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兩次拜謁朱元璋的孝陵,極盡尊崇,卻為何放不過朱三太子?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特地前往明孝陵拜謁,並行三跪九叩之禮。

康熙帝兩次拜謁朱元璋的孝陵,極盡尊崇,卻為何放不過朱三太子?

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再次在南巡途中拜謁明孝陵,並題寫“治隆唐宋”的石碑於碑亭。

一、特殊的尊崇

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而康熙帝六次南巡,至少兩次拜謁南京的明孝陵。並且康熙帝還親行三跪九叩之禮,其態度之恭,禮儀之尊,簡直到了令人驚歎的地步。

三跪九叩之禮,即使在儒家禮儀中,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只有兩種情況才會使用,一種是在重要的節日,祭拜本家死去的先祖;另一種就是大朝或者接受隆重的恩賞時,臣下對皇帝所行之禮。

也就是說,康熙帝對朱元璋表示尊崇,這一點,從康熙題寫的“治隆唐宋”也同樣可以看出。

在歷史上,往往改朝換代後,後朝統治者都要宣稱前朝失去了天命,氣數已盡,而本朝承續前朝的天命,為中華的正統王朝。

為此,他們會費盡心力詆譭前朝皇帝,特別是末代皇帝,並會為前朝的得天下找一些瑕疵,以彰顯本朝的天命正統。比如周毀商紂王、唐毀隋煬帝,都是這樣的道理。

康熙帝兩次拜謁朱元璋的孝陵,極盡尊崇,卻為何放不過朱三太子?

康熙皇帝是清朝統一中原後的第一位皇帝,但他為何不效仿前朝這樣做,反而對明太祖如此尊崇呢?

二、別樣的改朝換代

明清易代,是中國歷史上最不一樣的一次改朝換代。在這之前,大多數朝代仍舊有漢人登基執政,大家都是同一種族,信守同一價值觀和文化風俗,因此換了誰都可以接受。

但清朝的統治者滿洲人來自東北,屬於異族政權。上一個異族政權元朝就沒有重視強化漢族熱文化認同,因此元朝維持了數十年就千瘡百孔。

因此,這一次,進入北京的多爾袞決定,不能像以往改朝換代時那樣詆譭前朝,而要尊崇與他們為敵數十年的前朝-明王朝,崇禎帝還是好樣的,明朝的滅亡都是大臣們的鍋。

那麼,問題來了,以往都是透過詆譭前朝來宣揚正統,那麼清王朝這樣做又如何證明自己的正統性呢?

很簡單,找個人背鍋就是了,清王朝找到的背鍋俠是李自成。

在清王朝這套理論中,明王朝是中華的正統王朝,而李自成是民族的叛賊。我們大清為了恢復中華正統,驅逐了叛賊李自成,但明皇室正統後裔也已經被李自成殺死,我們只好代明為中華正統治理天下。

康熙帝兩次拜謁朱元璋的孝陵,極盡尊崇,卻為何放不過朱三太子?

這種理論宣傳,的確為漢族官紳投靠清王朝找到了一個完美的藉口。而清王朝也就在這套理論之下,不斷的尊崇明朝諸帝,以籠絡廣大的漢族官紳百姓。

後來的順治皇帝、康熙皇帝都延續了這種態度。而康熙初年,天下初定,康熙皇帝開始為民族融合做文化上的努力。

首先,康熙帝開博學鴻儒科取士,大力籠絡不願合作的明朝遺老遺少;其次,康熙帝多次強調滿漢一家,在不違反大局的情況下,大力提拔漢族官紳,甚至身居高位;其三,就是對明朝皇帝極盡尊崇,比如前文提到的康熙帝兩次拜謁明孝陵,還為北京的明十三陵設定守陵人家,等等。

總之,康熙帝竭盡全力的向前明遺老遺少表示,我不僅是滿洲人的皇帝,更是中華的正統皇帝,我繼承的是大明的正統,你們都是我的子民。

康熙帝兩次拜謁朱元璋的孝陵,極盡尊崇,卻為何放不過朱三太子?

就類似於,歷朝歷代都承認黃帝為中華始祖一個意思,承認黃帝的都是華夏後裔,承認明朝正統的也就是中華正統了。

三、不敬蒼生敬鬼神

在清王朝的努力之下,漢民族的絕大多數官紳士大夫,都在康熙年間開始轉變,開始效忠於新朝。清王朝作為中華正統的地位也越來越穩固。

但實際上,康熙帝對明諸帝的尊崇卻是有限的,已經死去的被捧得很高,一旦有活著的卻一個也不放過。

在明末戰爭中,由於屢次有人擁立朱明後裔,清王朝對朱明皇室後裔的屠殺可謂是斬草除根。凡是被清軍發現,必死無疑,不管在明皇室中是什麼地位。這樣慘絕人寰的殺戮,在任何朝代都是沒有先例的。

即使如此,康熙朝還是不斷出現所謂的“朱明後裔”。

比如著名的朱三太子,據說是崇禎帝的三兒子朱慈煥。朱慈煥出現以前,康熙帝每次都表示要奉養前朝的遺孤,授予官職,時時祭祀朱氏香火,但真到發現了朱慈煥的時候,卻又是另一幅嘴臉了。

事實上,北京城破的時候,崇禎帝一家都沒來得及逃出來,朱慈煥兄弟失蹤、下落不明。這個所謂的朱慈煥是真是假已經難以辨認,而且已經是75歲的老翁,對清王朝的統治也不會有什麼威脅了。

但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康熙帝在空穴來風的情況下,認定朱慈煥“謀反”,將其一家老小逼迫自殺,朱慈煥本人也被凌遲處死。

康熙帝兩次拜謁朱元璋的孝陵,極盡尊崇,卻為何放不過朱三太子?

後來,隨著清王朝的統治越加穩固,開始發現這裡面的邏輯有些不太對。於是崇禎帝又開始從明君成為了昏君,天天瞎折騰,導致明朝的氣數已盡。

雖然乾隆皇帝也還是每次拜謁明孝陵,但明眼人都已經看得出,不管是康熙帝還是乾隆帝,對朱元璋的下跪和尊崇,都是做給別人和棺材裡的死人看的,僅此而已。

文/子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