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安祿山雖然肥胖,但跳起胡旋舞來卻能旋轉如陀螺。他在755年颳起的旋風舞,就差點將大唐帝國吹翻。

01 漁陽鼙[pí]鼓

漁陽就是現在的天津薊[jì] 縣,這座小城因在漁山之南而得名。唐玄宗一直認為,將安祿山駐軍在此是為他看守帝國的北大門,對付那些不安分的契丹和奚族,他根本沒想到安祿山這傢伙會調轉矛頭刺向他的大唐江山。

意外,太意外了!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當安祿山起兵的戰報傳到唐玄宗耳朵裡時,他只是淡淡的笑了笑,然後對他的愛妃說:“愛妃呀,又有人告我那個祿兒造反了。”貴妃娘娘聽了,也是嫣然一笑,兩人心照不宣,都將此事當作一個笑話一笑了之。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他們都沒想到,那漁陽敲響的鼙鼓,沒過多久就驚破了他們的《霓裳雨衣曲》。安祿山從起兵到洛陽淪陷,只用了短短的三十四天,叛亂來得如此措不及防,實際上源於安祿山的準備實在是太充分了。

安祿山是唐營州柳城人,是一名出身低微的胡人,但此人善於無恥邀寵,趁著被唐玄宗和楊貴妃接見的機會,裝出一副憨態取悅於二人,不是大跳胡人舞,就是大拍馬屁,甚至恬不知恥的認了比他小很多的楊貴妃為義母,因而一步步成為皇帝的座上賓,並逐漸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利益。

唐天寶年間,安祿山一人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的節度使,統兵18萬,而當時唐朝邊地九鎮外加一個經略使,全國統兵也不過57萬。也就是說,安祿山一人就掌握著大唐三分之一的兵力,不能不說這對唐帝國是巨大的威脅。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更為關鍵的是,安祿山利用自己“雙料胡人”的身份,集結起本族的粟特商貿人,而這些人長期在大唐各地經商,虜獲了龐大的財富,這些財富最後也流入了安祿山的大本營,為他發動叛亂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後盾。

漁陽是范陽與平盧之間的必經之地,魏武帝攻打烏桓,唐太宗東征高麗都從這裡經過。安祿山也把漁陽視為叛唐的策源地,他在漁陽縣境內的黃崖關長城一帶也設立了據點,屯兵六萬,由其義子統領,成為起兵叛唐的虎狼之師。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率領著一支由同羅、奚族、契丹、室韋等通古斯系少數民族為主的多民族混編部隊,號稱二十萬(實際十五萬),以“剿滅國賊楊國忠”為名,在華北地區舉起了反叛的大旗。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杜甫有詩云:“漁陽突騎猶精銳,赫赫雍王都節制。”,李白早在安史之亂前就寫下了一首《北風行》:“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由此控訴安祿山統治的北方一片黑暗。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亦寫下:“漁陽鼙鼓動地來 驚破霓裳羽衣曲”。

然而唐玄宗在叛亂髮生七天後,才醒悟過來,原來安祿山真的造反了。但楊國忠的一番話很快又讓他鎮定了下來。“安祿山一個人掀不起什麼風浪,其他人不會響應的。用不了幾天,他的腦袋就會被快遞過來,叛亂即可平。”

於是,唐玄宗就在這樣的思想下,經歷著一輪又一輪的失敗,唐朝因此而走向衰落,那些戰場上失利的大將還不得不為這場失敗買單,比如高仙芝和封常清。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02 高仙芝與封常清

封常清是由高仙芝一手提拔起來的,然而二人卻先後成為大唐的祭品,作為替罪羊被殺,他們的死直接導致了潼關失守,長安淪陷。

封常清自幼父母雙亡,被流放到安西的外祖父養大。他常目睹高仙芝出巡遊威風凜凜,因而產生了想要投靠高仙芝的想法。

高仙芝是高麗人,相貌俊美、勇武善戰,根本看不上身材瘦小,眼斜腳跛的封常清,於是便以隨從名額已滿為由拒絕了他。

不料封常清一連十幾天天天來高府門前站崗,最終高仙芝被打動,收下了封常清,讓他做了隨從兼幕僚。幾年下來,封常清用時間證明了自己的才能,高仙芝也對他刮目相看。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天寶六載(747年),時任安西副都護的高仙芝遠涉千里,翻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冰川,攻破吐蕃重鎮連雲堡,滅掉了投靠吐蕃的小勃律國(今克什米爾吉爾吉特一帶),震動西域七十二國,被阿拉伯史家稱為“山地之王”。

