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三楊”是如何輔政,開創“仁宣盛世”的?

楊溥

楊士奇

楊榮是為明初“三楊”,他們三人

輔助

朱高熾

即皇帝位、是為仁宗功臣,得以擢升

。仁宗即位不到一年便去世,太子即位,是為宣宗,宣宗之後英宗即位,接連幾朝。特別是仁宣兩朝,楊士奇等人深受帝王信任。而士奇三人也在仁宣朝積極參與國事處理。無論內政,邊事,抑或對明王朝的儲君培養,都費了不少心血。

一、明初政局

在明初政局中,特別是成祖自諸侯王身份取得天下,榮登大殿之後。

這位以清君側為旗巾只,取得天子殊榮的帝王,他的王業也為其後人樹立一個非正面的例子。加之,在燕王起兵之初,曾經許諾傳位與漢王。“初,帝起兵時,漢王數力戰有功,帝許以事成立為太子。”於是漢王勾結趙王和太子朱高識之間為爭奪嫡位的鬥爭一直很激烈。面臨漢王等噸噸逼人的氣勢,太子朱高識的大位發發可危。在這樣的形勢下。楊士奇三人作為明初重臣,同時楊士奇,楊溥又是東宮官屬,他們在朱高熾同漢王朱高胞的鬥爭中付出了不少。

明初“三楊”是如何輔政,開創“仁宣盛世”的?

為保住朱高熾的太子之位,

三楊

沒有少受委屈。

成祖取得天下之後,常常北征,而在北征期間,又命太子監國。一方面鍛鍊太子處理政務的能力,一方面試探太子是否能勝任帶領大明王朝的重任,而這期間,作為東宮官屬的楊士奇,楊溥等對太子的輔助,可謂勞苦功高。

他們不僅要輔助太子處理眾多政務,同時還得堤防來自漢趙二王的威脅。

在成祖最後一次北征歸途中,成祖去世,六師在外,加之漢趙二王的窺視,朝政極容易出現動亂。在這關鍵時刻也是楊士奇,楊榮等人處事不驚,穩定大局,才得以保證太子朱高熾即位為帝,是為仁宗。“三楊”在朱高識登上帝位之前,為了維護朱高識的儲位,竭力輔助太子監國,力保太子順利登基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明初“三楊”是如何輔政,開創“仁宣盛世”的?

二、三楊輔政

楊士奇等人從成祖時期開始,便擔任帝王的日講和對太子的輔導工作

。公元一零四兒年十一月,朱棣提升楊士奇為翰林侍讀。並對楊士奇說:“朕知爾文學,親擢至此,爾應盡心,勿自疑畏。”可見朱棣對楊士奇文才之重視。而後楊士奇也因其才學,於永樂二年(公元年)被任命為東宮官屬,官職為左春坊中允。後於永樂五年(年)進升為左諭德,為太子朱高熾講讀經史。

由於太子的年輕,非常愛好文辭,對一些詞句優美的詩作甚是欣賞,其本身也對遣詞造句,作詩吟賦有很濃的興趣。楊士奇針對此種情況,則常常推薦他治國安邦的心術。並勸誡太子說:

“殿下當留意六經,暇觀兩漢詔令。詩小技,不足為也。”

朱高熾身為太子。知道楊士奇是在為其地位大事著想,不僅不氣,反而非常感謝他,遵照楊士奇的盯囑,放了更多心思去了解有關國計民生的史書。

明初“三楊”是如何輔政,開創“仁宣盛世”的?

在內政上,楊士奇等人衷心輔佐君主,注重百姓生活。他主張對國內百姓實行寬厚恤的政策

。每當得知帝國內部,無論何處遭遇水旱天災,楊士奇積極報請君王免除受災地區所拖欠的賦稅,減少官田的租額,減免對民眾的勞役之徵。這對於一個王朝的官員來說,稍微負責一點的人都會提出來,但是楊士奇為民著想,不僅僅侷限於提出對百姓負擔的減免,還關注督促中央政令的執行。

一旦楊士奇的請命為君主們接受,楊士奇也別注意督促有關減免稅收勞役政策的實施情況。

對於不按詔書行事,依舊徵收賦稅的行為,他都會及時想君主彙報,並嚴令按照詔書執行。對於因災而流離失所的勞苦大眾,楊士奇建議安撫逃亡流民,組織耕種,幫助難民重建家園。在楊士奇看來“小民之不安,皆原有司貪暴。”他認為農民之所以起義造反,主要是因為不法貪官汙吏的強暴壓迫導致的。

正是出於這一認識,在楊士奇輔政期間,為了保證社會的穩定和諧,他一直倡導“凡百科徵,一切停罷。”

主張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並多次上書諫言減免賦稅,減輕農民負擔,與民休息。可以說,由於楊士奇關心大眾疾苦,楊士奇在明初的作為,對於明朝的庶民而言,還是起到了相當大的幫助作用。仁、宣二帝有事多與楊士奇商議,正如楊志華在《試論楊士奇對明初社會政治的貢獻》一文裡言:“仁宗臨朝處事常與楊士奇預議”。這在正史當中也有多次記載。

明初“三楊”是如何輔政,開創“仁宣盛世”的?

