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人生在世匆匆百年,尤其臨近晚年,卻免不了流淌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一番惆悵傷感的論調。能在臨入墓之際仍一心想著為別人服務的老人,恐怕也是屈指可數。

然而,在河南就有這麼一位女中醫,

16歲開始行醫,兢兢業業81年,用畢生所學治癒數以萬計的病人,臨入墓之際,叮囑後人將其一生所學總結成百服藥方刻在墓碑之上,供世人借鑑,明示後人,造福一方。這個人就是袁淑芳。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袁淑芳

行醫80餘載,治病救人

袁淑芳是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呂店鄉袁莊村人,建國初期著名老中醫之一。出身書香門第的袁淑芳,自幼跟隨家人下鄉行醫,自然耳濡目染,深知學好醫術的重要性。

這也是她自

16歲就毅然決然學習中醫,進而繼承家族使命,以一人之力救萬人於病痛之中的初心之始。她在世時,就已經行醫80餘載,是當地非常有名的老中醫。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出身中醫世家,在和平年代自然一生無虞,但在那個年代,學醫苦,學中醫更苦,女中醫更是在家族史上前所未有,在社會中更難以得到認可,家裡人自然不願袁淑芳走上這條艱辛的路。

奈何袁淑芳展現出對中醫驚人的天賦以及非凡的喜愛,家裡人也只好將家傳中醫秘方如數教授與她,並悉心幫助她辨識中藥藥材的外觀,背誦每種藥材的藥性,從最基礎的中藥理論開始學起……

袁淑芳經常隨家族年長的大夫下鄉出診,為患病較輕的患者進行診治,醫治的患者喝了她的藥,立竿見影,藥到病除。

就這樣,在家人的言傳身教下,袁淑芳醫術日益精進,不久便可獨自外出就診,獨當一面。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學醫路漫漫,上下求索

人們都說學習中醫“三五年學皮毛,想學精需要一輩子”。袁淑芳如飢似渴的專研著父母傳授的“九色靈藥”燒製法。

據其侄子

王泰希

描述“那時候生活困難,點燈的油也沒有。袁淑芳就學習古人“鑿壁偷光”的精神,待天黑了,便藉著夜晚的月光繼續研讀醫書。並常常說道,學中醫不容易,必須熟讀熟背。”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王泰希

新中國成立伊始,社會、經濟、政治都亟需恢復及發展,其中包括各類書籍編錄也處於萌芽階段。

因此除了自己家傳的醫書外,袁淑芳難以在公共資源諸如圖書館之類中找到其他中醫醫術的參考資料,對各種中醫藥材的臨床實踐資料更是接觸極少。這對於袁淑芳求醫之路更是難上加難。

然而,袁淑芳不畏困難,沒有條件她就創造條件。在治病救人中,不斷總結,夜以繼日的專研,琢磨出自己的藥方,並在繼承家傳“九色靈藥”燒製法基礎上,加之多年的行醫經驗整理成冊,著有《頑固性癲癇治驗》、《大面積燒傷的中藥療法》、《骨髓炎治驗》、《男女不孕病治驗》等。

她的侄子王泰希曾經讚揚過她,

“袁淑芳老人治好了太多人,我就深深體會過,吃了她開的藥就有效果,真的很神奇。”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惺惺相惜,結為連理

紅豆生南國,有才華的兩個人總是惺惺相惜,不期而遇。袁淑芳的美麗大方以及她對中醫醫術孜孜不倦學習的態度,深深吸引著同樣出身中藥世家正值花樣年華的王鳴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兩人便墜入愛河,不久就結為連理,並孕育7個孩子。

《西平縣誌》

記載:

“王鳴周,字鳳岐,為世醫第四代掌門人。建國初期著名的老中醫之一,同樣出身中醫世家的他,自幼學習琴棋書畫,在古琴、古箏造詣上頗有一番建樹。”

早年間王鳴周跟隨其父親在南京開設門診,取名為“濟生堂”,憑藉出色的學習能力,不久,王鳴周學有所成並回到駐馬店老街再建“濟生堂”。王鳴周擅長治療瘟疫、發熱、乙腦、水腫、盅脹等,因療效極佳,深受當地人員敬愛。

因出色的行醫技巧及大量的就診案例,王鳴周於1962年受邀出席保定市“乙腦”專題學術會議並發表了關於自己所撰“乙腦辨證治療精要”一文的概要及關鍵治療導向,深得業內專業人士的讚譽,被稱為“小神仙”。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然而,好景不長,家道中落。1968年8月,王鳴周為革命、為解放全中國招兵買馬籌建了一個團,恰巧不幸被誣陷成“偽團長”,以反革命,反動技術權威的罪名鋃鐺入獄。其濟生堂也慘遭洗劫,毀於火災。

至此,一家老小全靠袁淑芳一人支撐。在承受著數次動盪,備受社會歧視而扣斷全家“每天6兩的人口糧”的殘酷打擊下,袁淑芳憑藉高超的醫療技術養育7個兒女。所幸的是,1979年,王鳴周平反昭雪,全家的生活恢復平靜。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家族醫緣,薪火相傳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處於這樣一個家族世代行醫,加之從小在袁淑芳和王鳴周醫學氛圍的薰陶和教導下,其子女皆從事醫學行業,先後在鄭州、駐馬店、平頂山等多地開診行醫,以高超的醫術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患者,治癒人數不勝其數。

袁淑芳衣缽繼承人---王泰升

王泰升

,世家第十八代傳人,作為袁淑芳的衣缽傳人,沒有讓醫術沉淪於歲月,作為河南省現代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副主任中醫師、致力於研究中醫治療疑難雜症,曾獲得河南省十大科技英才,2004中國醫學基金會“華夏醫魂”全國百名優秀人物、入選2005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2009年感動中原“公益之星”等。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袁淑芳的女兒---王福蘭

