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式微與天命觀的衰落,春秋時期諸侯國逐步強大

春秋時期隨著天子威望的進一步下降,天子名不副實,諸侯坐大。對上天的懷疑也更進一步,傳統的天命觀發生動搖,

不再適應時代的需要,不能再作為天子馭下的強有力工具

,開始慢慢地向一種秩序和命運的思想發展,逐步凝結為天道觀。在此背景下,各派精英開始尋求亂世和諧的途徑,對亂世的君主與政治也各有期盼,老子與孔子是其傑出代表。

一、天子式微與天命觀的衰落

宗周滅亡,進入春秋時期諸侯國逐步強大,與之相較,天子權威逐漸衰退,傳統的天命觀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1.天命觀衰落的表現

首先,天命不再是周天子的專屬品。前面提到過,天命是周王室政治權力合法性的重要來源,是周天子的專屬品。到了春秋時期,天命不再是周

天子

個人物品,天命發生了下移,出於爭奪霸權的需要,各路諸侯也開始將上天代理人這一角色加諸到自己的身上,為自己的擴張與兼併尋求一個正義的藉口。

越國將自己吞併吳國說的大義凜然,合情合理,正是因為他們拿了天命做藉口,吳國正是因為失了天命所以被越國滅亡,越國是在替天行道。可見,天命已經不再是周天子獨自佔有了。

天子式微與天命觀的衰落,春秋時期諸侯國逐步強大

在春秋這樣一個動盪不堪、恃強凌弱、擴張兼併的時代環境之下,傳統天命觀是滿足不了各方諸侯的政治需求的。其次,上天的地位逐漸下降。春秋時期,

對比宗周時期封建迷信的現象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春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思想大開放的時期,出現了許多大思想家,在這樣一個相對開明的時代當中,人們的思想還算是理性的、科學的,甚至有些比後世封建社會的某些思想還要先進。

傳統的神人關係自然受到了挑戰,傳統的神本社會當中許多陋習自然而然被拋棄,以前的人牲祭祀方法遭到了抵制與譴責。傳統的神本社會講究事神至上,凡事以神明的意志為基準,到了春秋時期,神的地位下降,

反之,人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活動都將人們的自身判斷看的比天命要重要

。人文主義的覺醒衝擊著傳統的天命觀,人文主義的覺醒也影響著春秋之際各位英雄人物的觀念。

天子式微與天命觀的衰落,春秋時期諸侯國逐步強大

慘遭西周後期帝王破壞的重民主義重新走上歷史舞臺,這些都體現在各諸侯國君施政理念當中。上天不再是神秘莫測的代名詞,新的時代催生新的思想,春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已經被各方強大的諸侯挑戰的所剩無幾,

名存實亡,相應的與其密切聯絡的上天也遭到了衝擊。

傳統天命觀不再適應時代的需求,人文主義也在慢慢地發展,社會生產力也在沿著歷史的車輪前進。傳統天命觀的衰落與人文主義的發展,再加上社會生產力的推動使得天道觀日漸成熟,自然主義與人文主義相結合促進了新思想的發展。

這時候指導人們辦事的法則已經逐漸向自然規律傾斜,主張聽天命,但是更關鍵的是盡人事,

人們不再是對上天聽之任之,而是逐漸嘗試著去發現規律、探索規律

。這是因為人們的思想觀念與西周時期大不相同,自然主義天道觀影響之下的政治思想自然也與西周時期不相同。天道也更加的自然、理性、世俗,自然主義天道觀也催生了“聖人”、“聖王”等相關思想的出現。

2.天命觀衰落的原因

天子式微與天命觀的衰落,春秋時期諸侯國逐步強大

西周時期,諸侯對周天子有定期進貢、提供兵力、按時覲見的義務,這使得周天子

對諸侯有著強大的權威與約束力。在經過西周後期幽厲二王之亂後,周天子徹底跌落谷底。首先,周王畿面積日漸減少。從西周末年開始王畿就不斷地被諸侯與犬戎侵佔,到了春秋時期,為了拉攏強大的諸侯國,還出現了天子增地給諸侯國的情況。

乃至到了春秋晚期,周天子可控之地已經微乎其微。

其次,周王室的財產日漸萎靡。周王室財政狀況的糟糕其實與王畿面積的減少是有直接聯絡的,田地的稅收收入是王室財產的主要來源,王畿面積越來越小財產狀況自然而然越來越糟糕。再次,

