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走進100多年前的蘇州,感受古韻江南

1905-1911年,英國人Oliver Heywood Hulme在清朝海關工作。他留下的有關中國題材的相簿中,儲存了一批清末蘇州的影像。這些老照片記錄了蘇州城及城郊的社會場景,能讓今天的我們感受古韻江南的風味。

清末老照片:走進100多年前的蘇州,感受古韻江南

蘇州運河及兩岸的房屋。

這是典型的蘇州水鄉風光。百姓臨河而居,出門就坐船,甚至市場也設在水上。作為一名北方人,我很神往這樣的生活。這些老照片帶我們穿越時光,回到過去,直觀感受原汁原味的江南。

清末老照片:走進100多年前的蘇州,感受古韻江南

蘇州城內的運河及民居。

1904年起,何剛德擔任蘇州府知府,直至清朝滅亡。他在任期間,努力興辦實事,為百姓造福。比如,選送蘇州地方特色產品,參加南洋勸業會,使蘇州的絲綢、刺繡、宋錦等名聲大振;創設蘇州府官立農業學堂,附設博物園,並開闢農事實驗場;設立了蘇州警察機構——巡警部,等等。

清末老照片:走進100多年前的蘇州,感受古韻江南

站在寺廟臺階上的老人。

這是一個樸實的老蘇州人形象,他身後斑駁的牆壁訴說著久遠的歷史故事。

清末老照片:走進100多年前的蘇州,感受古韻江南

蘇州羅漢院雙塔。

雙塔位於蘇州古城東南角的定慧寺巷內,是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建起來的磚塔,一座叫舍利塔,另一座叫功德塔,建築形式相同。歷史底蘊豐厚的雙塔為蘇州古城增添了無限風采,現已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末老照片:走進100多年前的蘇州,感受古韻江南

蘇州報恩寺塔,俗稱北寺塔。

報恩寺塔有著濃郁的江南風格,氣宇軒昂,雄偉中蘊含著秀逸。自南宋以來,它歷經風雨和戰火,至今仍然安然無恙。

清末老照片:走進100多年前的蘇州,感受古韻江南

蘇州城牆水門及臨水建築物。

除了胥門之外,蘇州每個城門都設有陸門和水門,這是其獨具特色的地方。水門可以調節水流,減少水旱災害。宋代嘉定十六年至清末的700年間,蘇州城內無水患記錄,水門起到很大的作用。

清末老照片:走進100多年前的蘇州,感受古韻江南

蘇州郊外的山地。

我每年都會去蘇州一兩次。蘇州之美,一方面來自城內的古韻,一方面來自郊外的山水。郊外的風光增添了蘇州的靈氣。

清末老照片:走進100多年前的蘇州,感受古韻江南

郊外山上的竹竿買賣。

這是蘇州百姓的日常生活場景之一。竹竿是製作各種家用竹製品的原料,如竹椅、竹籃、涼蓆等等,搭建房屋也會用到。

清末老照片:走進100多年前的蘇州,感受古韻江南

郊外的水牛。

以前南方的農民幹農活離不開水牛,現在越來越少了。家裡養過水牛的小夥伴舉下手。

清末老照片:走進100多年前的蘇州,感受古韻江南

男子從井裡打水。

水井是百姓日常飲用水的來源,維繫著人們的生存。俗話說“背井離鄉”,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井就代表著家鄉。有些人看過古裝劇,以為以前人們常喝河水,其實並非如此,河水很髒,不適合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