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我不是悲劇,我只是悲劇的側面

嵇康:我不是悲劇,我只是悲劇的側面

嵇康

夜,盞燈孤影,微風入窗,燈火晃動。

燈前,嵇康執筆默然,墨落紙上,暈開,許久,嵇康長嘆,“山濤他不懂我啊!”

公元260年,山濤官運通亨,由選曹郎調任大將軍從事中郎,離任時,想舉薦嵇康擔任自己去職的位置,嵇康聽聞後大感失望,書寫下一封流傳千古的絕交信——《與山巨源絕交書》。

下筆便問,

“足下昔稱吾於潁川,吾常謂之知言。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

你山濤曾跟山嶔說我不願出仕為官,我引為知己,但是現在看來,是我錯了,你並不瞭解我,相識這麼多年,“竹林七賢”中你和阮籍是我最相重的,我志向何在你竟然不知?

魏晉的嵇康,是一個時代的背影,他身材高大,容貌俊美,《晉書·嵇康傳》寫到:

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向來不打理,卻也難擋這龍章鳳姿。

竹林七賢裡的嵇康,是志同道合者的精神所在,他們在一起“越名教而任自然”,藐視那儒家的倫理綱常,追求人的自然本性。

魏晉多隱士,隱士多高人,嵇康身在濁世,有眾多的無奈,得閒進山林訪隱士,成了他內心的寄託,出世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一次,嵇康在汲郡山中遇見隱士孫登,便跟著孫登,孫登不說一言,自己做自己的事,臨別時,終於開口對嵇康說話,

“君性烈而才雋,其能免乎!”

言明嵇康性格剛烈,又有曠世之才,容易招妒恨而惹來殺身之禍,恐怕是難以善終了。

僅此一句,不曾想,一語成讖。

公元263年,嵇康被得罪過的鐘會進讒言而被司馬昭處死,臨行前,嵇康撫琴為眾人彈奏一曲《廣陵散》,悲愴中泣血而言,

“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

(《晉書·嵇康傳》)

“袁孝尼曾經想向我學習《廣陵散》,我竟然吝嗇於此絕曲,不願相授,沒想到今日之後,這《廣陵散》真就成了絕唱了!”

時年四十。

01

好尋隱

嵇康:我不是悲劇,我只是悲劇的側面

少時的嵇康,不僅俊美非凡,更是天資聰穎,《晉書》記載其無需他人教授,自學便成才,博學聰聞,世事盡知。

年幼喪父,頗感人生不易,待人寬容,隱忍發軔,王戎曾向外人說,自己與嵇康在山陽同住了二十年,從來沒見過嵇康將喜怒形於色。

長大後,嵇康好老莊之道。厭倦了世事無常,看透了權貴荒誕,嵇康的眼中,只有山林能解其憂,曾經進山採藥,興之所至,流連忘返,樵夫山中相遇,見龍章鳳姿的嵇康在山林中彈琴長嘯,以為遇見仙人。

然而嵇康終究不是仙人,他知道,神仙乃是受於自然,豈是世俗間所能達到的境界。一次與隱士王烈同遊,見一石屋內有一卷書,王烈讓嵇康去取,誰知剛靠近,書籍驟然消失,王烈感嘆,

“叔夜志趣非常而輒不遇,命也!”

這是命啊!世間有如此眾多的悲劇,命運的悲劇乃是最痛苦的悲劇,不為人所控,在命運的安排下,進退不得,哭笑不得。

尋隱者不得之時,歸於俗世,嵇康直言平生縱使常居陋室,能夠與知己相會,濁酒一杯,彈琴一曲,便足矣。

入山林的嵇康,尋的不是隱者,尋的是內心的那一方清淨之地,凡世無奈,身不由己,心域開闊,是必然。

正如嵇康泣書與山濤所言,“遊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

欲隱不得,嵇康悲劇的側面在於無處藏身。

02

好音律

嵇康:我不是悲劇,我只是悲劇的側面

一曲廣陵散

“餘少好音聲,長而玩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

(嵇康《琴賦》)

山林之妙,妙在萬物向陽,自由生長;音韻之妙,妙在聲聲入耳,陣陣觸心。嵇康是琴師,擅音律,琴技聞名於世,曾做《琴賦》,綴敘所懷。

陽春三月,眾人著麗服,相約

“涉蘭圃,登重基,背長林,翳華芝,臨清流,賦新詩。”

如此閒情逸致,非得譜上幾曲不可,嵇康之曲《風入松》,境界如其名,微風如松,陣陣濤聲。

早年在洛陽西郊,嵇康夜宿華陽亭,夜深之時,忽然有人來到亭中,自稱是古人,與嵇康相談甚歡,談到音律,被嵇康的才華所攝,引為知己,當下便彈奏一曲,並授予嵇康。

此曲名為《廣陵散》。

曲罷,人散,嵇康恍然如夢,但曲子終究是會了。常于山林中彈奏,心中激盪,王權富貴又如何,這世間有幾人能消受這清音?

