆法,要頒佈黃曆,也就是今天的所謂的頒佈時間。當時的社會教育程度很低,那皇家會不斷地修訂曆法,因為過去我們中國的農曆,當時所使用的歷法是月相歷,也就是根據月球圍繞著地球進行公轉的時間,這樣和今天我們所使用的太陽曆有很大的差別。

這就導致一個結果,如果十幾年、二十年還不更新日曆的話,那就會出現到了端午節,比如說已經到了夏天都快過去才端午節,各個節氣就亂了,那麼農民耕種、播種就會做不好。司馬遷除了以《史記》著名,實際上他在當時的本職工作是管著天文、曆法。他主持修訂了一部曆法叫《太初曆》,這個《太初曆》在漢朝和其後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中國的歷法、天文的歷史上,太史公司馬遷實際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個是題外話,我們可以暫且不說。

總之,在當時士人也就是士大夫、君子心目中,一個男性去接受這樣的刑罰來避免死亡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首先代表你怕死。可是司馬遷他為什麼接受了這樣的刑罰,寧願忍受這樣的奇恥大辱,這樣身體和心理巨大的痛苦?這跟寫《史記》有什麼關係呢?

還好,我們從現在還留下來的跟這件事有關的資料裡邊,有一段他本人的自述,原文我就不讀了。這個自述在哪裡呢?在司馬遷之後,西漢過了是東漢,東漢的大歷史學家寫《漢書》的那一位班固,班固在《漢書》第六十二卷,整個人物傳記第三十二篇,也就是卷六十二傳第三十二寫了《司馬遷傳》。在《司馬遷傳》當中,他引述和保留了司馬遷給他的好朋友任安一封回信,這封回信裡頭,司馬遷專門向他的好友任安述說,為什麼我受如此大的痛苦,我也接受了這樣的恥辱,而沒有慷慨赴死,因為我是一個有氣節計程車人,本來我是應該眼睛都不眨去慷慨赴死的。

大家現在很著名的成語,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就是這封信裡邊的句子。他在這封信裡重點講到了一件事,他說,孔子一生被貧困和潦倒所壓迫,在陳和蔡這個地方居然被當地的人所包圍,三天吃不上飯。而韓非子,在秦國也被秦始皇和他的丞相李斯關押起來了,最後死於獄中。而楚國的屈原被放逐,被奸臣迫害,所以寫下了《離騷》。《詩》三百篇,也就是《詩經》三百零五首詩歌,他說往往都是聖賢發憤之作。

也就是說,

那些最有價值的文字、最有價值的思想的符號,往往都是人在感受到人生巨大的痛苦,感受到法律的巨大的不公,並且可以弘毅地去承受它。在這種承受中,堅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堅守自己做人的目的和意義,都是這樣的作品。

所以他舉上面這些例子,向他的好朋友任安來說明,我司馬遷承受著如此奇恥大辱,目的是要來完成《史記》的寫作,而《史記》的寫作,不是一般的我去寫一本書換稿費,或者是出名,不是的,而是我這個寫作本身裡面包含著和孔子、韓非、屈原和古代那些偉大思想家相同的目的。這個目的是什麼呢?

就是要探究天道所在,探究人世間政治治理,真正的真理所在,要探究人生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所以透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來,司馬遷本人,他在倫理上是一個非常崇高的人,同時他是一個非常正直不阿,在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如雷霆一般皇威之下,他可以堅守自己的原則,可以站出來為自己的友人所受的委屈鳴不平。

他為什麼要替李陵鳴不平呢?除了他喜歡李廣,關鍵是他和李陵這個人是有相識相交經歷的,他在自己的讚歎中,在整個跟李陵有關的這個感嘆當中,他專門說,李陵這個人有國士之風。

那什麼是國士呢?古代的貴族,士,天子以下的,分為上士、中士、下士,那下士不僅是指社會地位低,還指年輕,即使你爸爸是一個大貴族,你在年輕的時候還沒有立下功勳,還沒有擔任特別崇高的職務,你還是一位下士。可是不管你的社會身份是上士、中士,還是下士,

只有那些以國家的興衰、以國家的理想為自己人生指徵的人,把自己的本領錘鍊,自己的一切隨時準備著奉獻著偉大國家的人,這樣的人才被稱為國士,也就是以身許國,以國家的事業為自己人生目標的人。

而司馬遷把李陵這個人就當著漢武帝的面稱為國士。所以在這樣的稱讚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司馬遷本人他為什麼會做到為朋友兩肋插刀,不畏雷霆之威,同時,他為什麼可以在如此艱難恥辱的環境下,他可以平靜地度過人生,終於完成《史記》的寫作,因為他自己可能也是以國士自詡,以國士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來作為自己人生的目標。

所以,這樣一個我們稱之倒黴的人,然而其實並不是倒黴,因為這個是

他按照自己的道德理想,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標所做的毅然決然的抉擇。

司馬遷為什麼寧願受宮刑也要寫史記?

資治通鑑全集正版書籍白話文版中華書局文白對照青少年版 歷史書籍暢銷書排行榜中國古代史書全套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