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從勵精圖治到縱情聲色,與此人去世有莫大的關係

1850年3月9日,奕詝正式登基為大清皇帝,改明年為咸豐元年,是為咸豐帝。對於這位尚未年滿19週歲的少年天子,大多數朝臣還是滿心狐疑的,畢竟咸豐能成為新皇帝已經出乎太多的人意料,因為在大多數人眼中,咸豐除了稍有文采之外,論聰明才智,根本比不上他的弟弟奕訢。況且,咸豐從小就體弱多病,因出過天花臉上還有麻子,又因為小時候摔傷過,還落下了坡腳的毛病,簡直就是望之不似人君嘛,可道光卻偏偏選了他來做皇帝,這讓大家都不免為大清的前途擔憂起來。

3月20日,也就是咸豐登基的第十一天,這位新皇帝終於打響了新政第一炮:下詔求言求賢,要求大小官員封章密奏,據實直陳。新皇帝的命令,無疑震動了大清政壇,在道光朝時,整個朝廷死氣沉沉,大家已經習慣了欺上瞞下混日子。而如今咸豐卻在這潭死水中投下了廣開言路的巨石,要求官員們直陳利害,這震盪可想而知。而大家在為新政叫好的同時,心中也不免有些嘀咕:別是這新皇帝玩什麼花樣吧。所以,大小官員們不約而同選擇了觀望。

咸豐從勵精圖治到縱情聲色,與此人去世有莫大的關係

在經過咸豐二十天、三道諭旨的催促,大家也看明白了皇帝的誠意,於是,各路奏章開始紛至沓來,大清王朝的各種弊端和黑幕被陸續揭開,這讓咸豐看到了一個觸目驚心卻又真實的大清。而咸豐也沒有食言,對於上書言事言之有物的,如曾國藩、史文瑞等人,都得到了咸豐的褒獎,譚廷襄等人也得到了保舉。總體來說,咸豐的新政第一炮打得有板有眼,展示出他勵精圖治的雄心,朝臣們也終於對新皇帝放下心來。

咸豐接下來的舉措,更讓人眼前一亮:他罷免了在鴉片戰爭中主張與英國議和的領班軍機穆彰阿、主持簽訂《南京條約》的耆英等所謂投降派官員的職務,而當年的主戰派林則徐、周天爵、姚瑩等人都陸續得到了啟用或提拔。不僅如此,在1850年6月,英國人到天津向咸豐遞交抗議廣州拒絕英國人入城的外交公函時,咸豐不僅下令拒絕接收,還斥責英國人是恬不知恥。可以說,咸豐一改道光朝對外軟弱的頹勢,這讓朝臣們歡欣鼓舞起來。

總之,咸豐登基後的一系列舉措,樹立了勵精圖治的良好形象,這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心中對新皇帝的問號也慢慢消失了。只不過,咸豐的運氣也確實不好,登基還不到一年就遇上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實事求是的說,這是道光朝積累的矛盾,與咸豐朝沒有直接的關聯。緊接著,咸豐又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損失:1852年,他的老師杜受田去世了。

咸豐從勵精圖治到縱情聲色,與此人去世有莫大的關係

杜受田於1836年成為咸豐的老師,咸豐能得到皇位,與杜受田的幫助密不可分。而杜受田之所以助咸豐得到皇位,除了師生關係外,最重要的是,如果道光傳位給奕訢,在杜受田眼中這就是典型的廢長立幼、廢嫡立庶,是萬萬不可為的。其實,滿清並不講究長幼嫡庶,從道光是滿清入關後第一個嫡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就可以看出。但在漢人眼中,長幼嫡庶是人倫綱常,是不能違背的,所以,杜受田決心幫助資質平平的咸豐爭奪皇位。

而之後的兩件事,促使了道光下定傳位咸豐的決心。先是眾兄弟打獵,論武功咸豐根本無法與奕訢相比,於是,杜受田教咸豐一條妙計。果然,當咸豐打獵一無所獲後,受到道光的責問,咸豐卻答,春天正是鳥獸生育之時,不忍射殺。這藏拙示仁,立即得到他皇阿瑪的歡心。又一次,道光病重,詔兩位皇子奏對,論辯才,咸豐也不是奕訢的對手,杜受田就教咸豐藏拙示孝。咸豐依計而行,在奏對時不回答問題,只是痛哭擔心皇阿瑪的病情,這精心表現出的一仁一孝,讓道光誤以為咸豐有天子氣度,於是咸豐終於得到了皇位。

咸豐從勵精圖治到縱情聲色,與此人去世有莫大的關係

可是,咸豐畢竟資質平平,缺乏政治才幹,登基後只能依靠他的老師,對杜受田可謂言聽計從。而其登基之後,一系列讓人叫好的新政,其實都是出自杜受田之手(用咸豐自己的話講,叫贊襄帷幄)。所以,杜受田已經成為咸豐的依賴。也正因為如此,杜受田的去世,讓咸豐悲痛萬分,如喪考妣。

失去了杜受田,咸豐也就失去了依靠。論才幹,比肩杜受田的大有人在,而論信任和在咸豐心中的地位,卻無人能與杜受田相比。因此,沒有杜受田輔助,咸豐也只能硬著頭皮自主處理國事。咸豐雖然資質平平,當個承平天子倒也合格,偏偏太平天國和英法聯軍接踵而來,咸豐完全不具備駕馭亂世的才能,因此昏招頻頻,從太平天國割據半壁江山到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大清一度處於風雨飄搖中。

咸豐從勵精圖治到縱情聲色,與此人去世有莫大的關係

更讓朝臣失望的是,杜受田去世後,咸豐逐漸暴露了好色、貪酒、愛聽戲的毛病。杜受田在時,咸豐還能聽進杜受田的諄諄教導,在酒色方面尚能剋制。杜受田不在,就再也沒人能教育他了,咸豐也就逐漸置國事於不顧,放任自己於聲色犬馬中。以至於英法聯軍要打進北京、咸豐準備逃到承德時,還念念不忘為他提供鹿血的梅花鹿。到了承德,咸豐更是白天聽戲,晚上寵幸妃嬪,完全置圓明園裡的熊熊大火於不顧,國恨家仇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了。

就這樣,因為杜受田的去世,咸豐沒有了幫手也沒有了能督促他的導師,開始逐漸暴露了自己的本性,剛登基時勵精圖治的形象就此崩塌,一個縱情聲色、昏庸無能的形象樹立起來,而清朝最終滅亡的禍根,也就在咸豐一朝,慢慢種了下來。文/澹臺卓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