入了山林,嵇康方知音的本質是“和”,與天地相合乃至音,喜怒哀樂由心而發,演於琴絃,知音才能聽懂琴聲。

但畢竟是知音少啊,偌大個天地,在廣陵絕響之後,竟是如此這般乾淨。

識音者希,嵇康悲劇的側面在於知音難覓。

03

好養生

嵇康:我不是悲劇,我只是悲劇的側面

嵇康《養生論》

《晉書》中談到嵇康好老莊,重養生,精煉丹,

“又聞道士遺言,餌術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

魏晉是玄學的發源期,嵇康、阮籍是其中的代表,據傳,魏晉的養生盛傳兩種決然對立的觀點,一個認為人能透過修煉成仙入道,另一種持相反觀點,認為人的命數自有天定。

嵇康所持觀點,取中庸之道,成仙自然是不可能的,但透過養生之道,是能夠做到長壽的。其著作《養生論》全方位地闡述了他的養生觀點。

《養生論》開篇便對盛傳的兩種觀點進行總結,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雲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嵇康直言,

“此皆兩失其情”

如何養生,嵇康主張形神兼養,二者不可偏頗,尤其注重養神。同時,養生要從小處著手,從日常開展,防範於未然。最重要的是,養生需得持之以恆,不可半途而廢。

老莊之道,非佔有之道,而是捨棄之道,人生在世,要學會放下。有太多放不下的東西束縛著嵇康。

身份放不下,娶曹魏宗室之女為妻,註定了無法逃脫政治束縛;妻兒放不下,受刑時目光聚焦絕交了的山濤,對兒子嵇紹說,

“山公尚在,汝不孤矣。”

知音放不下,常與好友相約出行,遊山澤,登高處,飲酒、彈琴、作詩,好不痛快。

養生如此通透,仍舊沒能逃離塵網,在薄情的現實中,用情至深,註定是悲劇。

情深不壽,嵇康悲劇的側面在於養生無路。

04

好交友

嵇康:我不是悲劇,我只是悲劇的側面

竹林七賢

少時清貧,嵇康自學打鐵,補貼家用。其院子中有一棵柳樹,嵇康沿樹挖出一條溝,灌滿水,夏天在樹下打鐵,陰涼暢快,向秀也常來一起打鐵,不亦樂乎。

名士呂安與嵇康互為仰慕,但天南地北相隔甚遠,呂安

“每一相思,千里命駕”

,《世說新語》記載,有一次前來時恰逢嵇康不在,嵇康哥哥嵇喜熱情迎接,呂安不為所動,在門上寫了一個“鳯”字便離去,嵇喜以為呂安誇耀自己如龍鳳,十分高興。

後來問嵇康,嵇康啞然失笑,讓哥哥將“鳯”字拆開讀讀,乃凡鳥,譏諷嵇喜是平庸之輩。

相知者自然坦誠以待,相惡者卻是不理不睬。司馬氏幕僚鍾會有次也來拜訪嵇康,嵇康跟向秀於樹下打鐵,不加理睬,鍾會討個沒趣,臨走時,嵇康問他聽到什麼就前來,又看到什麼要離開。

得罪了鍾會,最終惹來了殺身之禍。呂安的哥哥呂巽迷姦了他的妻子,呂安想告發,嵇康知道後認為家醜不可外揚,應當壓下此事,誰知呂巽惡人先告狀,告發呂安毆打母親大不孝,魏晉時期,不孝乃大罪。

嵇康為呂安辯護,誰知鍾會在司馬昭跟前讒言,說呂安、嵇康二人平日對禮教多有誹謗,帶壞風氣,不能容忍,應當殺一儆百,還誣告呂安意圖謀反,司馬昭被說動,將二人處死。

臨行前,三千太學學生集體上書求司馬昭赦免,未獲準,嵇康終於死在了鍾會讒言下。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後來,鍾會被司馬昭屬下殺死,時年同樣四十。

嫉惡如仇,嵇康悲劇的側面在於遇人不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