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裡的“諜戰”:兵權盡失的朱棣,為什麼還能成功起兵

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大明燕王朱棣的靖難大軍終於抵達應天(南京)城下,金川門守將李景隆、谷王朱橞匆忙開門投降,執政不過4年時間的建文帝朱允炆最終焚宮失蹤,朱棣就此登基繼位,是為“明太宗”,後更為“明成祖”。

靖難之役裡的“諜戰”:兵權盡失的朱棣,為什麼還能成功起兵

明成祖朱棣

泱泱華夏5000餘年,朱棣絕對是史上最傳奇的藩王,沒有之一。無論是“七國之亂”,還是“八王之亂”,甚至是“安史之亂”,還真沒有哪一個藩王能真得推翻中央王朝,特別是唐朝之後,中央王朝的權力越來越集中,藩王除了受到各方面的監視,封國、府兵、財賦都不足以單獨挑戰皇帝權威,有不少禍亂才發生就被迅速鎮壓,但是朱棣為什麼能起兵成功?

建文帝沒有監視他嗎?

監視了。

建文帝沒有收繳兵權嗎?

收繳了。

既然建文帝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為什麼朱棣還是逃過抓捕,並最終起兵成功了呢?

這就不得不說說靖難之役背後的“諜戰”。

一、尾大不掉的藩王

朱元璋,明太祖高皇帝,草根出身的他能登上帝位,背後的付出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這種出身的皇帝往往最擔心的就是別人來搶他的皇位,如同“寇可往,吾亦可往”,既然草根朱元璋能當皇帝,為什麼別人不行?沒有“正統性”就是朱家最大的先天劣勢。

因此,朱元璋設計的大明帝國必須是“家族企業”,朱家必須持有絕對多的“股份”,這樣任何外姓世家才不能覬覦皇位。

怎麼才能讓老朱家“一家獨大”呢?

朱元璋的解決方案便是“殺功臣”、“設藩王”。

前者是避免新皇帝威望不足反被大臣架空,後者則是為了在權臣已經架空皇帝后,由藩王“清君側”。所以朱元璋又恢復了“藩王”掌兵的制度,這種制度在晉朝尤為嚴重,思路與晉武帝司馬炎基本類似。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

靖難之役裡的“諜戰”:兵權盡失的朱棣,為什麼還能成功起兵

明初藩王圖

在這種制度下,朱元璋大封子嗣為王,前後共封了25個藩王,24個都是他的親兒子。這些藩王中,秦、晉、燕、寧、代、谷、遼7位藩王都在北方,構成了大明帝國的東北防線,每個藩王轄下三個護衛軍,每個護衛軍從3000-1。9萬不等,其中燕王朱棣、寧王朱權都是“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的主,而且寧王的“朵顏三衛”是混合了蒙古人的超級野戰軍,對朝廷的威脅不可謂不大。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晚年竟然有意擴大燕王權力,《明太祖實錄》中就記載了一段朱元璋對左軍都督楊文的訓誡:

“朕子燕王在北平,北平中國之門戶,今以爾為總兵往北平參贊,燕王以北平都司行都司並燕谷寧三府護衛選揀精銳馬步軍士隨,燕王往開平堤備一切號令皆出自王爾奉而行之,大小官軍悉聽節制,慎毋貳心而有疑志也!”

意思是晚年的朱元璋把節制谷、寧二王護衛軍的權力也給了朱棣,這麼一來,朱棣豈不是成了北方集團軍總司令,可調動的兵馬已經超過了10萬人?難怪建文帝最不放心的藩王就是朱棣。

靖難之役裡的“諜戰”:兵權盡失的朱棣,為什麼還能成功起兵

朱棣戎裝

二、削藩前的周密部署

明太祖朱元璋一駕崩,建文帝的削藩行動便開始了。

1、禁止諸王奔喪

“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

建文帝首先抬出太祖遺詔,說是朱元璋不準各大藩王進京,以此阻斷了藩王聚首哭喪的可能。這麼害怕藩王聚在一起,為什麼?這恐怕是建文帝內心的不自信在作怪,一是擔心藩王在應天鬧出事情,二是害怕他們在新政未推行前結成“攻守同盟”,這似乎也表明了新皇帝對藩王的不信任,更表明新皇帝要拿藩王開刀。

