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大將,曾背叛曹操投奔劉備,漢中之戰力挽狂瀾立下戰功

三國時期大將,曾背叛曹操投奔劉備,漢中之戰力挽狂瀾立下戰功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魏蜀吳爭霸,最終出現了很多歷史名將。而我們今天說的這個人,原本是在魏國陣營,同時也深受曹操器重,但是最終在人情事故中遭到威脅,無奈投奔了劉備。而劉備得此悍將,直呼取漢中指日可待。歷史上發生了街亭之戰、馬謖大敗,很多軍官也因此遭到了貶職,但是唯獨此人一路高升,他究竟是誰,為啥深受眾人器重,今天我們來揭開這個歷史迷團。

三國時期大將,曾背叛曹操投奔劉備,漢中之戰力挽狂瀾立下戰功

打了敗仗還能升官,這在歷史上並不多見,而此人正是王平。他到底是何許人,居然能從底層小軍官一路高升。而王平本是巴西宕渠人,曹操在漢中大敗張魯後,其所在的巴西郡帶著手下的軍隊和百姓投靠了曹操。而王平也在這其中,後來這些人一同去了洛陽。當劉備攻下益州之後,就想著如何拿下漢中,於是舉兵大舉進攻,並在定軍山之戰中斬殺主帥夏候淵,這也讓曹操十分憤怒,親自上場跟劉備爭奪漢中。

三國時期大將,曾背叛曹操投奔劉備,漢中之戰力挽狂瀾立下戰功

而王平曾在本地生活過,對於這樣的地理環境也是十分的清楚,於是他就主動請戰,這讓曹操十分大喜,命他擔任徐晃的副將。後來大軍開赴漢水之後,徐晃則要求大軍在漢水前擺出一字陣勢,要大軍聽令,號令一響全軍過河。而王平則認為,此舉不可取,如果遭到蜀軍襲擊,那麼將進退兩難,最終潰敗,身為主將的徐晃,號稱五子良將,怎麼會採納王平的建議呢,於是一意孤行。事實證明,王平的建議是對的,徐晃大軍剛過了河,並沒有啃下蜀軍的營地,於是向後撤退,沒有想到的這時,趙雲和黃忠各率一部衝了出來,最終遭到兩而夾擊,慘敗收場。這對於徐晃來說,更應該吸取教訓,回來後向王平道歉,但是自視高傲的徐晃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沿用了官場上的套路,推卸責任,並不認為是自己做的錯。並當眾指責王平救援不力,才導致的最終失敗。

而王平聞聽此言,知道這是徐晃在為他自己的失敗進行辨解,而本想反駁之時,卻沒料到徐晃提前向曹操上書,並陳述了王平的罪過,眼見王平不願意承擔這個責任,甚至要威脅王平,要把他殺了。其實,在戰場上主將有先斬後奏的權利,而王平身為副將,如果被處死了,再安上個畏罪潛逃的罪名,這也是吃不消的。於是王平不想背這個黑鍋,主動選擇了出逃。但是也有人表示,為何王平不去曹操那裡去辨解,還自個清白。但是大家不要忘記,王平本來就是個降將,而徐晃在朝中人脈甚廣,也許還沒有來得及伸冤就一命嗚呼。所以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另尋出路,而投降劉備也是王平在三思之後的結果。

三國時期大將,曾背叛曹操投奔劉備,漢中之戰力挽狂瀾立下戰功

王平剛到蜀營,就受到了劉備的熱烈歡迎,並受到重用。但是事與願違,隨後發生了襄樊之戰,關羽戰死,劉備在伐吳的過程中也去世,蜀漢局勢發生了嚴重的變化,王平在升遷的路上也受到了挫折,幸好後來諸葛亮上臺,這才有了王平大展身手的好機會。而在街亭之戰中,王平再次遇到了徐晃一樣的人物,那就是馬謖,不聽從王平的建議,被司馬懿和張郃聯合打敗,使諸葛亮大軍處於被動之中,被近宣佈北伐失敗。而王平卻在潰敗之際,主動出擊,嚇退張郃,收攏潰兵,立下大功,這也是很多將領遭到懲罰中,唯一獲得升遷的人。而這次也讓諸葛亮看好王平,併為之重用。

三國時期大將,曾背叛曹操投奔劉備,漢中之戰力挽狂瀾立下戰功

諸葛亮死後,王平率軍駐守漢中,後來魏國曹爽率領十萬大軍進攻,當時的蜀軍都被陣勢嚇壞了,唯有王平非常冷靜,決定禦敵於漢中之外。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是對的,最終將魏軍擋在了漢中之外,王平和費禕聯合出擊,擊敗曹爽,歷史上也把這個戰爭叫興勢之戰,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王平,這才讓蜀漢的統治延續了二十年時間。所以說,王平對蜀國的貢獻還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