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戰國時期豐富的戰爭實踐,也使軍事家得以總結經驗教訓,上升為理論,著成了許多兵書。這一時期主要的軍事著作,流傳至今的,如《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和《吳起兵法》若干篇,以及先秦諸子中的一些篇章。

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孫臏兵法>分上、下兩卷,共三十篇。書中對於《孫子兵法>所述攻、戰、守三種方式的作戰內容,都有一定發展。孫臏提出的作戰原則是;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

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天之道”是政治,戰爭正義還是非正義?“地之理”是戰場,戰場的地勢地形是否對我有利?“民之心”是人民包括軍隊將士的態度,是不是擁護?“敵之情”是敵人的情況,瞭解得越詳細,勝利的把握就越大……

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他對於佈陣的觀點則是:

“用八種陣法,都要根據地形條件,採取適宜的陣形。任何陣形,大致都將兵力分為三部分,每種陣形都要配置前鋒部隊,前鋒之後都要有後續部隊,前鋒和後續都要待命而動。作戰時先以三分之一的兵力與敵交鋒,以三分之二的兵力待機行動;那三分之一兵力突破敵陣後,這三分之二的兵力乘勝殲敵,擴大戰果。”

《孫臏兵法>對於我們研究戰國時期的軍事思想,具有重要的價值。但東漢以後,這本書失傳了1000多年,甚至產生過歷史上是否真有兩個孫子的兵書的疑案。直至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出土了《孫臏兵法》的大量竹簡,才證其實而輯其篇,自然,由於竹簡的散佚受損,那已非全本了。

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相比之下,《尉繚子》的傳世要順當得多。《尉繚子》的作者尉繚,有說是魏惠王時人,有說是秦王政時主管軍事的國尉,兩者相距近100年,已難考定。但《尉繚子》這本軍事著作,在宋代列為《武經七書》之一,一直完整傳存到今天。

《尉繚子》基本上繼承了商鞅富國強兵、以法治軍的思想。在戰略、戰術上,他主張不打沒有把握的仗:“進攻如果不一定能攻克,那就不要進攻,作戰如果不一定能戰勝,那就不要作戰。”

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戰國流傳下來的兵書,內容最豐富的要算《六韜》。

《六韜》是用周文王、周武王與姜太公的對話形式寫成的,經考證,它是戰國中、後期的作品。所謂“六韜”,是以文、武、龍、虎、豹、犬為分目的六類韜略。

《文韜》主要講政治先於軍事,戰爭本無道義,要取天下,須得人心;要得人心,應當愛民。書中並且主張,準備戰爭要機密,一旦時機成熟,就發出公開號召討伐敵人。

《武韜》認為,作戰首先要師出有名,其次是力求“不戰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

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龍韜>主要講軍隊的統帥和指揮,對於統帥部人員的組成,尤其詳細周密。

《虎韜》論述了兵器和裝備;突圍、渡河、對陣、伏擊、遷回、攻城以及反伏擊、反火攻等各種戰術問題。

《豹韜》分別論述森林、山地、江河以及險阻地形的作戰方法;應付突然襲擊、夜襲和以少擊眾、以弱擊強等特殊情況的作戰方法。

《犬韜》論述集中軍隊,捕捉戰機,挑選士兵,訓練軍隊,以及車、步、騎各兵種的效能、戰鬥力、陣法、戰法等等。

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總的說來,《六韜>既講政治,又講軍事,主要講的軍事,講政治也是為使戰爭取得勝利而講的。有關這方面的內容,某些地方還發展或超過了《孫子兵法》的論述。

《吳起兵法》又稱《吳子》,其實成書於西漢。它原有48篇,大部分已失傳,現在只有6篇儲存在一些史籍中。

從現存的《吳起兵法》看,這位大軍事家在不少方面對《孫子子兵法》也有所繼承和發展。

比如管理士兵,吳起主張注重政治教育,搞好內部團結。

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政治教育可以做到“發號佈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將士們樂聞號令,樂於戰敵,樂鬥而死還不打勝仗嗎?內部團結則表現為“四和”原則:“不和於國不可以出軍,不和于軍不可以出陣,不和於陣不可以進戰,不和於戰不可以決勝。”國和、軍和、陣和、戰和,還能不打勝仗嗎?

在作戰指揮方面,吳起特別重視抓住有利戰機。他說,凡是敵人出現隊形混亂、鬆懈麻痺、疲勞飢餓、人馬疾疫、涉水半渡、險道狹路、精神恐懼等情況,都是虛弱和不利的表現,要大膽進攻,急擊勿疑。

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這個時候,可行詐就用詐,可賄賂就賄賂,可睏乏就睏乏,可離間就離間,可恐嚇就恐嚇,可截擊就截擊,可引誘就引誘,可進攻就進攻,可水淹就水淹,可火燒就火燒,可偷襲就偷襲等等。

因此,作為軍隊的將帥,要善於把握住一切戰機,包括氣機、地機、事機、刀機等等。“氣機”是掌握士氣,在關鍵時刻激勵將士,使部隊具有壓倒敵人的氣概;“地機”是正確利用地形,使它有利於己,不利於敵;“事機”是透過使用間諜、佯動、偽裝等辦法迷惑和擾亂敵人,奪取主動,而使敵陷於被動;“刀機“是充分發揮武器、技術、裝備和戰術的作用,把人和物結合起來,有效地戰勝敵人。

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除了上述這幾部軍事專著,先秦諸子如《墨子》、《商君書》、《呂氏春秋》、《韓非子》等書中,也有不少關於軍事的論述。

最有趣的是墨子,他是主張“非攻”也即反對掠奪性戰爭的;但用這一思想去說服諸侯放棄兼併,卻說不通。墨子及其弟子制止不了戰爭,於是總結和創造了各種守禦器材和方法,成為軍事著作的內容了。

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比如,《墨子》中有中國歷史上關於地道戰的最早記載。那是墨家的掌門大弟子禽子向老師請教守城方法,其中有一處問道;

“敵人挖地道攻城,守城者怎麼辦?”

墨子回答道;

“摸清敵人在哪兒挖地道,掘洞或也用地道對付。最便捷的,可以開一道長壕,地道就無能為力了。”

那麼,怎樣偵明敵人在哪裡挖地道呢?《墨子》記載了一個巧妙的方法,將陶罌埋在地裡,上面蒙扎薄牛皮,叫聽力敏銳計程車兵把耳朵貼在薄牛皮上辨聽。這法子真是既便當又科學。

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中國歷史上最早關於軍犬的記載也在《墨子》中:穴壘之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也。

軍犬除了守城池壁壘外,還可以用於防敵人挖地道,那就是讓軍犬在長壕中往來巡行。敵人如果挖地道,必有響動,狗的聽了過人,聽到動靜自然會叫,就可以知道敵人的行動了。

百家爭鳴,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空前發展

春秋戰國幾百年的諸侯征戰,在軍事上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所著兵書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經濟建設,文化傳播等等都有了空前的發展。

可以說,春秋戰國是中華民族正源文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