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自古以來,女性在社會發展中貢獻的力量都不容忽視。她們身處不同的年代和地區,各自擁有獨一無二的身份和人生理想,並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在國際婦女節之際,讓我們跟隨這些影響世界的女性的腳步,瞭解她們的精彩故事,以及與之相關的多彩目的地。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哈特謝普蘇特

Hatshepsut, c. 1507–1458 BC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哈特謝普蘇特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法老,她在丈夫圖特摩斯二世(Thutmose II)死後暫時攝政。按照當時的規定,法老只能由男性擔任,但由於哈特謝普蘇特的父兄及丈夫都曾是法老,她便得以登上法老之位。她在位的20年間,古埃及境內繁榮和平,建設工程和貿易往來達到鼎盛。

哈特謝普蘇特神廟

Mortuary Temple of Hatshepsut

埃及·盧克索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烈日照耀,萬古如斯,位於尼羅河西岸的哈特謝普蘇特神廟,一直靜默地紀念著哈特謝普蘇特。古埃及人認為,來世與今生同樣重要,所以他們很重視修建陵寢。為保功業永垂,哈特謝普蘇特下令將自己的誕生經過刻於神廟的牆壁之上。這座神廟歷時15年建成,神廟的第一層至第三層都有柱廊和精美的浮雕、繪畫和雕像。儘管如今廟牆上許多關於哈特謝普蘇特法老的銘刻已經損毀,但時隔3000餘年,後世依然銘記這位埃及歷史上偉大的女法老。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提烏塔女王

Queen Teuta, 3rd century BC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提烏塔是伊利里亞地區(Illyria)阿爾迪安人(Ardiaei)部落的攝政王后,她率領部落保家衛國,發動了對抗羅馬人的戰爭。提烏塔在位時間約為公元前231-227年,此間她的軍隊常攻佔港口,劫掠羅馬商船。在羅馬海軍的圍殲之下,伊利里亞人沒能抵抗多久,但提烏塔王后的軼事卻世世代代傳了下來。據說她被迫棄守而向北撤退,終究不甘向羅馬稱臣,在科托爾灣(Bay of Kotor)自殺而亡。

羅扎法堡壘

Rozafa Fortress

阿爾巴尼亞·斯庫臺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羅扎法堡壘兩千年前由伊利里亞人始建,後來威尼斯人、土耳其人又對其進行重建,提烏塔曾在此紮下據點。如今,堡壘只剩下牆體和部分內部工事的殘存,皆為後代統治者建造,幾乎看不到提烏塔王后曾經存在的跡象。不過,行走在拱廊間,你依稀猶聞提烏塔王后鐵骨錚錚,千載仍有餘響。登上堡壘,則可以一覽

斯庫臺湖

(Lake Shkodra)與斯庫臺市的景緻。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花木蘭

Hua Mulan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花木蘭的故事家喻戶曉,按照6世紀民歌《木蘭詩》的描述,花木蘭替父從徵,從戰12年後歸來,拒絕了做高官的賞賜,而是回到自己的家鄉。因為民歌是口頭相傳,沒有人知道花木蘭這個人是否真的存在。另有一說則言花木蘭不從君王命,了結了自己的性命,因此史書便沒有記載。多種說法相互矛盾,實情無可考證。但是花木蘭的故事體現了孝道、膽量與女權的主旨,激勵無數的年輕女性——凡是男效能做到的,女性一樣能做到。

木蘭祠

Mulan Temple

中國·商丘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如今,人們可以在虞城縣營廓鎮的木蘭祠追憶這位歷史人物。虞城縣木蘭祠在唐代就已存在,後經戰火而損毀。祠前的兩通石碑分別立於1334年和1804年,上面詳細記載了木蘭的身世與英績。銘文雖早已陳舊,但花木蘭的事蹟則歷久彌新。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碧雅翠絲·波特

Beatrix Potter, 1866-1943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碧雅翠絲·波特是一位英國作家和插畫家。1905年,年近40歲的她搬離倫敦市區,用作品《彼得兔的故事》(

The Tale of Peter Rabbit

)賺得的稅費在坎布里亞郡(Cumbria)的湖區買下一座農舍,開始盡情享受田園生活。除了著書繪畫,碧雅翠絲還積極參與當地的自然保護運動,並倡導女性在農村社群的價值。

丘頂

Hill Top

英國·坎布里亞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這座建於17世紀的農舍毗鄰溫德米爾湖畔(Lake Windermere),不僅激發了碧雅翠絲的創作靈感,也成為她許多作品的取材背景,造就了一本又一本精美的插畫書。丘頂自1946年正式對外開放,每年都會吸引不少書迷前來參觀。農舍中儘可能保留了碧雅翠絲生前的佈置,讓人感覺她好像只是剛出去了一會兒。屋子裡擺滿了水墨畫、水彩畫、信件、陶瓷、古董傢俱,還有她的帽子、木屐等衣物,它們如同步入童話世界,沉睡許久。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埃米莉·卡梅·康瓦萊耶

Emily Kame Kngwarreye, 1910-1996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埃米莉·卡梅·康瓦萊耶是澳大利亞安馬泰爾族原住民(Anmatyerre),她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重要且最成功的藝術家之一,其畫作總售價達210萬美元。但實際上,她直到80歲才開始認認真真地拿起畫筆。埃米莉總是在戶外作畫,作畫時,她雙腿盤坐在地,在面前的紅土地上鋪開一張畫布。她深受故鄉

