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曾被譽為是維新變法的標誌之一,多年後被考證為假的

這個事件曾轟動一時,在當時被譽為是清末戊戌變法的前奏,那就是“公車上書”。

此事曾被譽為是維新變法的標誌之一,多年後被考證為假的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公車上書是如何記載的。

當時中國正處甲午中日戰爭慘敗的背景下,中國被迫要簽下《馬關條約》,條約中不僅要賠償幾億兩白銀,還得割讓大批土地。

在北京的舉人相當激憤,於是康在為寫下了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並率梁啟超等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但上書最終都被都察院拒絕了,公車上書最終失敗。不過雖然被拒絕並且失敗了,但它在全國範圍內還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公車上書因為是康梁領導的,因此被認作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

此事曾被譽為是維新變法的標誌之一,多年後被考證為假的

不過後來據史學家考證,康有為這個公車上書可能是不存在的。

史學家考證了所謂的公車上書當日翁同龢的日記,翁同龢是當時大清的軍機大臣併兼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日記中並未記載“上書被拒”這一重大事件,同時宮廷檔案也沒有記載“上書被拒”,這兩件事都說明了當時康有為壓根沒有上書,要不然不可能都沒有記載。

其實當時朝野上下幾乎都是反對議和的聲音,確實有很多舉人上書,但大多上書都確實是經過都察院傳到了光緒面前,並沒有被拒絕。

此事曾被譽為是維新變法的標誌之一,多年後被考證為假的

但康有為的公車上書是假的,他的上書是壓根不存在,他頂多只能算是“公車擬上書”,即有這個書,但沒有去送到光緒那去,因此不存在上書被拒絕一說。

康有為因為是當時事件見證人,並且寫下了回憶錄表明自己是事件的領袖,於是讓很多人都相信公車上書是他領導的,直到後來被考證。康有為的這種做法,其實有愛慕虛榮的嫌疑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