某日,仁宗在便殿同蹇義、夏原吉談事,看到楊士奇走來。便對蹇義、夏原吉二人說:“新華蓋大學士來必有覺言,試共聽之。”果然,楊士奇一到便曰:“陛下為減輕百姓的負擔已下令減少徵收供物,而惜薪司仍傳旨徵専萬斤。這與陛下二日前下的詔令相違。

”仁宗聽罷,立即命令將

徵收

數額減去一半。

楊士奇在對待國事時候相當重視,對於不合時宜的政治舉措,他不惜立即勸解皇帝更正措施。每每這時候就充分顯示出他的責任心,而仁宗對他這樣負責的態度也非常賞識。

一次,仁宗同蹇義、夏原吉談話時,楊士奇進宮面君,仁宗知道楊士奇一定有利於治國的意見,於是,仁宗邀二人同聽楊士奇的建議。楊士奇也確實帶來了他發現的問題。並和盤托出,楊士奇說:“陛下為減輕百姓的負擔已下令減少徵收供物,而惜薪司仍傳旨徵零八十萬斤,這與陛下二日前下的詔令相違。”

仁宗立即命令將徵率減去一半。

在遇到處理政務需要給出合理建議的時候,楊士奇也是當仁不讓。

洪熙元年月,“兵部尚書李慶上言:‘今歲蓄馬蕃息,除給軍外,尚餘數千。今朝覲官並集京師,請準民間例,人給一馬令牧之,歲課其夠。’楊士奇力陳不可,曰:‘朝廷選賢授官,而使之牧馬,是貴畜而賤士也,何以示天下後世!’”在楊士奇闡明其理由之後,仁宗便對不當措施做出了更正。注重刑獄。對於明初太祖、成祖時期嚴猛的治國之道,給仁宣時期的刑獄處理帶來不小影響,而刑獄判處關係甚大。所以在仁、宣二帝時期,楊士奇等人開始注重對刑獄的重視。

明初“三楊”是如何輔政,開創“仁宣盛世”的?

他們提出,由內閣大臣參與對重要刑事案件的審理。

仁宗採取了他們的意見。於是下詔命令三法司今後審理重要囚犯,必須同三學士一同審理。在楊士奇的人的關注勸誡下,仁宗對此事也非常重視。曾對楊士奇等人說“有冤獄者,雖細故必以聞”。宣德五年,楊士奇針對當時刑事訴理中的弊端上疏說:“年來刑獄冤濫者多,感召旱錯,請戒飭法司敦用平恕,務求情實。”為了確保明朝地方司法的公正,楊士奇還諫言:“伏乞聖旨,令三法司各於屬官中精選有清廉仁厚公正者數員,賜敕令分往各布政司,親詣有重囚府縣,召集里老親鄰審問情實,具奏處置,免致其冤,及輕罪有疑者速即發落,不許掩禁。”

楊士奇三人在英宗朝,由於帝少,太監干政。三人作為幾朝元老,展開了同太監王振的鬥爭。

王振藉著英宗的寵信,對明初三為重要內閣輔臣傲慢起來。王振對楊士奇、楊榮說:“朝廷事久勞公等,公等既年高,倦矣。”其目的就是勸楊士奇等推出內閣,以為其專權提供方便。但是楊士奇,楊榮當場給予了楊士奇堅決的迴應。楊士奇說“老陳當盡瘁報國,死而後已。”楊榮說“吾輩衰殘,無以效力,當擇後生可任者,報聖恩耳。”楊士奇等人,為了防止宦官專權,推薦了曹葡、馬愉等人。他們在後來皆入閣參政,對明中期的政治作出了重大貢獻。

明初“三楊”是如何輔政,開創“仁宣盛世”的?

三、總結

在“三楊”竭心盡力的輔助下,仁宣

二帝順利登上了地位,

二朝內政

較為清明,也對明朝中期政治留下了一批有見解,有能力的人才,對明中期政治的發展產生了

重要

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