周王

軍事力量日漸崩潰。

西周時期,諸侯就是王畿的有力屏障,眾星拱月般捍衛著周王室。

到了春秋時期,王師力量減弱,諸侯軍隊又不再聽從天子指揮,周天子的兵力瀕於崩潰的邊緣。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的潰爛致使周天子權威一落千丈。諸侯開始凌駕於周天子之上。

事物之間的矛盾是普遍的,是對立統一的,與周天子地位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一些諸侯國越來越強大。春秋初期實際上不存在真正的霸主,沒有什麼一家獨大,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各方勢力展開了新一輪的角逐,各自為政,亂象迭起。

天子式微與天命觀的衰落,春秋時期諸侯國逐步強大

首先,一些諸侯國不再接受中央的領導。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或大或小都是西周時期天子親封的,接受周王室的統治才是合理合法的。雙方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也只有這樣的關係才能維護天下的穩定。

但是到了春秋時期竟然出現了諸侯不再接受王室領導的現象

,尤其是那些與周王室有血緣關係的大國

王,更是衝擊著傳統觀念。

比如同是姬姓的魯國,周王室極其看重的祭祀喪葬魯君都不再參與,可見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到了何種程度。連同姓的魯國都如此對待王室,更別提其他強大的諸侯國是怎樣的作為了。

其次,直接攻擊周王室。春秋時期第一個與周王室正面衝擊的是鄭,鄭武公因幫助周平王東遷而坐大,等到其子鄭莊公繼位之後變本加厲,趁機聯合其他諸侯剷除異己。周王想利用虢公對其形成牽制,最後發展到了“周鄭互質”的局面,可見此時周天子只是擔著“天下共主”的虛名而已。

再次,諸侯國領土不斷擴大。

西邊的秦國、北邊的晉國、南邊

的楚國便是很好的例子,這些國家都是在春秋時期透過擴張土地慢慢地發展起來,成為了可以與周王室抗衡的強國,並在以後輪流稱霸。

天子式微與天命觀的衰落,春秋時期諸侯國逐步強大

西周時期,天命是周王室的專屬品,其他的諸侯、官吏、百姓只能聽從周天子的命令,像敬畏上天一樣去崇拜、敬畏周天子,也正因為有了天命,西周的統治才有了合法性依據。確實,西周初期的天子一直在小心謹慎地堅持以“天命有德”為核心的原則去管理國家、治理人民。這時的政治清明、經濟穩定、人民相對幸福,

自然不會懷疑他們一直敬畏的上天,不會質疑他們一直信奉的天命。

但是西周晚期的天子殘忍暴力,致使民不聊生,百姓不敢直接咒罵周天子,但是出現了怨恨上天的景象。春秋時期,隨著天子威望的進一步下降,對上天的懷疑也更進一步,傳統的天命觀發生動搖,不再適應時代的需要,不能再作為天子馭下的強有力工具。

二、天子有名無實與天道觀的出現

進入春秋以後,周天子有名無實,催生了以自然性為主要內容的天道觀。人文觀念覺醒,隨著天道觀逐漸成熟,其中蘊含的道德的含義也逐漸得到了昇華

1.諸侯坐大,天子有名無實

天子式微與天命觀的衰落,春秋時期諸侯國逐步強大

宗周時期尤其是初期周天子的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周天子壟斷了祭天權,軍事領導權也被周天子牢牢地掌握在手裡,諸侯不僅要保衛周天子還要向周天子進行定期的朝貢與述職,這些都體現著周天子在現實當中的政治特權,也直接昭示著周天子名分的尊貴與獨特。西周政治體系的根基便是嫡長子繼承製,與之相輔相成的便是分封制,周王掌握分封的權力,將土地和百姓賜給王室貴族等成員,

一層一層分封下去,周天子立在金字塔的塔尖上,這也是天子名號獨一無二的體現。

春秋時期開始,總體的政治形勢由統一開始逐漸地走向分裂,周天子的共主身份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與破壞,周天子的名號也不再是那麼的名副其實,

諸侯開始開啟“王霸模式”

。此時的天下不再是在天子的治下所維持,天子權力式微,強大的諸侯國開始有了霸主出現,“王天下”的模式也在此時逐漸轉變為“霸諸侯”。雖然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週天子的權威大不如從前,但是在春秋時代漫長的歲月裡,周天子仍然擔當著共主的名號,當然王霸也是並行的。

