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十幾歲就名動京城的千古第一才女,奈何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十幾歲就名動汴京的才女李清照

原來書裡說的十幾歲就傾國傾城是真實存在的!

李清照是才女,14歲就寫出《雙調憶王孫》: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李清照是美女,削肩細腰的她,符合宋朝以瘦為美的潮流。

她還有個外號叫“李三瘦”,因為她寫過三句帶“瘦”字的名句: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宋朝重文輕武,詩詞文賦是評價一個人才華的首要標準。

李清照寫得一手好詞,又是標準的瘦美人,這樣才貌雙絕的女子,出身還好——父親李格非是個副部長,老師晁補之對李清照讚不絕口,“多對士大夫稱之”,天天跟人說:

李清照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才女!

於是,李清照的名聲一傳十、十傳百,十幾歲就才名遠播、名動汴京!

李清照:十幾歲就名動京城的千古第一才女,奈何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趙明誠自導自演:詞女之夫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你出名越早,越容易被好男人發現。

這不,副總理的兒子趙明誠就成了李清照的粉絲。

傳說,趙明誠自導自演一場“詞女之夫”的緋聞,這才將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娶回家。

某天,趙明誠找到父親趙挺之,說:“父親,我夢見一本書,上面寫著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我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您博聞強識,能不能幫兒子解一下?”

趙挺之想了想,說:“這就是說,將來你要娶個女詞人為妻!”

趙明誠揣著明白裝糊塗,繼續虛心求教:“何以見得?”

年紀大了好為人師,趙挺之耐心地解釋:“‘言’字和‘司’合在一起就是‘詞’,‘安’字去掉寶蓋頭就是‘女’,‘芝’字和‘芙’字去掉草字頭就是‘之夫’。四個字連在一起可不就是‘詞女之夫’?”

趙明誠聽了,趕緊拍馬屁,父親您真是太厲害了!

趙挺之打量了一下兒子,這小子21歲了,該是說親的時候了。原來他想娶個女詞人,眼下汴京最出名的女詞人,除了李清照還能有誰?!

於是,趙挺之就去找李格非提親。

趙挺之當時是吏部侍郎,李格非是禮部員外郎,門當戶對,天造地設。

於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歲的李清照嫁給了21歲的趙明誠。

李清照:十幾歲就名動京城的千古第一才女,奈何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平生與之同志,兩個文藝青年湊一塊了

李清照喜歡詩詞歌賦,李明城喜歡收藏文物,兩個文藝青年湊在一塊,可謂志同道合。

“當時就有人評價李趙是平生與之同志,認為李清照不僅是趙明誠生活中的嬌妻,更是事業上志同道合的伴侶。”

兩人不講究吃穿,“食去重肉,衣去重採,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不注重物質享受,但是,精神上卻那麼充實。

趙明誠放學回家,兩人就相伴讀書,相互唱和。

一有閒暇,趙明誠便帶著李清照爛賞疊遊,去大相國寺看古玩字畫。

新婚的時候,李明城大學還沒畢業,偏偏自己的愛好——文物收藏特別燒錢,所以,他們經常出入當鋪。

“每月初一、十五,明誠都請假出去,把暫時不穿的衣服押在當鋪裡,取五百銅錢,走進大相國寺,購買碑文,也為我買一些喜歡的乾鮮水果。

回到家中,我們面對面坐著,一邊展玩碑文,一邊品味乾鮮水果,自己覺得很像遠古時代葛天氏的人們那樣自由和快樂。”

李清照除了作詩填詞,就協助丈夫一起整理收藏的書畫器物。

用現在的話來說,趙明誠就是個考古學家。

考古學家往往是不解風情的。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二任丈夫就是考古學家,有一次她找不到衣服穿,丈夫就說:“穿那件綠皮衣,花紋像史前瓷罐的那件。”

阿婆皺了皺眉頭,“請不要用那麼噁心的形容詞。”

趙明誠也是這麼一個不解風情的男人。

李清照寫過一首《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有一天晚飯後,又是颳風又是下雨。李清照吩咐廚房,安排一些蜜餞當下酒菜,與丈夫閉門對飲。

第二天早上,李清照酒意尚在,頭痛未消,她忽然想起昨夜的雨疏風驟,擔心院中的海棠是是否凋落了。

丫鬟正捲起簾子,她便問道:“昨夜颳風下雨,外面那些海棠怎麼樣了?”