2、先除羽翼,殺雞儆猴

按照齊泰、黃子澄的削藩謀劃,建文帝採用“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剷除了威脅不大、兵權不重的普通藩王,其目的就是把可能幫助朱棣的藩王先收拾掉。

公元1398年,建文帝以周王朱橚次子朱有爋告發父親謀反為由,廢周王為庶人,遷往雲南蒙化。次年,湘王朱柏舉家自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被軟禁,岷王朱楩廢為庶人,流放漳州。

3、“戰略”包圍北平

在拿下幾個小藩王的同時,建文帝已經開始部署對燕王的“包圍網”。

公元1398年,建文帝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什麼是布政使、都指揮使?前者類似於政府最高行政長官,後者是軍隊的地方司令員。如此一來,建文帝就等於架空了朱棣,把持了北平的軍政大權。另外,建文帝還不放心,又派都督宋忠、徐凱、耿王獻率兵屯住開平、臨清、山海關,調北平、永清二衛兵於彰德、順德,等於是拿走了朱棣的親軍,而且中央軍就駐紮在北平不遠,隨時可以殺來。如此部署可謂萬全。

三、暗中較量的“間諜”

從建文帝的部署來看,除掉藩王是他最終的目的,不論是先拿下小王,還是部署北平包圍網,建文帝的真正目標是燕王朱棣,為什麼一定是朱棣,而不是寧王、谷王、遼王等人呢?筆者認為除了朱元璋臨終時讓燕王節制寧、谷等王護衛這一原因外,建文帝留在燕王府中的間諜才是幕後最大的推手。

靖難之役裡的“諜戰”:兵權盡失的朱棣,為什麼還能成功起兵

明代將領

1、王府中的一號“間諜”

建文元年,燕王府長史葛誠入京奏事。所謂“長史”,即是王府中的首席秘書長,總管王府事務,也負責規範藩王言行,可以理解成王府的大管家,是朱棣的重要幕僚。葛誠之所以要入京奏事,主要是朱棣讓他代表自己向新皇帝表明忠心,結果他不僅沒有讓建文帝對朱棣安心,反而把府中不該說的全數透露了,等於把朱棣扒了個精光,相信朱棣不滿建文帝的真實情感也因此暴露,堅定了新皇帝削藩的決心。

回到北平後,葛誠並未如實彙報面聖的經過,反而有所隱瞞,兩相比較,基本可以確定葛誠忠於建文帝,而不是自己的直接上司燕王,而他的主要任務便是留在府中監視朱棣的一舉一動,為削藩做準備。

2、燕王軍中的“小細作”

《明史》:“夏六月,燕山百戶倪諒告變,逮官校於諒、周鐸等伏誅。下詔讓王,並遣中官逮王府傣,王遂稱疾篤。”

根據《明史》記載,就在葛誠入京奏事後不久,燕軍百戶倪諒便秘告朱棣麾下大將於諒等人謀反,建文帝部署在北平的包圍網立即行動,當即誅殺了於諒等人,同時下詔書責備朱棣,嚇得朱棣只好裝病以博取建文帝的同情。很明顯,這一事件裡起關鍵作用的是這個百戶倪諒,他又是誰?

百戶,類似於軍中的百夫長,明代的百戶為正六品,統兵120人,這種級別的將領恐怕連中層將領都算不上,謀反這樣的大事他是如何得知的?

至於說於諒等人,他們無一不是燕王部屬,單獨謀反肯定是沒有這個膽量的,再加上謀反一案並未牽出主謀燕王,可見倪諒的交給建文帝的“情報”還不夠分量,還不足以證明燕王有謀反的舉動。但此事卻把燕王嚇得“病了”,所以很可能是建文帝用自己埋在軍中的小細作“敲打”了一下燕王,為之後準備的削藩行動做鋪墊。

3、建文陣營裡的“間諜”

燕王朱棣裝病發瘋後,朝廷肯定是不相信的,所以張昺、謝貴立即上門檢視究竟。朱棣為了讓兩人相信,故意在盛夏之日用火爐烤火,還一邊大呼:“好冷!”如此詭異的一幕讓兩人幾乎相信燕王是真的瘋了。然而,就在朱棣的表演差點榮獲“最佳影帝”時,作為燕王府頭號間諜的葛誠卻暗中告訴張昺、謝貴:“燕王根本就沒有病,你們千萬不要放鬆警惕啊!”

