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談:佛菩薩的眉心,為什麼會有一顆痣?

有的朋友經常去寺廟裡拜佛,仔細的端詳會發現不少佛菩薩的眉心有一個小圓點,實際上我們今天看到的圓點是在佛教造像彩塑史上簡化的結果,在造像尺度中有明確稱呼,就叫做“白毫”,官方的說法把它稱為“白毫相光”,這一習俗來源於佛教在東漢年間傳入中土時,在當時就已經有這樣一個小點兒存在了,距今有2000多年曆史。

文物談:佛菩薩的眉心,為什麼會有一顆痣?

熟悉佛教典籍的朋友知道,佛教中造像要突出32種相,其中有一些是我們特別瞭解的,比如會把佛像的手塑得很長,也就是手過膝相;在它的頭頂上會有很高的螺發,兩耳深深的下垂,袒露右臂,表情莊重等,這都是佛的32種好相。佛像的慈眉善目,這個點一般做成白色或透明狀。

在佛教諸宗派中,淨土宗的觀相法門最重視修白毫,實際上就是透過普通人對白毫的一種觀想來達到真實不虛的境界,用這樣的方法來修正自己的意念,強化自己的思想,雖然它看起來簡單,但不能隨便點,在講究一些的佛像上可以看到它往往,有右旋的特徵,右旋有許多說法,最通行的一種是佛教萬字符是右旋轉動,相當於順時針轉,寓意法輪常轉。

當然,這樣的說法也並非絕對,在許多元代以後的藏傳造像中,能看到菩薩和佛的眉心由一個小圓點轉變成為像蝌蚪狀的火焰紋,其實是一種獨特的演化。

文物談:佛菩薩的眉心,為什麼會有一顆痣?

文物談:佛菩薩的眉心,為什麼會有一顆痣?

文物談:佛菩薩的眉心,為什麼會有一顆痣?

但不管是白點還是火焰,它所代表的都是佛像的三十二種好相,造像是不允許隨便更改的,甚至被寫入造像度量經中,對佛像的尺度、比例、身材,顏色配比等,都有非常詳盡的規定,是不能夠任意篡改的,我們普通人只知道這是寓意吉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