站在窗前的趙明誠,隨口應道:“還好啊,海棠花沒怎麼變!”

李清照便說,夫君你真是粗疏大意!你再去看看,一定是紅的少了,綠的卻添了不少,這就叫作“綠肥紅瘦”。

他根本就無法get到妻子那顆多愁善感的惜春之心!

還有一回,趙明誠在外地做官,李清照給丈夫寄了一封情書——《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幽幽怨怨地跟丈夫訴苦,這是在撒嬌,這是在求安慰啊。

然而,趙明誠收到這闋詞後,竟然直男癌發作,首先想到的是跟妻子一較高下!

據說,趙明誠花了3天憋出五十闋詞,然後將李清照的這闕詞夾雜其中,請朋友來評點。

朋友細細讀來,認為只有三句寫得最好。

趙明誠急不可待地追問:“哪三句啊?”

朋友緩緩念道:“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一聽,差點氣暈過去!行!以後我還是專心考古吧!

李清照:十幾歲就名動京城的千古第一才女,奈何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因禍得福:十年隱居,賭書潑茶

婚後一年,受元祐黨人的牽連,李格非被罷黜。

“元祐黨人案始於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到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八月方告尾聲,其間沉沉浮浮,竟然歷經了13年又8個月。”

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不僅沒幫忙,反而跟著奸臣蔡京,排斥元祐黨人。

李清照寫下一首救父詩,其中有“炙手可熱心可寒”,指責公公“別看你權勢滔天,其實是個冷血動物啊!”

這件事在李清照心裡留下了一道陰影。

然而,沒過幾年,公公趙挺之跟蔡京鬥法失敗,心力交瘁重病而亡。

蔡京不能容忍趙家子弟,趙挺之在父親去世後,帶著李清照離開京城,隱居老家青州。

“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這十年生涯,雖然沒什麼錢,但是生活充滿著詩情和雅趣。

趙明誠著手編寫《金石錄》,後來,他的《金石錄》跟歐陽修的《集古錄》相提並論,兩人並稱“歐趙”。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回憶這段生涯:

“遇書史百家字不闕、本不訛謬者,輒市之,儲作副本。自來家傳周易、左氏傳,故兩家者流,文字最備。於是几案羅列,枕蓆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最後一句的意思是,我們家的桌子上、床上都堆滿了經史子集,我們光是看著就很開心,這種快樂是任何娛樂都比不上的!

兩人生活風雅,自得其樂。

賭書潑茶的典故就出於此。

這對夫妻每天晚上吃完飯,就悠閒地煮上一壺茶,然後夫妻以茶賭書,用比賽的方式決定飲茶先後。

一人提問,某件事是出自哪本書哪一卷的第幾頁第幾行。

一人答,答中了就可以先喝。

不過呢,贏的人往往太興奮了,樂得將茶水灑了一身,整個書房都洋溢著茶香,“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這段故事成為流傳至今的千古佳話,常用來形容夫妻之間之間琴瑟和鳴、相敬如賓,引得後世才子佳人心嚮往之。

納蘭性德就寫過“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藉以懷念與妻子盧氏短暫而無邊的歡樂。

“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既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

“甘心老是鄉矣”——我多麼希望這樣的日子能夠一直持續到老啊!

李清照有此感嘆,趙明誠又何嘗不是?

