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劉邦曾經在滎陽城向項羽投降,為什麼項羽沒有殺死他?

人們常說劉邦貪酒好色,因為謀策有張良,治國有蕭何,打仗有韓信而贏得天下。其實劉邦得以打敗項羽開創400餘年大漢王朝,還有一個人的功勞,那就是劉邦部下、四川西充人紀信將軍,可以說沒有紀信,楚漢戰爭可能是另一種結局。

劉邦曾經在滎陽城向項羽投降,為什麼項羽沒有殺死他?因為有紀信將軍的桃代李僵救了劉邦的命。為什麼紀信詐降救了劉邦的命,卻無封無賞,而死後各個朝代都追封於他呢?

「考證」劉邦曾經在滎陽城向項羽投降,為什麼項羽沒有殺死他?

劉邦與呂雉

鴻門宴上,紀信和樊噲、夏侯嬰、靳強一起救了劉邦的命

紀信,字成(約前252年—公元前204年),秦末漢初巴郡閬中縣高陽裡(今四川省西充縣紫巖鄉紀公廟村)人。明代《蜀中廣記》載:“其大陵鎮,則有扶龍山,蓋紀信,此縣人,生在高陽之扶龍村,祠在紫巖。”《四川通志》載:“紀信故宅,在縣東三十里高陽裡扶龍村。”《明一統志·順慶府》記載:“紀信宅,在西充縣高陽裡扶龍村。”這些官方文獻都確認紀信西充縣紫巖鄉人。紀信自幼勤讀詩書,習武強身,晨昏不輟,深受儒家傳統文化薰陶,胸懷愛國忠君理想,抱定為臣盡忠,為子盡孝,為友盡義,誠信為人的處事信念。青年時惜弱幫貧,見義勇為,維護鄉里。當秦末農民起義風暴席捲神州大地時,紀信千里迢迢北上投入劉邦反秦義軍,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其後,紀信隨劉邦義軍南征北戰,因作戰勇敢也有謀略,立下戰功,起初被提拔為軍侯。隨著戰爭程序,紀信在戰鬥中愈見成熟,屢建功勞,升為部將,後升為將軍,成為劉邦的心腹愛將,與樊噲、夏侯嬰、曹參、靳強等著名將領齊名。紀信隨劉邦大軍攻入關中,直指秦都咸陽,秦三世子嬰率群臣降於軹道,秦朝滅亡。劉邦率軍屯駐灞上,向秦民約法三章,詔告天下,深得秦民擁戴。

「考證」劉邦曾經在滎陽城向項羽投降,為什麼項羽沒有殺死他?

劉邦夫人呂雉

項羽率諸侯聯軍沿黃河北岸推進,戰事頻繁,後入函谷關,兵屯鴻門。其時劉邦和項羽這兩個農民領袖已蛻變為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代表,他們之間開始了明爭暗鬥。為除去劉幫,項羽按亞父范增之計,設下鴻門宴。當時劉邦近十萬兵馬,項羽卻擁有四十萬之眾。劉邦不敢與項羽較量,無奈之下,帶著國師張良,愛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和一百侍從赴宴。宴會上暗藏殺機,劉邦巧言善辯,化解了項羽心中戾氣,未對劉邦下手。范增又導演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兇險鬧劇。劉邦見勢不妙,藉口如廁,離開大營,與四員愛將從驪山下經芷陽從小路上逃走。路遇楚軍伏擊,紀信和另外三員將領奮力拼鬥,殺開血路,掩護劉邦脫離險境,安全返回軍營。《史記》中這樣記述: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灞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驪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已去,至軍中。”

其後,項羽擁兵自重,自封西楚霸王,以彭城(今徐州)為都,轄九郡,另封了十八個諸侯王,其中劉邦被封為漢王,以巴、蜀、漢中為封地,都城南鄭。

劉邦為壯大力量,派紀信深入巴山地區招募賨人,幾經周折,收賨旅萬餘人。為了一統天下,劉邦任韓信為大將軍,於漢元年八月率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紀信隨大軍征戰,平定三秦。其時項羽正率主力平定北方,彭城空虛。劉邦率五十六萬聯軍一舉攻下彭城,日日歡宴,防務鬆懈。項羽得知彭城失守大怒,率三萬鐵騎晝夜兼程殺回彭城,經一天大戰,劉邦聯軍土崩瓦解,劉邦帶殘兵敗將瘋狂奔逃,楚軍尾追不捨。劉邦被圍正危急間,紀信率數千將士從敵後攻擊,殺開血路,劉邦率軍直奔下邑再到滎陽,收集整頓兵馬,以圖再戰。

「考證」劉邦曾經在滎陽城向項羽投降,為什麼項羽沒有殺死他?

項羽與虞姬

滎陽城生死之際,紀信假冒劉邦向項羽受降,成就劉邦開創大漢王朝

楚漢交兵,劉邦一直處於劣勢,公元前204年,韓信率軍北上開闢第二戰場,遠征燕、趙、齊。項羽發大軍直指滎陽,征戰數月,劉邦憑藉天險死守孤城,拉鋸戰拖到夏五月,漢軍已處於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困境,項羽卻攻城不止,眼見城破在即,劉邦君臣束手無策。紀信將軍挺身獻計說,大王,形勢萬分危急,臣懇求大王讓我扮著你的模樣,今夜過楚營詐降,讓大王與群臣趁機脫險。劉邦一時不忍,紀信又說:大王,以我一人之死,而換得大王與全城軍民之生,臣願足也!況且大王一身系天下安危,百姓禍福,為大王赴難即是為天下百姓而死。我當義無反顧。劉邦仍不應允。紀信突然拔出佩劍,欲自刎以明心志。劉邦一把抱住紀信說:紀愛卿,你精忠貫日月,大義感天地,我劉邦就依從了你吧。群臣無不感佩。劉邦立即派人持降書出使楚營請降。項羽大喜,答應受降,暗中卻安排刀斧手待劉邦出降時一齊動手將其剁為肉醬,以絕後患。