天子式微與天命觀的衰落,春秋時期諸侯國逐步強大

霸主雖然僭越但仍然在名義上聽從著周天子的指令,此時的天命尚未轉移,周天子還是正統的、合法的統治者,不過周天子已經沒有了天下共主的實際權力。自進入諸侯紛爭的春秋時期開始,政治混沌、禮崩樂壞、諸侯坐大,開始了征伐禮樂出自諸侯的亂世。春秋時期社會體系在不斷地崩潰,隨之而來的各方面都有了變化,最明顯的便是經濟、政治、思想方面的變化。

春秋時期社會政治環境發生的變化,傳統天命觀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周天子與各個諸侯國之間的關係也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

強大的諸侯國已經不安於室,開始跟周天子叫板

。春秋時期“王”已經不再是周天子獨有的名號,諸侯國君也已經開始稱王,比如楚武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而對於這樣僭越的諸侯行為周天子已經無力去管制了,諸侯之間也開始了打擊與傾軋,亂象百出,君不君,臣不臣。“

不稱天,大夫不稱君”。

2.天道觀逐漸形成

天子式微與天命觀的衰落,春秋時期諸侯國逐步強大

西周的思想、文化承接自殷商,深受殷商宗教信仰體系的影響,隨後又根據政治的需要形成了濃厚的天命思想,整個西周天子觀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天命有德”在執行。宗周傾覆、王道衰微,使得上天不再那麼的至高無上,人們漸漸生出了疑天的思想,西周的天命思想也不再那麼的神秘,

已經慢慢地向一種秩序和命運的思想發展

。西周的天命觀已經初具道德色彩,逐漸朝著天道觀的方向發展,但是此時的天道觀還是籠罩在天命觀之下。

等到了春秋時期,天道觀流傳已經相當廣泛了,雖然不乏周初天命觀的痕跡,但是已經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春秋時期的天道觀念相比較西周之際的天命觀念來說,將對神靈之天的關注逐漸轉移到了道德之天與自然之天的角度。

西周時期,強調絕地天通,天子是人與上天溝通的唯一渠道,西周初期天子以“天命有德”為基準去執政,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德”是統治者所獨有的。天子是“天之元子”,是被上天安排來掌管天下的,除了周天子,西周時期的百姓是不以“德”來衡量的。

天子式微與天命觀的衰落,春秋時期諸侯國逐步強大

而且此時的道德比較被動,除了百姓完全沒有自主權完全聽從上天指示以外,君主有德也完全是為了迎合上天的意思,正是因為“天命有德”周天子才會“為政以德”。隨著天道觀逐漸成熟,其中蘊含的道德的含義也逐漸得到了昇華。

道德之天使得百姓開始自主與上天進行互動,天不再那麼的神秘莫測

,在一些情況下,人們有了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刻,有德的物件範圍也擴大到了普通的平民階層,這是春秋時期人文觀念覺醒的重要原因。

天意向民意轉變是道德之天的重要環節,道德之天重視的是人間的道德秩序恢復,自然之天則更加重視的是自然秩序。

自然之天的興起是對西周時期盲目迷信天命的一個沉重的打擊,西周時期對上天的盲目迷信承接自殷商時期,作為名副其實的“神本社會”,殷商時期對神靈之天可謂是崇拜、敬畏到了一定的地步,絕對不會出現違背神靈意思的事情,反之則會天怒人亡。

自然之天則更多強調的是自然規律,自然主義天道觀的誕生與西周後期出現的人們質疑天命的現象息息相關。周天子是“天之元子”,而自西周中後期開始,周王室失道,周天子失德,天的權威受到了質疑與挑戰,

上天已經不再是那個說一不二的上天,上天的指令也不再那麼管用。

春秋時期的人們開始轉換自己的思想觀念,意識到應該效法天道自然。一方面應該順應自然,與自然和睦相處:合理地處置自然與政治之間的關係,才會使國家長久,百姓興旺。

天子式微與天命觀的衰落,春秋時期諸侯國逐步強大

總結

春秋時期上天已不再神秘,人們對上天的一些現象也有了自己的認識與應對,不再像西周時期那樣對天命言聽計從。天道觀向著人文主義與自然主義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西周時期只屬於周天子的權力也已經被下放,百姓也可以與上天進行溝通,並且天子獨有的“德”也擴充套件到了百姓的身上。時代的變化催生了新的思想,而春秋時期的天子觀主要體現在各派精英的思想與言論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