在李清照31歲的畫像上,趙明誠親筆題詞:

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

李清照:十幾歲就名動京城的千古第一才女,奈何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前後期生活的分水嶺——國破、夫亡

李清照之所以能夠成為“千古第一才女”,不僅僅因為她能夠寫幾首漂亮的詩詞,還因為在國破家亡之時,展現出比男子更可畏的錚錚風骨。

就像柳如是,雖為青樓女子,風骨更甚士大夫!

明清易代之際,柳如是勸丈夫以身殉國,結果錢謙益貪生怕死,以河水太涼的理由,拒絕投河。

柳如是悲憤不已,縱身一躍跳入水中。

柳如是深厚的家國情懷,徐天嘯曾評價道“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1126年,金兵滅北宋,俘虜了大宋兩個皇帝,俗稱靖康之恥。

連徽欽二帝都被擄走了,不管士大夫還是富二代,大家都加入到南渡逃難的行列。

靖康之難,國破家亡。李清照渴望恢復中原、重返故土,逃亡途中曾寫下: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訊息欠劉琨。

這麼大的一個北宋朝廷竟然軟弱無能、苟且偷安!當朝如果有像東晉王導、劉琨那樣的人物就好了——力挽狂瀾於既倒,救黎民於水火之中!

她的心裡,裝著國家的命運起伏。

南渡第三年的二月,趙明誠被南宋朝廷起用,知江寧府。

一天夜裡,城內發生兵變,趙明誠棄城逃跑了!

自己同床共枕30年的男人,竟然臨陣脫逃、貪生怕死!

李清照這一次又沒忍住,寫下名垂千古的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好男兒活著要頂天立地,死也要死得光明磊落,豈能做一個苟且偷生的鼠輩!”

事後,趙明誠被罷官。

不過,南宋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沒過多久,趙明誠被重新起用為湖州知府。

趙明誠冒著酷暑趕路,去建康朝見皇帝。

不料路上病倒了,到建康已經藥石難醫。

李清照接到丈夫病危的訊息,一天三百里路,飛也似的趕到了建康。

可趙明誠還是撒手西去,終年四十九歲。

短短三年,國破、夫亡,李清照的後期生活,從此轉為一片暗淡陰沉。

李清照:十幾歲就名動京城的千古第一才女,奈何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改嫁小人,晚年悲慘

李清照忍受著身心的劇痛,在孤苦伶仃的逃難途中,繼續為保護趙明誠收藏的書畫器物嘔心瀝血。

然而,金人攻破洪州,李清照寄存洪州的兩萬卷書,以及兩千卷金石刻等珍貴藏品,全部毀於一旦;自己隨身攜帶的古銅器,又被官軍搶奪一空;甚至,鄰居也覬覦這些藏品,偷去李清照的五筐書畫卷冊……

“南渡時裝了滿滿十五車的藏品,到這個時候,只剩下一些輕便的書冊卷軸。”

兵荒馬亂,孤寡無依,李清照如同驚弓之鳥。

紹興二年(1132),李清照選擇再婚,嫁給張汝舟。

100天后,李清照告發張汝舟弄虛作假得官,並以此理由離婚。

是的,張汝舟是個居心叵測的小人,他貪圖李清照手裡的稀世珍寶。

然而,他哪裡知道,趙明誠留下的這些遺物,隨著李清照的不斷遷徙,被搶、被偷、上繳,已經所剩不多了。

張汝舟見無利可圖,竟然對李清照拳腳相向。

李清照哪裡能夠忍受!哪怕承受牢獄之災,也要告發張汝舟,堅決離婚!

紹興十三年(1143),李清照60歲,朝廷恢復她的外命婦身份,多少可以享受些朝廷贍養官員遺孀的俸祿。

紹興二十一年(1151),李清照68歲,在臨安將《金石錄》三十卷再加釐定,連同趙明誠、劉跂和她本人所做的三篇序言,一同進獻給了朝廷。

晚年,李清照獨自飄零,和“引車賣漿者流”雜居一處,在浙江度過了最後的歲月。

李清照具體卒於何年,已無確鑿的文獻可考。

十幾歲就名動京城的千古第一才女,奈何依然過不好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