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甄嬛傳》騙了,真實的年妃是雍正的唯一真愛,合葬於清西陵

“年世蘭”這個名字,是《甄嬛傳》裡給取的,同樣的身份,在《雍正王朝》裡,她叫“年秋月”。

堂堂年貴妃,起名字怎麼這麼隨意,到底哪個是真的?

其實兩個都是假的。

要知道,無論是《甄嬛傳》還是《雍正王朝》,他們都是一部小說,一部歷史題材的小說,《雍正王朝》還好一點,《甄嬛傳》就比較扯了,他的原著就是一部架空小說,根本沒有具體的歷史背景,只是拍成電視劇的時候,給它套到了雍正的身上。

歷史上,雍正皇帝確實有一個年妃,但是根本沒有留下名字,所有的歷史典籍中記載的都是“年氏”或者“年妃”。

別被《甄嬛傳》騙了,真實的年妃是雍正的唯一真愛,合葬於清西陵

在《甄嬛傳》中,年妃(華妃)是一個霸道女主,仗著雍正的寵愛,橫行六宮,連皇后都不放在眼裡。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年妃只是一個柔柔弱弱的小女子,一生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但是都沒有成活。備受打擊,以至於一直體弱多病。

而且,年妃是雍正唯一真愛的女人。按照大清祖制,只有皇后能與皇帝合葬在一起,雍正首先破例,讓身為漢人的年貴妃和自己一起合葬到了清西陵。

因為年妃,整個年家都跟著飛黃騰達了

年妃是漢人,祖上是明朝將領,在抗擊清軍的過程中被俘,因此淪為滿清的包衣奴才,直到年妃的爺爺這一輩,才憑藉科舉考試擺脫了包衣身份,

編入漢八旗,隸屬於漢軍鑲白旗。

年妃的父親年遐齡,從一個小秘書起家,最後做到了湖廣巡撫的位置,這在漢人當中是很少見了,也因為此,年妃才有了嫁給雍正的機會。

康熙四十八年,皇四子胤禛正式晉升為親王,康熙把漢軍鑲白旗統統劃給了胤禛,這也就意味著,包括年妃在內的整個漢軍鑲白旗內的人,都是雍正的屬人了。

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親自賜婚,

把年遐齡的女兒年氏嫁給了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年氏在王府的地位是側福晉。

雖然只是側福晉,但是顯然年氏更受雍正寵愛,我從這期間雍正的孩子出生情況就可以看出來。

從康熙五十年到雍正元年,這期間是11年,在這11年的時間裡,雍正王府裡只有年氏一個人在生孩子,一共生了3男1女,可惜都沒有成活,最大的一個也只活到了8歲。

同時期,雍正的其他女人們,沒有一個生孩子的,這也從側面說明,

這11年來,雍正只和年氏睡覺。

至於乾隆,在年氏入王府之前已經出生了,他的生母鈕鈷祿氏地位非常低,只是雍正的一個普通侍妾,滿洲人叫“格格”。在清朝初期,格格有多種含義,王爺身邊地位低下的侍妾也叫格格。

有一次,皇四子胤禛生了病,是一種傳染病,身邊沒有人敢去伺候,只有鈕鈷祿氏不嫌棄,給胤禛端茶送藥,照顧的無微不至,胤禛很感動,就寵幸了她一次,生下了乾隆。

這個鈕鈷祿氏也很高壽,活到84歲。死後被乾隆追封為雍正的孝聖憲皇后。善良的女人有福氣啊。

年氏進入王府,帶動了整個年家的飛黃騰達。

本來年氏的父親年遐齡,已經在巡撫的位置上退休了,享受從二品退休待遇,但是,雍正又把他提拔一級,享受正一品尚書待遇,加太傅銜,封一等公爵。這個爵位,已經是清朝封賞的漢人中最高等級了。

晚清三大名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侯。公侯伯子男,三個牛逼到天的人,也只是封了個“侯”。

哥哥年希齡,也是秘書出身,一直在廣東擔任小官,雍正繼位後,升他為廣東巡撫。

哥哥年羹堯,清朝著名的大將軍,在康熙時代就已經頗受重用,以不到30歲的年紀出任四川巡撫,為平定西北立下了汗馬功勞。

九子奪嫡中,年羹堯手握重兵雄踞西北,攔截了十四阿哥胤禵的回京之路,幫助雍正順利地登上帝位。

也許,當初康熙把鑲白旗劃給雍正,把年氏嫁給雍正,就是一步深遠的暗棋,

年羹堯,就是康熙送給雍正的一把利刃。

雍正三年,年妃大病一場,為了給她沖喜,雍正決定提升她為皇貴妃。在清朝的後宮,皇貴妃就是“常務副皇后”,比如康熙的皇后去世後,他就一直沒有立皇后,後宮中皇貴妃佟佳氏就是六宮之主。

