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做個“與粽不同”的靚仔

就要做個“與粽不同”的靚仔

就要做個“與粽不同”的靚仔

端午節過去六天啦,

大家的粽子都吃完了嗎

01

01

大家可能會問,不就是屈原嗎?

不不不,不是的。

就要做個“與粽不同”的靚仔

其實,端午節源於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對!就是焰靈姬那個百越)(@天行九歌官方,記得給我打廣告費!)

就要做個“與粽不同”的靚仔

它是百越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

端午、粽子從哪來

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人們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

圖騰祭祀

”;

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

角黍

”。

粽屬於“

筒粽

”的一種,籺是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逢年過節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傳統習俗。

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節拜祭神靈祖先的貢品。

粽子雖然春秋之前就有了,但是它成為端午節慶食物是在

就要做個“與粽不同”的靚仔

晉代

02

東漢末年,人們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為

02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

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

粽子成長記

”。米中摻雜珍禽獸肉、板栗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就要做個“與粽不同”的靚仔

唐代:粽子用米“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

廣東鹼水粽

”。

宋朝時,已有“

益智粽

”,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

大唐粽子

,後來又出現用

蜜餞粽

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松子仁、棗子、胡桃等,品種更加

箬葉

多彩。

清代出現“

蘆葦葉

”。

就要做個“與粽不同”的靚仔

明清兩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相傳,那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在赴考場前,要吃家中特意給他們包的“

豐富

”,樣子細長很像毛筆,諧音“必中”,為的是討個口彩。(如上圖所示)

就要做個“與粽不同”的靚仔

火腿粽子

筆粽

不知道為什麼,嗜甜如命的廣東,竟然人們愛的是鹹粽!!!

廣東粽子形狀有金字塔型、條形與三角錐形等。

品種主要有

03

等。

其中

03

最受歡迎。鹹肉粽主要用糯米、五花肉和綠豆,有的還會加入鹹蛋黃、冬菇、蝦米、瑤柱、栗子、花生等調配為餡,口味鹹鮮香,風味更佳。

從地域上分,廣東粽子又包括

關於北甜南鹹

就要做個“與粽不同”的靚仔

(湛江蛤蔞粽圖)

而與之相對應的北方甜粽典型——北京粽子。

它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面上售賣的大多數是

鹹肉粽、梘水粽、豆沙粽

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

鹹肉粽

。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

肇慶裹蒸粽、台山粽、東莞道滘粽、中山蘆兜粽、潮汕雙烹粽球、客家灰水粽、湛江蛤蔞粽

做餡,少數也採用

糯米粽

為餡。

就要做個“與粽不同”的靚仔

大黃米粽

紅棗、豆沙

粽子,屬主食,三餐可吃,早餐更合適。

因為早餐通常食慾不振,飲食數量較少,清香溫熱的粽子吃起來方便。

就要做個“與粽不同”的靚仔

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米量約

果脯

左右,熱量約為400至500卡路里。

因此,專家建議,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

04

,男性最好

04

在吃粽子的同時,

恰粽注意

可幫助腸、胃蠕動,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

需要注意的是:

粽子應

一碗

因其主料為糯米,支鏈澱粉含量高,糯米在加熱後支鏈澱粉會糊化,有利於被消化酶分解,

不要超過3個

而一旦冷卻,澱粉會老化回生,分子間凝固加強,不容易被消化。加了

不要超過5個

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於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

就要做個“與粽不同”的靚仔

文字 | 小米

資料來源 | 360百科、百度百科

編輯 | 珺翎

圖片丨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