這下朱棣的所有努力都付諸東流,建文帝已經知道朱棣沒有病,抓捕朱棣的命令隨即被送至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張信處。如果這一命令沒有被朱棣探知,燕王的命運必定和湘王無異,然而朱棣卻事先在府中埋伏了800兵士,待張昺、謝貴進入燕王府時,突然反殺二人,並迅速挖出了埋在府中多年的“間諜”長史葛誠、指揮盧振,然後在同一天攻克北平九門,宣佈起兵。

燕王朱棣是如何得知建文帝密令的?

這便是建文陣營裡最大的“間諜”送出的情報,此人就是另一個北平都指揮使,張信。

張信本來是建文帝派來制約朱棣的,而且一早就得到了剷除燕王的密旨,然而當建文帝真的發出抓捕燕王的命令後,張信反而急得“三造王府”,但都沒能進去,這傢伙一急忙,竟然“乃乘婦人車徑至門”,這才得以把情報送給朱棣。

為什麼作為高階北平地方司令員的張信寧可投奔朱棣,也不按建文帝的密令行事?

《明通鑑》:“初,張信之至燕也,與昺等同受密旨,憂懼不知所出。以告母,母大驚曰:“吾聞燕都有王氣,王當為天子。汝慎勿妄舉,取赤族禍也”

意思是張信的母親覺得朱棣能成為帝王,要兒子堅決擁護朱棣,這顯然有些可笑,一個老婦人如何看出朱棣能成為帝王的,難道他是女版“姚廣孝”?恐怕這是為張信背叛找的“藉口”,因為古代非常推崇“孝”,既然是母親要兒子這麼做的,那張信就情有可原了。

事實上,張信一到北平就投奔了朱棣,他告訴朱棣的情報不止是建文帝的密令,連隱藏在王府的“間諜”葛誠也因此暴露,為什麼葛誠此時才暴露?這很可能是因為之前張信也不知道葛誠是建文帝的“間諜”,直到他告訴張昺、謝貴燕王根本沒病時,張信才發現葛誠的真實身份,所以朱棣才能精準打擊,直接把葛誠拉出來斬首。

不過,張信的情報只是“建文帝要動手了”,至於“什麼時候動手”、“怎麼動手”兩大關鍵問題,張信恐怕也沒掌握。這時候起關鍵作用的另一個“間諜”登場了,此人是布政使張昺的屬下,李有直。

《明通鑑》:會昺等部署衛卒及屯田軍士,佈列城中,一面飛章奏聞。布政司吏李有直竊其草,獻之府中,燕王亟呼護衛張玉、朱能等率壯士八百人入衛。

李有直在張昺準備部署軍隊進入北平城時,偷到了張昺的給建文帝的密奏草稿,裡面正是抓捕朱棣的細節,於是他連忙前往燕王府中,把整個計劃都告訴了朱棣,朱棣這才知道了張昺、謝貴的全部計劃,也知道了兩人的目的是抓捕他,而不是殺了他,朱棣便制定了應對的策略,調800壯士埋伏在王府中,待張昺等人進入時,一舉捕殺。

公元1399年7月,燕王朱棣終於得以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精心部署的包圍網完全破裂。

靖難之役裡的“諜戰”:兵權盡失的朱棣,為什麼還能成功起兵

朱棣

綜上,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能成功發動靖難之役,除了他本人運籌帷幄、忍辱負重外,成功的情報工作才是關鍵。建文帝怎麼都不會想到,即便他收了朱棣的兵權,讓自己人當布政使和都指揮使,還策反了燕王長史,依然不能剷除朱棣,因為朱棣得到了張信、李有直的重要“情報”,不僅把隱藏在王府裡的頭號間諜葛誠挖了出來,還弄清楚了抓捕行動的全部計劃。有了料敵於先的情報,朱棣只用800壯士就粉碎建文帝的削藩,還控制了北平城。

所以說,情報工作真的是不能輕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