袁淑芳女兒

王福蘭

,平頂山市中醫院中醫師。自幼深受母親的影響,加之袁淑芳言傳身教,在婦科病上頗有研究。

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了中醫藥治療不孕不育、先兆流產、胎兒發育不良、輸卵管不通的治療。發表論文4篇,獲省/市科技成果二等獎個一項。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袁淑芳的孫子---王克中

王泰和之子

王克中

和母親李桂梅一起,在老家駐馬店市開了一家叫“泰和堂”的診所。

泰和堂在繼承祖傳中醫技術和中醫文化的基石上,創造性地開發了中醫治療的新方法,新理念,在治療小兒發燒感冒、子宮肌瘤、心腦血管、高血壓乳腺增生、肝腎、男女不孕不育等頑疾中有一定療效。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公開秘方,恩澤世人

時光匆匆,見證了中國近代將近百年崢嶸歲月的袁淑芳預在新世紀初預感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

其實在袁淑芳的心裡,一直有個願望,出生醫學世家的她繼承的家傳治病秘方雖療效甚好,但並未在中醫界進行廣泛的推廣,若是隻將秘方傳給自己的子孫,也無法真正讓自己這一支開枝散葉、發揚光大,進而推動中醫發展。

在這種由己及人的思想推動下,她做出了一個恩澤世人,普惠天下的決定:

要用剩下不多的時間,將自己一生所用到的祖傳秘方尤其是婦科病秘方,都一一整理羅列出來,並再三囑託二兒子王泰升,務必請能人巧匠在自己百年後把百條珍貴藥方刻在墓碑上供世人參考。

袁淑芳去世後,兒子王泰升謹記母親的囑託於2008年清明節前後,多方打聽,專程去山東請了以為當地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製作了一塊特殊的墓碑完成了母親袁淑芳多年的心願。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走進細看袁淑芳的墓碑不難發現其上有副對聯:上善若水,醫者佛心,年近百歲卻無私;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方碑明示福後人。這是其兒子王泰升為歌頌母親的一生特地撰寫的,並在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端教育》

期刊發表。

這幅對聯恰如其分地的概括了袁淑芳兢兢業業,奉獻一生的功德:為醫者,有仁心具仁術,救死扶傷、不求回報,不分尊貴,完美詮釋了醫者仁心,懸壺濟世;

作為中華傳統中醫的繼承者和發揚者,袁淑芳不僅進一步鞏固了傳統中醫理論,在其基礎上更是融入了現代醫學思想,以科學的角度解釋了中醫,讓中醫被更多年輕人所接受。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直到2021年,袁淑芳老人的後輩兒孫們還謹記著家族的遺訓及家規:在救死扶傷、痛病人之痛的崗位上堅持仁心,在醫學上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同樣,她的百副治病藥方和醫者仁心、大醫博愛,無私奉獻的精神也被中醫著作

《國醫年鑑》

和現代醫學啟蒙教材《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端教育》等書刊收錄。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後人祭拜,絡繹不絕

立碑之後,常常有醫生學者不遠萬里,慕名來到袁淑芳之墓頂禮膜拜,紀念她在世之功,感嘆其離世之德,其中不乏有尋醫問藥之人,抄錄碑文,得以藥到病除。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近來,有西平縣蘆廟街衛生室醫生張培深受其益,稱讚道:

“袁淑芳墓碑上的偏方、驗方很實用,是有一定療效的,周圍不少的醫生都沒少來觀看、收集。”

遠者,有跨過臺灣海峽,專程來到大陸尋求袁淑芳秘方的臺灣老人楊群喜,其在墓碑前情難自禁,既為袁淑芳慷慨濟世的寬懷胸襟感動流淚,也為自己尋得秘方而喜不自勝。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袁淑芳離去了,但她又沒有離去,她活在她行醫治病,繼承她衣缽的兒女心中;她活在西平縣那些被她醫治無虞的鄉親們心中;她活在中醫學著作字裡行間的藥理中。這就是袁淑芳,一個將畢生所學無私奉獻於家國社會的大人。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結語

袁淑芳這一生,81年兢兢業業,在醫學上不斷求索,用自己能力所能達到的極限去行醫治病,不忘初心,直至去世前夕,仍奮筆疾書,把自己畢生總結的秘方遺留於世,造福後人。

這種有家國情懷,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繼承的!

然而,物慾橫流的年代,老人摔倒,眾人卻不敢伸以援手,年輕人更是浮躁不安,唯利是圖,早把無私奉獻拋之腦後,心中只有一個理念:賺錢,賺錢,在賺錢。卻不知道,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幹好本職工作,精益求精才是自己良性發展,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之道。

江河東流,唯石不言。墓碑不會一言一語,但是它卻將永恆的東西傳遞下去。這種對待工作的工匠精神,對待社會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應該是也必須是中國年輕一代應有的素質和擔當。

在薪火相傳,追求工匠精神、奉獻精神的21世紀新時代,我們有理由有義務繼承和發揚前人的精魄,我們理應站在各行業巨人的肩膀上,在日常實踐中錘鍊自己的工作本領,把工匠精神,奉獻精神根植於心,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無限的價值。

97歲老中醫,生前行醫80餘年,死後墓碑上刻下100箇中藥秘方!

參考文獻

陳銘鑑。

西平縣誌

[M]。北平文華齋出版社,1934年。

孫濤。

國醫年鑑

[M]。中國古籍出版社,2010年5月。

王泰升。上善若水醫者佛善年近百歲心無私,孔德之容唯道是從苦學中醫福後人[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端教育,2008年1月。

玉田。獻身杏林不言悔,萬家疾苦總關情[J]。中華名醫名藥,200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