後來封常清代替高仙芝出任安西節度使,於天寶十二載(753年)跋涉數月,千里奔襲,滅掉了大勃律(今克什米爾巴勒提斯坦)。

因此,高、封二人都稱得上是玄宗時代赫赫有名的戰將。

安史之亂髮生時,封常清來京朝見,於是,唐玄宗便與他商討起了討賊方略。曾經橫掃西域的封常清,其實當時並不真正瞭解安祿山的實力,於是誇下海口,說:“只因天下承平日久,百姓才會一聞反賊風聲就驚恐不已。然而事情有逆有順,形勢有變有常,臣請開啟府庫,招募勇士,躍馬揚鞭北渡黃河,計日取逆胡之首級獻於闕下。”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唐玄宗聽了甚是欣慰,之後在半個月內設下三道防線。第一道由河南節度使張介然率軍一萬陣守陳留(今河南開封);第二道由封常清作為新任范陽、平盧節度使守洛陽,就地募兵六萬;第三道由高仙芝以兵馬副元帥身份守陝郡(今河南陝縣),兵力五萬。

有此三道防線,再加兩位親密戰友共同奮戰,安祿山應該囂張不到哪裡去。然而很快唐玄宗就被打臉了。

高仙芝在十二月剛離開長安,五天後陳留就失守了。河南節度使張介然剛到任沒幾天,叛軍就已渡河而來。中原地區承平日久,幾代人都未經歷過戰爭,諸郡開啟軍械庫才發現軍械早已朽壞,沒有兵器計程車兵只能手持木棍迎戰。這樣的作戰狀態,陳留失守也不意外。

就這樣,第一道防線破。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拿下陳留後,安祿山引兵西進,兵鋒直指滎陽郡(今河南鄭州)。滎陽太守崔無詖[bì]雖據城抵抗,但敵不過叛軍的來勢兇猛,十二月初八,滎陽郡失守,叛軍距東都洛陽270公里。

滎陽陷落後,安祿山以鐵騎作為前峰發起對洛陽的進攻,鎮守洛陽的封常清不淡定了。他就地招募的臨時士兵都是些未經訓練的市井之徒、無業遊民,又沒有兵器,根本無法抵擋來勢洶洶的叛軍。

一戰下來,唐軍大敗;二戰於葵園(今河南洛陽市市郊),再敗;十二月十二,安祿山的大軍從四面八方趕來,這日大雪紛飛,叛軍卻勢如破竹,鮮血將雪地染成一片殷紅,封常清邊戰邊退,退至都亭驛大敗,退守東城宣仁門又敗。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連敗之後,封常清從提象門奔出,推倒牆壁才逃出洛陽城,之後率殘兵西奔陝郡,至此,東都洛陽淪陷,距安祿山起兵不過短短的34天。

就這樣,第二道防線破。

東都洛陽陷落後,封常清才從睡夢中驚醒,我的乖乖!原來叛軍這麼強大!待他退至陝郡,與高仙芝匯合後,兩人依據當前戰局,終於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那就是放棄陝郡,據守潼關,確保長安的安全。

就這樣,第三道防線不戰自破。

然而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因為在帝國的危急時刻,大唐帝國內部的政治鬥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三道防線被破後,臨汝、弘農、濟陰、濮陽等郡紛紛投降叛軍,朝野震動。為鼓舞勢氣,唐玄宗決定御駕親征,並下詔由太子李亨監國。這讓楊國忠大為驚駭,因為他與李亨關係並不好,甚至協同李林甫一起謀害過李亨。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如若李亨當政,一定不會放過楊國忠,於是楊國忠發動他的姐妹後援團對唐玄宗發起了遊說,最終說服唐玄宗打消了親征的念頭。

這樣一來,帝國也就失去了一次自救的機會。

除了在帝國內的政治鬥爭,在戰場上也在進行著一場內訌,監軍邊令誠與高仙芝、封常清之間的個人恩怨也在上演著。

唐朝實行宦官監軍制度,邊令誠就是唐玄宗派到高仙芝身邊的監軍。

作為一名宦官,自然不懂軍事,但邊令誠偏偏喜歡仗著他的身份頤指氣使,甚至向高仙芝明目張膽的索賄,身經百戰的高仙芝自然不把他放在眼裡,對於他的無理要求更是不予理會。

這樣一來,高仙芝自然也就得罪了邊令誠。於是,邊令誠藉著封常清戰敗和高仙芝的戰略轉移為由,在向唐玄宗的奏報中故意誇大封、高二人在前線的失利。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圖為天寶末年在邊疆設定的九個節度使與一經略使

70多歲的唐玄宗寧願相信奸佞小人的妄言,也不願接見封常清三次派來陳述戰況的使者,最終以“失律喪師”為名,令邊令誠於潼關處斬高仙芝和封常清。

封常清聽到聖旨後,不禁嘆道:“討逆無效,死乃甘心!”,並在臨死之時呈上遺表,他在遺表中寫道:“臣死之後,望陛下不可輕視此賊,勿忘臣言。”