當夜四更,滎陽城東門大開,二千多披著破舊衣甲的女人慢吞吞走了出來,訊息傳出,其餘幾處楚軍大部齊到東門看熱鬧,疏於防範。劉邦趁機率群臣偷偷從西門逃出,直奔成皋而去。這時紀信一身漢王打扮,乘龍車出東門,儀仗隊前遮後擁,直奔楚營前,護衛高呼:城中食盡,漢王來降。楚軍歡喜若狂,高呼萬歲。

「考證」劉邦曾經在滎陽城向項羽投降,為什麼項羽沒有殺死他?

傳說虞姬是絕色美人

項羽出營審視,見車上端坐者並非漢王,便問:你是何人?敢冒充漢王!紀信昂然答道:我乃大漢將軍紀信是也!項羽又問:漢王在哪裡?紀信說:早已離開滎陽城了!項羽雖怒,但感於紀信忠義,婉言勸降誘以高官。紀信誓死不從,並列數其罪惡,項羽羞憤交加,令士兵齊集火炬燒燬龍車,一時烈火熊熊。紀信還大罵項羽弒義帝、坑降兵、屠城殺人,絕無好下場。烈火延燒,紀信氣絕身亡,葬身火海。項羽感於紀信的忠烈,將其骸骨葬於滎陽城西孝義堡。紀信捨身存漢的壯舉在《史記》的《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裡都有明確的記載。

紀信挺身誑楚,捨身保漢,奠基漢業,功蓋三傑,萬古流芳,忠義精神光耀千秋。劉邦君臣逃得性命,重整旗鼓。與楚交鋒兩年後,用三十萬大軍圍剿項羽。幾經血戰,項羽兵敗垓下自刎於烏江岸。公元前202年2月甲午,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前後歷時四百餘載。

漢高六年(公元前201年)10月,劉邦追念為大漢獻身的紀信將軍,特下詔把紀信故里從閬中縣劃出賜制“安漢縣”(轄今西充、南充、蓬安、嶽池、武勝等地),以表彰和紀念紀信安漢之功。又在紀信出生地紀村溝(今紀公廟村)建“紀將軍祠”,在紀信故里縣城化鳳山建將軍廟。還在紀信殉難地滎陽城氓山區古滎鎮建紀陵,以表彰紀信將軍的功績和忠誠。漢八年(公元前199年)九月,劉邦封紀信之子紀通為“襄平侯”,食邑二千戶,定侯位次第六十六,以追念紀信大義赴難、捨身存漢之功。

「考證」劉邦曾經在滎陽城向項羽投降,為什麼項羽沒有殺死他?

四川省西充縣紀信雕塑

紀信將軍在漢朝無封無賞,卻得到了唐、宋、元、明等各朝的加封

紀信,精忠報國慷慨赴義的大忠臣;紀信,為大漢一統河山英勇獻身的大功臣!他無封無賞,他史書無傳,可是歷史沒有忘記他,歷朝歷代對他多次追封,以表彰其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和精忠報國的獻身精神。唐王朝封紀信為“驃騎大將軍”,以“少牢之禮”祭祀紀信。宋王朝封紀信為“忠佑安漢公”,元朝封紀信為“輔德顯忠康濟王”,明朝封紀信為“忠烈侯”(亦稱滎陽侯)。這是對紀信將軍歷史功績和忠義精神的充分肯定和最大褒獎。

紀信,一個受恩於他的當朝皇帝未加封賞的大忠臣,一個挽狂瀾於既倒,成就大漢四百餘載天下的無冕大功臣。在他死後,漫長的幾千年中,獲得了一代又一代最高統治者的一次次追封,歷史上可謂獨一無二。究其根由,正如唐李德裕《三良論》所說:“自周漢迄於巨唐,殺身成仁,代有豪傑莫不顯一身之義烈,未有系一國之存亡,唯有紀信乘黃幄以誑楚,赴丹焰而存漢,數千年間一人而已,漢祚四百,由此而興。”也如巴蜀鬼才魏明倫先生所言:“蒼天不生紀信,紀信不救劉邦,楚漢春秋必然另寫,鹿死誰手變數大矣!”

紀信將軍捨身誑楚之功,不僅保住了大漢根基,讓漢王劉邦開創了延續四百餘載天下的泱泱大漢王朝,而且因漢朝歷史悠久,長治久安,繁衍出人口眾多的漢民族,由此又創造出燦爛輝煌、傳承悠久的中華漢文化,才有影響深遠且還在發展和影響炎黃子孫和世界文明的中國傳統文化。紀信人雖早逝,但他的忠義精神、誠信美德一直激勵著西充人和有志之士,湧現了一批批愛國愛民、艱苦奮鬥、勇於獻身的志士仁人,為國家和民族作出貢獻,推動歷史前進。

紀信,是忠義誠信的楷模,是愛國愛民的英雄;紀信,是成就大漢王朝的忠臣義士,是西充人的忠義精神之源,也是我們漢民族偉大精神的縮影。他的忠義精神,誠信美德和人格魅力,將繼續影響和激勵著人們去創造歷史,推動歷史前進。

歷史不會忘記紀信,人民不會忘記紀信,紀信將軍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本文來源於《掌閱》電子書《漢將軍紀信傳奇》,作者/陳澤繼,編輯/仁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