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牛舌就能斷案,還專解各種疑難,怪不得他能流傳千年

今天小編想給大家講一講包公的事兒。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畢竟他解案是出了名的。傳說當年他考中了進士,但是念及家中父母年事已高,就未上任。直到倆人均過世,他才離家,當上了天長知縣。

一個牛舌就能斷案,還專解各種疑難,怪不得他能流傳千年

有一天,一個農民來縣衙鳴鼓告狀,說不知是誰割掉了自家牛的舌頭。包拯當下就斷定,這是一起陷害案。他對農民說:“牛舌已被割去,牛肯定活不了。

一個牛舌就能斷案,還專解各種疑難,怪不得他能流傳千年

你趕緊回去將牛宰了,然後把肉賣掉。”農民急忙說:“小民是來請大人主持公道的,請您一定要追究割牛舌的人。”包拯佯怒道:“一個牛舌值什麼錢?本官已准許你宰牛了,還不快退下!”原來,按照宋朝律法規定,民間私宰耕牛是犯法的。但既然有知縣大人的准許,那位農民回家就把耕牛殺掉了。

鄰近百姓畏懼律法,不敢輕易宰牛,如今聽說有人賣牛肉,紛紛爭相購買,牛肉很快就賣光了。 過了幾天,還真有人來告人私自宰牛。包拯怒聲質問他:“你為何要割人家牛的舌頭?你明知牛被割掉舌頭,就活不了幾天。人家殺牛是迫於無奈,而你卻還來告他。你一定是人家的仇敵,故意割掉牛的舌頭陷害他以洩私憤,對不對?”那個人聽後大驚失色,立即跪地認罪。

從此,包拯善於斷案的名聲就四處傳開了,人們還叫他“包龍圖”。幾年後,包拯又被調往河南開封擔任知府,負責京都各項事宜。包拯為人剛正,不畏權貴,一些皇親國戚不敢輕易冒犯他,囂張的氣焰也有所收斂。包拯在任期間大開正門,方便百姓直接到他面前申冤。不論遇到什麼案件,包拯都會當堂審理,立剖曲直。不管多難,需要處理多少,他一定是要查出結果的。包拯鐵面無私,打擊豪強,伸張正義,名動京都,婦孺皆知。

一個牛舌就能斷案,還專解各種疑難,怪不得他能流傳千年

宋仁宗一直沒有兒子,按照規定,他可以從宗室子弟裡挑選一個作為將來的皇位繼承者。但宋仁宗有些不甘心,他不肯放棄自己生兒子的希望,所以一直不立太子。但如果不立太子,萬一宋仁宗有什麼不測,必會造成朝政混亂。包拯為此也十分擔憂,他入宮進諫說:“太子之位長久空缺,天下為之擔憂,而您為什麼遲遲不決定呢?”宋仁宗問包拯:“那你想讓誰當太子?”包拯答道:“臣請求皇上早日立太子,是為了天下社稷。而您卻問我想讓誰做太子,這不是懷疑我嗎?臣年將七十,是行將就木之人。立誰為太子,對我來說都沒什麼好處了。”

一個牛舌就能斷案,還專解各種疑難,怪不得他能流傳千年

宋仁宗高興地說:“我知道你是忠心的,也請你放心,我會慎重考慮這件事情的。” 包拯從不會隨意附和別人,他嫉惡如仇,非常反感官場上的一些不正之風。做官以後,他就與親友斷絕了來往,從不為他們謀取私利。包拯曾說過:“後世子孫有做官的,如果有貪汙受賄的行徑,不準進家門,死後也不能埋在祖墳。如果有誰不遵從我的話,就不是我的子孫。”到了公元1062年,64歲的他去世了,人們依舊記得他。

一個牛舌就能斷案,還專解各種疑難,怪不得他能流傳千年

包拯為官二十幾年中,他鐵面無私,不徇私枉法,一心為民做主,因而贏得“包青天”的讚譽。他心繫國家,關愛百姓,利益的事情也總是先想著大眾的。他以自己偉大的胸懷對待他所遇到的所有事情,留下了一世英名。小編覺得,這樣的人,世界上越來越多才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