別被《甄嬛傳》騙了,真實的年妃是雍正的唯一真愛,合葬於清西陵

但是有兩個問題。

第一,年妃的出身漢軍鑲白旗,屬於下五旗,按規定是不能晉升到皇貴妃級別的,雍正就直接把年妃家100多口人全部抬入上三旗中的鑲黃旗。

第二,按照約定俗成的規定,有皇后的時候,一般是不設皇貴妃的,就是為了避免和皇后爭權,但是,雍正力排眾議,在烏拉那拉氏皇后還在的情況下,提升年妃為皇貴妃。

如果烏拉那拉氏不是早一步進入王府,那麼,皇后之位,可能就是年妃的了。

因為年妃,年羹堯多活了一年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雍正因為忌憚年羹堯,對華妃是處處包容,華妃也因為哥哥的緣故,更加的趾高氣揚。

但真實的歷史是,雍正已經在心中給年羹堯判了死刑,擔心刺激到年妃,才遲遲沒有動年羹堯,正是

因為有華妃的存在,年羹堯才能多活一年。

原本,雍正是非常倚重年羹堯的,雍正曾經下令:

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

這句話什麼意思,就是從今往後,四川,山西,雲南等西部各省的總督,巡撫,提督都要聽年羹堯的調遣。

年羹堯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王”,總攬西部多省的軍政大權,地位遠比當初胤禵當的撫遠大將軍高多了。

不僅如此,但凡涉及到西北的官員調整,雍正總是徵求年羹堯的意見,還說:“你說怎麼調整,就怎麼調整,我沒有意見”。

雍正曾經說過:“要是能有十個像年羹堯這樣的人,國家不愁治理不好”。青海平定之後,雍正非常高興,要求世代子孫都要牢記年羹堯的功績,否則就不是他的子民。

這種寵愛程度,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但是,

也正是因為雍正把年羹堯捧得太高,導致他後來的重重摔下。

雍正二年,年羹堯第二次進京,這次整個京城都轟動了,到處傳言:“年大將軍回來了,年大將軍回來了”,整得好像是迎接皇帝一樣。

而年羹堯也確實驕傲了。

路過蒙古的時候,他讓蒙古王公和公主的駙馬給他下跪,進入北京的時候,他讓直隸總督李維均跪著迎接他,但是他連正眼都不看。京城裡也到處傳言:“皇帝已經是年大將軍的傀儡了,年大將軍讓皇帝幹什麼,皇帝就幹什麼”。

這次雍正生氣了,我什麼都可以給你,但是,你要是覬覦皇位,那就是天大的罪過了。但是,雍正還是比較剋制的,他先給年羹堯寫了一封信:

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算是小小的敲打了一下年羹堯。

雍正三年二月初,雍正解除了年羹堯大將軍的職務,調任杭州將軍。就在此時,年妃的病進入最重的階段,為了不忍心年妃傷心,雍正一直沒有告訴她實情。

十月,年妃去世,雍正立馬網羅了年羹堯的92大罪狀,將他賜死

。但是對於年家的其他人,雍正還是網開了一面,年遐齡和年希堯僅僅是罷官,年羹堯的家人中,只有年富被處死,其他15歲以上的人發配邊疆。

合葬清西陵,至今安享皇陵

年妃死後,雍正非常的傷心,連續五天都沒有上朝,也沒有工作,這對於雍正這個“工作狂”來說,是非常罕見的。

雍正想讓年妃和自己合葬在一起,但是,按照祖制,只有皇后才能和皇帝合葬。雍正再次想了一個辦法。

別被《甄嬛傳》騙了,真實的年妃是雍正的唯一真愛,合葬於清西陵

當年九子奪嫡,老十三允祥是雍正的堅定支持者,但是允祥的生母出身也很低微,而且很早就去世了,雍正就把允祥的生母封為皇貴妃,並且與康熙合葬到一起。

這招是一石二鳥,既籠絡了老十三,給他臉上貼金,又給自己找了一個非常合適的理由:“你看,皇阿瑪都和皇貴妃合葬了,這大清的祖制,可不是我破的”。

反正康熙都已經死了,想怎麼擺弄,都是雍正說了算。

雍正三年,年妃的棺槨首先進入清西陵的泰陵。

不知道雍正是怎麼想的,他沒有在清東陵裡面選地方,而是跑到了很遠的河北易縣重新選了一塊陵地,這塊陵地,是老十三允祥親自為他挑選的,萬年上好的“吉地”。

十年後,雍正去世,也跟著進了泰陵,裡面埋葬的是雍正,烏拉那拉氏皇后和年皇貴妃。

當初,老十三允祥在選擇陵墓的時候,經過了多方的考察,才認定這裡是“吉地”。後世也正的應驗了。

清朝的兩大皇陵,清東陵和清西陵,其中清東陵自從被孫殿英挖了以後,裡面大大小小的陵墓都被挖成篩子了,只有清西陵,至今都完好無損。

其實,也不是因為啥“吉地”的原因。你看看清西陵裡埋的都是誰。

清西陵一共就四個皇帝,分別是雍正,嘉慶,道光,光緒。這四個皇帝裡,雍正“摳門”,嘉慶“很窮”,道光“節儉”,光緒“寒酸”。哪一個人的陵墓裡,都不會有啥值錢寶貝,自然也吸引不了盜墓賊。

雍正和年妃,可以說是一對模範夫妻的代表,根本就不是電視裡演的那樣,雍正一口一個“純元皇后”。

兩個人生前有情,死後同穴,而且至今都不被打擾,也算是前世修來的福氣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歷史百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