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糊塗王爺看似不著調,但認真起來連慈禧也要懼他三分

道光皇帝的共有九個皇子,其中被封為親王的有三個,其中皇六子恭親王

奕訢

、皇七子醇親王奕譞名氣很大,他們不僅是鐵帽子親王,而且在同光兩朝都深度參與了朝政,是當時最顯赫的王公。而只有皇五子惇親王奕誴聲名不顯,是一個公認的“糊塗王爺”。

他是一個糊塗王爺看似不著調,但認真起來連慈禧也要懼他三分

在清代史料中,沒有記載奕誴有什麼政績,甚至也沒有擔任過多少實職,然而嫂子慈禧太后,以及恭親王奕對這這位王爺卻忌憚三分,不敢輕易得罪他。而且在民間,奕誴也有很高的人氣。

奕誴排行老五,但僅僅比哥哥咸豐帝晚出生6天,他的生母是祥妃鈕鈷祿氏。鈕鈷祿氏雖然出生名門,但在道光一朝名分不高,直到生下奕誴後才被晉封為妃,後來又被降為貴人,咸豐繼位被尊為皇考祥嬪,同治繼位尊為皇祖祥妃。

道光帝的諸皇子中,皇長子奕緯和皇五子奕誴是出了名的不愛讀書。奕緯就是因為不喜歡讀書,所以很痛恨師傅對自己的嚴厲,說自己日後若是繼位,必要殺了師傅。道光帝得知此事後,不慎一腳將奕緯給踢死了。

他是一個糊塗王爺看似不著調,但認真起來連慈禧也要懼他三分

奕誴自小也不愛讀書,而且性格也比較浮躁,加上他

生母又不受道光寵愛,因此道光帝對這個皇子沒有抱多大的期許。大約在奕誴14歲的時候,他被過繼給了惇親王綿愷,並晉郡王爵。

因此道光晚年選擇繼任人時,奕誴作為綿愷的嗣子已經失去了資格,加上皇七子奕譞年幼,所以就剩下皇四子和皇六子兩人了。

咸豐繼位後,對這個弟弟還是頗為關照的,命他在內廷行走。不過奕誴確實不著調,他的性格和乾隆的弟弟弘晝很相似,不喜歡參與政治,也沒有過多的追求,只想做個富貴的王爺。

俗話說“無欲則剛”,奕誴在政治上不求上進,因此行事說話也就沒有太大的顧忌。由於辦差不用心屢屢失禮,氣得咸豐幾次予以訓斥,還將他的郡王降為貝勒,罰他到上書房讀書。但除了這些懲罰,咸豐帝對奕誴也是沒有任何辦法。

他是一個糊塗王爺看似不著調,但認真起來連慈禧也要懼他三分

不過奕誴畢竟

不同於奕訢

,他對咸豐的皇權是沒有任何威脅的,或許是出於兄弟之情。咸豐帝很快就恢復了奕誴的郡王爵位,並於咸豐六年晉封為惇親王,襲了三叔綿愷的親王爵位。

同治繼位後,實際掌權的是兩宮太后,慈禧對這個小叔子很瞭解,沒有給他安排實職,只是讓他以親王之尊管理宗人府,並給了一些象徵性的榮譽,諸如免叩拜一類的。

雖然奕誴在政治上沒有多少作為,但他在生活上卻十分樸素。根據史料的記載,他在穿衣吃飯上都很不講究,平日在府中穿得是粗布褂子,冬天裹一件老羊皮襖,一點沒有親王的架子,就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樣。

而且這位王爺很喜歡湊熱鬧,經常跑到正陽樓去吃烤羊肉,在茶館中聽評書,拿著一把蒲扇在什剎海納涼。因此他對民間的疾苦最為了解,和京城的百姓走得也最近,時不時也做出一些為民請命之舉。正因為如此,當時人稱奕誴為“小五爺”。

他是一個糊塗王爺看似不著調,但認真起來連慈禧也要懼他三分

然而這樣一個“散漫”的王爺,居然也會讓慈禧太后和恭親王

奕訢

畏懼三分。光緒初年,慈禧大病初癒,在長春宮上演了“八角鼓”。奕誴對此很不滿,一天在內務府朝房午飯喝了酒,正好奉懿旨召見,便穿一件葛布小褂,將辮子盤在頂上,口中哼著“什不閒”小調,徜徉入殿。李蓮英大驚失色,慈禧太后卻無可奈何,說得一聲:“五爺醉了!”命太監將他扶了出去。慈禧心知惇王譎諫之意,從此不再“聽人演說蔡中郎”了。

還有一次,奕誴到宮中向慈禧請安,結果敬事房的太監不懂事,向他索賄。結果又惹得奕誴不滿,他到了慈禧跟前說自己是個窮王爺沒有錢,就是有錢也不會給他們,結果慈禧下令嚴懲了太監,此後再也沒人敢向奕誴索賄。

他是一個糊塗王爺看似不著調,但認真起來連慈禧也要懼他三分

至於恭親王

奕訢

,也害怕這個不著調的哥哥。有一次朝會結束,

奕訢

的轎子剛好走在奕誴的後面。而抬轎子的幾個轎伕認為奕執掌中樞,居然有人敢走在他的前面,於是便加快腳步便超過了前面的轎子。

正當轎伕們得意忘形之時,

奕訢

掀開轎簾一看發現情況不妙,原來前面的轎子是奕誴的。他倒吸一口涼氣,狠狠地指責了轎伕,說:“你們闖禍了,不該超了五爺的”。

結果

奕訢

剛剛進了府門,奕誴就派人前來問罪了,搞得

奕訢

連忙認錯。而那幾個轎伕也受了罰,奕誴裝了慢慢慢轎子的銀子,讓這幾個轎伕抬著沿著北京城走了一圈,走完後累的上

氣不接下氣。

他是一個糊塗王爺看似不著調,但認真起來連慈禧也要懼他三分

奕誴看起來似乎是個糊塗王爺,其實他一點也不糊塗,而且是頗有智慧。或許他在政治上確實沒有什麼作為,但不排除他這是在明哲保身。而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卻從來不含糊,正是奕誴身上這種與生俱來的“正氣”,才是讓慈禧和

奕訢

對他心存敬畏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