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財務副總管,想幹掉自己的上司轉正,一看上司簡歷,頭都大了

後唐財務副總管,想幹掉自己的上司轉正,一看上司簡歷,頭都大了

李存勖的大唐成立時,因為蛋糕有限,總有一些人對工作安排不太滿意,馬紹宏是一位,而除他之外,怨言最大的莫屬自我考評該當租庸使的孔謙。

孔謙,魏州人,出生年月不詳,史書記載,他是魏州的孔目官。孔目官這個職位是官府中的高階全能型人才,管的事情比較複雜,從街頭牛二耍賴到東街大媽丟衣服到西門家的與武大家的發生情感糾紛以及收統籌糧、收提留款和監獄精神病院等等公用裝置的運作都要參與管理。而後面的事實證明,孔謙同志雖然十八般管理樣樣精通,但最拿手還是財務工作,當然,在萬惡的封建社會,所謂政府財務就是怎麼從民間撈錢。

在魏州成為李存勖的反梁大本營後,境內經常彙集了來自各地的反梁大軍,總數常在十萬以上。這十萬人的後勤供應全靠孔大人一力維持。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食先行。孔謙同志功勞不少,正因為他的後勤工作做得出色,李存勖的大軍沒有餓著肚皮,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根據一對一晉升原則,後唐公司一成立,孔謙同志很快就在裡面找到了相對的位置:租庸使。

簡單介紹一下租庸使這個職位,它大概相當於現在的稅務總局的局長,負責從各地徵收稅款。看來,孔謙同志雖然不謙虛,但還比較靠譜,至少找一個專業對口的工作。

很快,任命書下來了,孔謙同志因其在工作崗位上突出貢獻,按例,列為租庸——副使。

在家長式管理充斥的中國政壇,副的地位不會比二奶高多少。而被定崗為副使的原因不是孔謙同志專業水平不過關,更不是工作不努力,僅僅是因為出身達不到要求。

後唐財務副總管,想幹掉自己的上司轉正,一看上司簡歷,頭都大了

孔謙同志一出現在史冊就是魏州孔目官,想來不是出身書香門第,這種吏人崗位也就宋江那樣的土地主才願意幹。更不會是官宦之後,要是祖上當過官,也不至家庭關係一欄,孔謙同志堅決留了空白。

根據這些線索,我們大概可以推斷出孔謙是某個小財主家庭的成員(其基礎的財會知識大概得自收租)。成年之後努力自學,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從而成為了官府裡的一名高階吏官。

這樣一來就比較麻煩了,在古代,官與吏是分得很清的,官是國家幹部,中央統籌安排,屬正式政府編制,吃國家糧,具體有品階。吏就不同了,因為是社招人員,在官府中地位不高,當個孔目估計也就是極限了。

孔謙同志雖然工作成績突出,但要想從吏變為官,還要變為正官顯然跨度太大,人事部門難以接受,而且大唐皇朝剛成立,總是需要一些有來頭的人撐一撐門面,要是說出去稅務局長家裡一點背景都沒有,這成何體統。

毫不意外,孔謙同志很鬱悶,革命成功了,自己卻沒成功,那要革命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