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任命的十位宰相,知名度極低,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存在感

隋唐時期,為了避免出現像曹操、宇文泰那樣的權相,實行了三省宰相分權制。中書省的兩個宰相負責決策,門下省的兩個宰相負責駁正,尚書省的兩個宰相負責執行。

兩個中書令,兩個門下侍中,兩個左右僕射,就是六個宰相。碰到重大的決策問題,六個宰相還不能做主,還得開會討論。

六部九卿、御史大夫、太子老師,只要在官職後面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平章事”、“參與朝政”,就算是宰相了。

李世民任命的十位宰相,知名度極低,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存在感

長孫無忌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正常的情況,朝廷裡面的宰相,就有十幾位。宰相們退休和去世之後,新的宰相就會補上來。唐朝的宰相集體決策制度,使得唐朝的宰相非常多。

《唐會要》記載,李世民當朝二十三年,總共任命了二十九位宰相。李世民的宰相,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李靖、徐茂公(李績)、蕭瑀、馬周、高士廉、褚遂良等人名氣比較大。

還有一些貞觀宰相,名氣實在是太低,在歷史上沒有存在感。比如高季輔、張行成、楊宏禮、崔仁師、杜淹、戴冑、楊師道、陳叔達、溫彥博、宇文士及等人,就沒有知名度。

李世民任命的十位宰相,知名度極低,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存在感

裴寂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手下沒有存在感的宰相,可以分為四大型別。一種是太上皇遺留的宰相,一種是門閥代表人物,一種是能力強任期短的宰相,一種是太子李治的老師。

玄武門之變以後,李淵被迫退位為太上皇。朝廷的權力交接,必須按部就班。武德朝的宰相,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撤換。裴寂、蕭瑀、封德彝、陳叔達、宇文士及,就是武德朝遺留的宰相。

蕭瑀、封德彝在貞觀朝,還是風雲人物。裴寂的下場雖然不好,但是在貞觀初年非常有分量。陳叔達雖然得到李世民的器重,但是跟蕭瑀爭風吃醋,結果被李世民罷官。

李世民任命的十位宰相,知名度極低,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存在感

李世民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宇文士及是李淵的裙帶官,靠著妹妹宇文昭儀發跡。李世民稱帝之後,對宇文士及咋看都不順眼。宇文士及為了保命,只能是“

服玩食飲必極豐侈

”。李世民見宇文士及汙名自保,知道他沒有野心,就讓他富貴善終。

杜淹、戴冑、崔仁師、溫彥博,都是李世民器重的宰相。他們有能力,也有權力,卻沒當多久宰相。杜淹是杜如晦的叔父,以吏部尚書參與朝政。《新唐書》記載,杜淹“

所薦贏四十人,後皆知名

”。

杜淹的能力,未必不如房玄齡。他跟房玄齡相比,最大的缺憾就是宰相任期太短。杜淹貞觀元年拜相,貞觀二年就病故。杜淹就算是有經天緯地之才,一年時間也幹不出多少政績啊。

李世民任命的十位宰相,知名度極低,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存在感

上一張本文作者的照片鎮樓。

戴冑、溫彥博都是能力出眾,卻天不假壽,沒當幾年宰相就去世了。崔仁師剛當宰相,就得罪了褚遂良。褚遂良是李世民的心腹宰相,李世民支援褚遂良,把崔仁師的宰相職位罷免了。

初唐時期,弘農楊氏在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旦、李隆基都任命了弘農楊氏宰相。楊師道和楊宏禮,是貞觀朝弘農楊氏代表人物。他們雖然都是宰相,但是沒有存在感。

楊師道當宰相的時間不短,但是沒有建樹。楊師道是李世民的姐夫,是李淵的女婿,是武則天的舅舅。雖然喜歡八卦楊師道的人很多,但是知道楊師道當宰相的人並不多。

李世民任命的十位宰相,知名度極低,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存在感

李治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為了給李治鋪路,把李治的老師徐茂公、長孫無忌、褚遂良、高季輔、張行成提拔為宰相。徐茂公和長孫無忌是凌煙閣功臣,褚遂良是增補的後凌煙閣功臣,三個人的名氣都很大。

高季輔和張行成,都有瓦崗軍的經歷,都是因為太子李治的緣故,當上了宰相。這對瓦崗兄弟,在歷史上沒有存在感。他們雖然是宰相,但是沒有犯錯,也沒有建樹,就是平平淡淡得以善終。

本文史料來源:《新唐書》《資治通鑑》《唐會要》。

附《唐會要》記載的貞觀二十九位宰相名單截圖:

李世民任命的十位宰相,知名度極低,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