封常清死後,高仙芝看著昔日戰友的屍體,悲憤地說:“我遇敵而退,確實有罪,死也應該;但說我偷盜軍糧及賜物,則全是誣陷我也。”

說完他回頭對著部下說:“我如有罪,你們可以說;我若無罪,你們就喊冤枉!”,結果士兵們齊聲大喊冤枉,喊聲震天。

高仙芝再看看封常清的屍體,說:“封二,你從卑微至顯赫,乃我提拔你做了副手,又代替我做節度使,今日又一同死於此地,豈非命呼!”,之後從容授斬。

就這樣,帝國又失去了一次自救的機會。

高仙芝、封常清案影響深遠,就唐代而言,它開啟了宦官干政左右朝局的禍端。就歷史而言,同樣的錯誤明代是高峰期。

高仙芝、封常清死後,誰能成為接盤俠,唐玄宗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哥舒翰。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03 潼關保衛戰:哥舒翰敗給了一場陰謀

哥舒翰跟安祿山、高仙芝一樣,都是番將,只不過三人的族別不同,安祿山是粟特,高仙芝是高麗,哥舒翰則屬於西突厥的分支突騎施,他們以部落名“哥舒”為氏。

唐玄很器重安祿山,讓其節制東北三鎮。而楊國忠與安祿山兩人有矛盾,對此楊國忠很是不安,因此,楊就安排了哥舒翰節制西北。安祿山封東平郡王,哥舒翰就封了西平郡王。可以說,哥舒翰實際是楊國忠手裡用來節制安祿山的一張牌。

正因如此,哥舒翰與安祿山也是矛盾重重。唐玄宗為了緩和他們二人之間的緊關係,甚至親自出面調停過。

玄宗讓高力士設宴款待二人,酒過三巡後,安祿山為表示親切,就對哥舒翰說,我父是東胡人、母親是突厥人,而你父是突厥人、母是東胡人,咱們血統一樣,為何不能成為好友呢?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哥舒翰聽了,就回說,古人云:野狐向窟嗥,不祥,以其忘本也。老哥如果願意與我親近,我又怎敢不誠心呢?

接下來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安祿山聽了哥舒翰的這番話,他以為哥舒翰在諷刺他,因為“狐”與“胡”同音。於是,安祿山也毫不客氣的回敬了他,跳起來大罵哥舒翰是突厥狗。最終雙方不僅關係沒有緩和,反而積怨更深了。

在種種積怨之下,哥舒翰成了安祿山的死對頭,再加上哥舒翰又是昌河西、隴右節度使,兼西北兩大軍鎮,曾於天寶八載(749年)攻破石堡城,大破吐蕃,可以說威名顯赫。

因此,經過綜合考慮之後,唐玄宗啟用哥舒翰為新的統帥,擁兵二十萬,鎮守潼關。但是,當時的哥舒翰身體狀況很糟糕,當他得知玄宗要啟用知己時,便以老病為由極力推辭,然玄宗不許,哥舒翰只好硬著頭皮於十二月二十三率軍趕赴潼關。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天寶十五年間的河北攻防圖

唐玄宗親自在興慶宮勤政樓為哥舒翰送行,百官則行至郊外餞行,旌旗綿延兩百里,十分壯觀。

但無論如何任用一個病人作為潼關保衛戰的總指揮,總是有點不踏實的感覺。但匪夷所思的是,這名病患老將居然寶刀不老。在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十天後,哥舒翰居然擊退了進犯潼關的安祿山次子安慶緒,好歹算是為唐帝國打了一劑強心針,

然而更殘酷的政治鬥爭也在前方不遠處等著他。

當哥舒翰被賦予潼關總指揮,擁兵20萬後,權力的制衡自然形成,他也就站到了楊國忠的對立面,曾經的隊友變成了敵人,楊國忠對他的防備也連連升級。

特別是在哥舒翰因個人原因利用玄宗之威斬殺了安思順之後,楊國忠就更怕了。再加上當時朝野上下一致認為,正是楊國忠的驕縱跋扈才招致了安祿山的叛亂,朝中不少人對他恨得咬牙切齒。

靈寶之戰:哥舒翰失利事出有因,唐玄宗求勝心切,楊國忠煽風點火

靈寶之戰線路圖

駐守潼關的王思禮甚至向哥舒翰提議,以清君側為名率精銳之師回京把楊國忠斬殺了,安祿山也就失去了進兵的藉口。但哥舒翰還沒有老糊塗,如若照此做,那造反的就不是安祿山,而是他哥舒翰了。

哥舒翰雖然否決了王思禮的提議,但風聲還是傳到了楊國忠耳朵裡。為了防備哥舒翰,他向玄宗提儀,京師空虛,可以招募三千監牧於宮中訓練,並招募萬人屯於灞上,交由他的心腹杜乾運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