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的《陋室銘》使諸葛亮名揚天下

劉禹錫的《陋室銘》使諸葛亮名揚天下

臥龍崗,位於今南陽市中心城區西南隅,它源自秦嶺山脈,起伏蜿蜒數百里,至此而驟落。由於這裡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早年“躬耕”之地、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故事的發生地以及千古名篇《草廬對》的誕生地,故而名揚天下,並逐漸發展成為名勝古蹟。

千百年來,隨著諸葛亮文化的發展,臥龍崗歷來為世代各階層人們所崇敬和神往。臥龍崗也與無以計數的封疆大吏、遷客騷人、偉人領袖、仁人志士結下情緣。他們或感念情誼,至庵致祭;或遙題歌詠,抒發情懷;或慕名而至,吟詩作賦;或登臨遊覽,潑墨揮毫;或祈福而來,躡履尋蹤;或登堂膜拜,捐資建設。。。 。。。其間,不乏留下串串膾炙人口、留傳千載的佳事逸聞。凡此,都是臥龍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臥龍崗能夠成為馳名中外的千古勝蹟,無不與歷代名人息息相關。

劉禹錫的《陋室銘》使諸葛亮名揚天下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唐代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是唐中葉著名的政治家、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傑出的詩人。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和柳宗元等參加了以王叔文、王丕為首的政治革新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為代表的大地主階級的保守勢力,主張限制貴族大地主的兼併,加強中央集權。但這次革新由於缺乏堅實的社會基礎,在宦官與藩鎮勢力聯合反撲下很快失敗了。唐順宗被迫讓位,王叔文慘遭殺害。劉禹錫和柳宗元等人也被貶往邊遠州郡為司馬之職。

劉禹錫的《陋室銘》使諸葛亮名揚天下

劉禹錫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夏,劉禹錫調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這時他雖日夜盼望能返回朝廷,但也深知這是眼下不可能的事情,他甚至打算在和州長期居住下去。於是他在城裡築了一間“陋室”,並寫了一篇《陋室銘》,還請當時著名書法家柳公叔書寫,勒石為碑。《陋室銘》的全文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的《陋室銘》使諸葛亮名揚天下

《陋室銘》全篇主旨在“德馨”二字,劉禹錫認為,只要儲存自己崇高的品德,住在陋室裡也是心安理得的。而“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之句則是作者將自己的陋室比之於南陽的諸葛草廬、成都的楊雄宅第,其用意在於自勉自慰。

劉禹錫的《陋室銘》使諸葛亮名揚天下

由於《陋室銘》出自名家之手,又確是一篇精金粹玉、情味雋永的佳作,故歷來家傳戶誦。名山名水名勝更因名人更名,南陽諸葛廬自此之後更是名揚天下,家喻戶曉。

文章來源:

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叢書 《歷代明人與臥龍崗》 張曉剛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