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炎黃子孫,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我們經常從影視劇中看到:“黎民百姓,炎黃子孫”,那麼,您知道這是怎麼來的麼?

黎民百姓,炎黃子孫,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奴隸的悲慘命運

先說“黎民”。在我國原始社會父系氏族的所謂英雄時代,生活著眾多黎族部落,而蚩尤是九黎族首領,這是公認的。九黎族原不在南方,而是在中原地區,或在中原靠東地區。後被靠西的炎黃部落聯盟打敗了,才被逐出中原地區,逐漸逃到南方。既而虞舜、夏禹又繼續征伐三苗,三苗就是黎族的演變。這在歷史文獻上都有記載。炎黃部落聯盟與蚩尤部落決戰於涿鹿之野,今涿鹿縣隸屬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地處中國河北省西北部、桑乾河下游,與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和北京市郊區相接。夏禹征伐三苗時,在《禹誓》中說:“濟濟有眾,鹹聽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稱亂。蠢茲有苗,用天之罰。若予既率爾群對(封)諸群(君),以徵有苗。”三苗是黎族的演變,黎族百姓多被擄掠為奴隸,故黎民一般指稱奴隸,勝王敗寇而已。

黎民百姓,炎黃子孫,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部落百姓安居樂業

再說“百姓”。人生而有姓,姓用於別婚姻,同姓不同婚。我國古代有嚴格的姓、氏區別。人的姓是標誌所由出生的血緣關係,這種血緣關係最初是由女性確定的,所以凡出現早的古老之姓,大都從“女”,如姬、姜、嬴、妟(偃、奄)、媯、姚、姒等姓,這正是母系氏族的遺制,因為母系氏族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故血緣關係由女性確定。同姓部落發展大了,就會分出若干氏族,“氏”就成為各個氏族的標誌。同姓氏族成員不能同婚,但隨著時間的變化,經過若干時代之後,同姓的不同氏族之間的血緣關係越來越疏遠了,就會產生新的“姓”,這樣就又可以同婚了。如原來的姬姓部落,後來又派生出媯、姚、姒等姓。“氏”是各個氏族的標誌,隨著階級的分化,不同氏族就有了高低貴賤之分,故“氏”又以之別貴賤。這就是後來所謂“姓以別婚姻,氏以別貴賤”。“百姓”本義是人們所擁有的各種姓氏,後泛指除天子,主要貴族之外的自由民以上的人們所擁有的普通姓氏。由於等級制度的不斷嚴格,“百姓”最後成為平民的代稱。自由民分為貴族和平民,同樣一個姓,貴族之姓為“貴姓”,平民之姓泛稱“百姓”。百者,眾也,平常也

到了西周奴隸制時期,百姓成為貴族的通稱。這時的黎民(也稱庶民)包括自由民、農奴、奴隸,與百姓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大階級。

到了春秋末期,隨著宗族世襲制的破壞,土地私有制的出現,百姓的地位逐漸降低,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最後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來。因此,後來就將黎民與百姓統一稱謂了。

炎黃:炎帝神農氏和黃帝有熊氏,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

黎民百姓,炎黃子孫,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炎帝

炎帝:華夏始祖之一,與黃帝 並稱為中華始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首領。 又稱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於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內)。炎帝制耒耜,種五穀。立市廛,首闢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作五絃琴,以樂百姓。削木為弓,以威天下。製作陶器,改善生活。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與黃帝結盟並逐漸形成了華夏族。

黎民百姓,炎黃子孫,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黃帝:軒轅黃帝為華夏始祖之一,居五帝之首,人文初祖,與炎帝並稱為中華始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陝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出生、創業和建都於有熊(今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以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載入史冊。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在此期間有了文字。

炎黃子孫是指中華民族的後代。亦作“黃炎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