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濮陽·王安石與濮陽之一:出使遼國過濮陽,感慨萬千留詩篇

厚重濮陽·王安石與濮陽之一:出使遼國過濮陽,感慨萬千留詩篇

(厚重濮陽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王傑 題寫)

王安石與濮陽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宋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濮陽在北宋時為澶州,轄濮陽、觀城、臨河、清豐、衛南、朝城、南樂七縣,大觀元年由州升開德府,為北輔(京畿北方重鎮),州治、府治設今濮陽縣。

王安石是北宋一位有偉大抱負的政治家,濮陽在北宋時期位置險要,是宋朝歷史重要拐點澶淵之盟的發生地。王安石與濮陽有沒有交集呢?回答是肯定的,王安石到過濮陽,還寫下了不少詠歎濮陽的詩篇,王安石的孫子堅守濮陽城,同金兵浴血奮戰,最後為國捐軀在濮陽。

厚重濮陽·王安石與濮陽之一:出使遼國過濮陽,感慨萬千留詩篇

王安石畫像

王安石與濮陽之一:

出使遼國過濮陽,感慨萬千留詩篇

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庚子年,距離宋遼在濮陽簽訂和平條約《澶淵之盟》已經五十五年了。

這五十年的雙方息戰休兵、開放榷場(邊境貿易場所),使得宋遼經濟都有了較好發展,尤為重要的是,兩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得以穩定,作為宋遼兩國朝廷,也產生了一個新的職務:賀正旦國信使。即宋遼之間往往於舊曆年前向對方互派使者,代表皇帝和國家,於正旦(春節)向對方的皇太后、皇帝、皇后道賀致禮,使者稱賀正旦國信使,簡稱賀正旦使、賀正使或正旦使。

宋嘉佑五年正月,契丹國派正旦使南行,旨在兩國修好。宋仁宗心中甚喜,特派王安石伴送契丹使回國。

春寒料峭,大地茫茫,王安石一行十幾人策馬出了宋朝國都開封城,第二天到了澶州,即宋遼簽訂合約之地,從那以後宋遼修好,宋朝以每年向遼國送白銀、絹匹贏得了和平。

此時的澶州,仍舊是南北兩城,中間黃河穿過,南北兩城由浮橋連線。

七年前,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三月,在澶州景德宋真宗駐蹕處建設大殿,即開福院信武殿,用來供奉宋真宗。

五年前,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三月,宋仁宗下詔讓把宋真宗澶淵御製親書《迴鑾詩》存於州治,並讓刻石碑收藏。

三年前,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宰相文彥博為澶州信武殿宋真宗御詩篆書碑額。

到達澶州濮陽,王安石隨即拜謁了供奉宋真宗的信武殿和宋真宗迴鑾詩碑,感慨萬千。稍事休息,用餐。王安石、譯員與對方邊吃邊聊:

王安石:“使節大人,可知這裡是什麼地方?”

遼國使者:“澶州。”

王安石:“聽說過澶州之盟嗎?”

遼國使者:“聽說一些,但知之不多。”

王安石:“咱們現在所處之地正是當年簽訂澶州之盟之地。50多年前,貴國蕭太后率兵南下,來至澶州,我主真宗皇帝御駕親征,貴軍元帥蕭達攬中箭身亡。此時蕭太后決計求和,雙方才簽約,化干戈為玉帛。”

遼國使者:“是啊,宋朝兵多將廣,更有大宋皇帝御駕親征,我契丹蕭太后明白宋朝不可改,攻則兩敗俱傷,和則雙方得利……”

王安石:“我們有句古語:和為貴。兩國相交當誠心友好,方能國富民強。當今西夏國自恃人肥馬壯,屢屢進犯貴國和我大宋王朝。我們當攜手共同對敵。”

遼國使者:“這也是我們契丹國的心願。”

二人雖言語不通,但在譯員溝通下,加深了了解,彼此均有友朋之感。王安石歡欣之餘,構思《澶州》二首。

澶州之一

作者:宋·王安石

去都二百四十里,河流中間兩城峙。

南城草草不受兵,北城樓櫓如邊城。

城中老人為予語,契丹此地經鈔虜。

黃屋親乘矢石間,胡馬欲踏河冰渡。

天發一矢胡無酋,河冰亦破沙水流。

歡盟從此至今日,丞相萊公功第一。

澶州

之二

作者:宋·王安石

津津河北流,嶭嶭兩城峙。

春秋諸侯會,澶淵乃其地。

書留後世法,豈獨譏當世。

野老豈知此,為予談近事。

邊關一失守,北望皆胡騎。

黃屋親乘城,穹廬矢如蝟。

紛紜擅將相,誰為開長利,

焦頭收末功,尚足誇一是。

歡盟從此數,日月行人至。

馳迎傳馬單,走送牛車疲。

徵求事供給,廝養猶珍麗。

戈甲久已銷,澶人益憔悴。

能將大事小,自合文王意。

語翁無嘆嗟,小雅今不廢。

參考文獻:《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資治通鑑》、《宋史》、《遼史》、明清《開州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