Alhalkere

濡染,在畫作中描述民族延綿5萬多年的文化傳統,表達她對故土的深切情感。

Mbantua畫廊

澳大利亞·艾麗斯斯普林斯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在生命的最後7年間,埃米莉共創作了3400幅作品,她遵照親族法則,將收入分給了族人。儘管她的作品被國際收藏界爭先搶購,即使花高價也一畫難求,但你可以在Mbantua畫廊買到她的小幅作品——這是一家原住民藝術畫廊,出售多位澳大利亞原住民藝術家的作品。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米拉瓦爾三姐妹

Mirabal sisters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多明尼加,正值“大老闆”拉斐爾·特魯希略(Rafael Trujillo)當權,其軍政府殘暴無度,成千上萬人被害致死。米拉瓦爾姐妹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生的,四姐妹中,除了黛德(Dedé)選擇依從丈夫的意願,沒有參與反抗運動,其餘三個姐妹——帕特麗婭(Patria)、密涅瓦(Minerva)、瑪麗亞·特蕾莎(Maria Teresa)和她們的丈夫都積極投身於反抗運動中,然而最後6人都被捕入獄。隨著特魯希略政權在國際社會上逐漸成為眾矢之的,米拉瓦爾姐妹終於得到釋放。但在1960年11月25日,三姐妹卻被特魯希略心腹刺殺身亡,無一倖存。

米拉瓦爾姐妹故居博物館

Mirabal Sisters House and Museum

多明尼加·薩爾塞多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最終,米拉瓦爾四姐妹只剩下黛德一人,為了紀念自己的三個姊妹,向世人展示她們為民主而鬥爭的經歷,她將四姐妹曾居住過的房子改造成米拉瓦爾姐妹故居博物館。博物館內展出了許多四姐妹的私人物品,包括她們的手帕、縫紉機、最喜歡的服飾、三姐妹遇害當天所穿的鞋和拎的包,以及黛德剪下的妹妹瑪麗亞的長辮。2000年11月25日,在三姐妹遇害40週年之際,她們的遺骨也被遷到故居博物館的墓地安葬。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艾麗絲·沃特斯

Alice Waters, 1944-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1971年,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艾麗絲·沃特斯開了一家名為Chez Panisse的餐廳,併發起“從農場到餐桌”的運動。在她的提倡下,農民直銷市場開始在美國各個城市流行起來,有機食物成了許多餐廳選單上必不可少的的選項,許多人也成為本地有機食物的追隨者。

Chez Panisse餐廳

美國·伯克利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時至今日,Chez Panisse餐廳仍是舊金山灣區(Bay Area)最好的餐廳之一,它的選單不斷推陳出新,新穎可口,注重使用本地當季的有機食材。沃特斯還提倡家庭健康飲食,推動膳食營養教育。她在1995年創立的“食物校園”專案,旨在從伯克利開始推進美國校園內有機食物種植與烹飪的教學活動,陸續擴充套件到了洛杉磯、新奧爾良、紐約和舊金山等各大城市校園。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米歇爾·奧巴馬

Michelle Obama, 1964-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米歇爾·奧巴馬是美國曆史上首位非裔第一夫人,還是一名律師、大學行政人員和暢銷書作者。生於芝加哥南部的她從小在當地的梅菲爾藝術學院學習舞蹈,這段經歷讓米歇爾學會了保持自信,並感受到社群聯絡給人帶來的愉悅。作為第一夫人期間,米歇爾帶頭髮起公共衛生的倡議,透過舞蹈等多種活動來解決青少年肥胖症的問題,並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梅菲爾藝術學院

Mayfair Academy of Fine Arts

美國·芝加哥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這家位於芝加哥的芭蕾舞學校由著名的踢踏舞者、編舞者湯米·薩頓(Tommy Sutton)創辦,為成年人和青少年提供多種舞蹈課程。米歇爾每每談起自己的經歷時,芝加哥總佔據其中很大一部分。她鼓勵整個芝加哥市以及其它地區的人們擁抱真實的自我,帶著像一名芝加哥南部舞者那樣自信、冷靜的姿態,不斷向前邁進。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格琳德·卡爾滕布魯納

Gerlinde Kaltenbrunner, 1970-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格林德·卡爾滕布魯納是一位來自奧地利的登山運動員,她是第三位征服喜馬拉雅山脈全部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女性,並且是首位在不使用氧氣罐的情況下完成這一壯舉的女性。格林德從小就對登山運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她13歲時第一次登上高峰,23歲登頂巴基斯坦布洛阿特峰(Broad Peak)——這是她首次突破8000米。當她拿下第五座超8000米的高峰——南迦帕爾巴特峰(Nanga Parbat)之後,便成為一名職業登山員。格林德一生不離崇山峻嶺,無限風光是她摯愛,哪怕面臨各種風險也在所不惜。

珠峰大本營

Mount Everest Base Camp

尼泊爾·昆布

追隨她們的腳步:那些因女性而閃耀的目的地

喜馬拉雅群山之間,珠穆朗瑪睥睨萬峰,仍是登山者心中的聖地。每年5月,數以百計滿懷希望的登山者都會聚集在尼泊爾的大本營,等待一個有利天氣作為契機。如今,也會有一些旅行者組織嚮導遊,帶著新手上山。無論是哪種方式,登頂珠峰的危險性都不容小覷,或許正因如此,它才依然位居許多人願望清單的榜首。

你還想打卡哪些女性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