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自古英雄都是讓人仰慕和崇拜的存在,

而每一個英雄自他們生來,也一直都擔負著重要的使命,

為了完成使命,很多英雄最後都是以付出生命為代價

,他們的結局也成了千古遺憾,

他們的事蹟也以京劇,小說等各種形式在民間傳遞著。

其中非常著名的一段京劇就是

《霸王別姬》

,這是一個充滿了悲情的故事,也讓我們想到了故事的主人公之一,

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這是對項羽的形容,而項羽最後也是以烏江自刎這樣的一個結局告終。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對於項羽最後的決定,其實有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

為什麼項羽寧可自刎,也不肯過烏江,覺得項羽的做法有些蠢,白白丟了性命,其實不然,他這樣做是因為他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

01

項羽如何成為西楚霸王

項羽在一開始就擁有很高的出身,

他的祖上是戰國時期楚國的皇室成員,

因此項羽也是一個正正經經的貴族,血統高貴,項羽在小的時候,就在家族的傳承與教導之下,

廣讀詩書,練習武義,能文能武。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因為知道自己身上擁有貴族血統,項羽也十分的高傲,但是在平時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

而且它是帶著恢復家族以往榮光的使命所誕生的,

從這以後項羽更加的努力,時刻以家族的復興為己任。

作為項羽的叔叔項伯看到項羽如此的努力,在欣慰的同時,也不禁為項羽擔心,

有時候給自己施加太大的壓力,反而會適得其反。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但是項羽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一個成大事的人,

在成功的背後也一定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代價。

在項羽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讓自己的復興大業有了一絲起色,因為項羽所處的時期正值秦朝末年,

朝堂動盪,奸臣當道,皇帝殘暴無度,民不聊生

,很多人不滿秦朝統治。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這個時候也正是改朝換代的最佳時期,項羽就是趁著這個時候,帶動周圍的群眾,

進行起義,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並立國號為楚。

雖然這樣做有很大的風險

,但“一將功成萬骨枯”

,有機會總要試一試,成功了家族復興,自己也將是千古一帝,失敗了,也就是一條性命。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項羽帶領著士兵,首當其衝,一鼓作氣,英勇殺敵,一路勢如破竹,在一眾起義軍中脫穎而出,

最終順利闖入了秦宮,首先做的就是將殘害了無數百姓的阿房宮燒掉。

項羽的身影在不斷增大的火勢中若隱若現,襯托的偉岸無比,這一刻西楚霸王的威武霸氣顯露無疑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02

項羽最後選擇烏江自刎

項羽為首的起義軍獲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在項羽成立政權時,

全國各地的很多地方也都有人,同樣在組建自己的勢力。

在項羽的楚軍獲得初步成功的同時,

另一支以劉邦為首的軍隊,帶著野心也在暗中悄悄壯大,

也希望可以奪得全部的秦朝政權,一舉稱霸天下。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與項羽不同的是,劉邦這個人,因為

出生

貧寒,

所以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江湖人士,這讓出身貴族的項羽十分的看不起,

也沒有將劉邦當成自己的對手。

因為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

也順便給了劉邦發展壯大的機會,

最後終於發展到了項羽無法掌控的地步。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在這之前項羽身邊的范增,就已經多次向項羽進言,趁劉邦羽翼未豐,趁早除掉,免除後患,可是那時的項羽十分的高傲,因為劉邦的出生而輕敵

,劉邦為了掩蓋鋒芒,平時更是事事以項羽為首。這也註定了項羽的失敗,項羽自然也要為自己的驕傲自負買單。

最終的結果就是,在項羽察覺時,

劉邦的勢力早已壯大到了和項羽旗鼓相當的地步,

項羽無法再撼動劉邦,無奈之下只能接受這個事實,與劉邦簽訂協約,從此劃清界限。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也不得不說項羽這個人儘管英勇無比,但是在才智上與劉邦相比確實有所欠缺,還

選擇

相信劉邦,遵守所謂的道義,

而劉邦卻在簽訂協約沒多久後,撕毀協約,首先入住咸陽,超越了項羽,成為了霸主。

項羽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輸家,落敗後的項羽倉皇逃到了烏江,一路奔波,看著懷裡已經自刎而死的虞姬,項羽唱出了千古絕句,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後拔劍自刎。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03

臨死前幡然醒悟

面對著滔滔江水,其實項羽也深知,過江能活,不過即死的道理,

但是一代英雄項羽,早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

他深知即使活下來,自己也無法再捲土從來。

只能找一個地方,獨自苟且,了卻餘生,

高傲的項羽即使失敗了,也不願意結束如此的結局,寧願選擇一死。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而且項羽透過江水也看見了對岸百姓一副期待的眼神,在項羽的心中,

一直覺得自己不會失敗,自然也不會想過失敗了要如何面對,信任自己的百姓。

而項羽也是在自己臨死前,才終於領悟自己會失敗的原因,

家族的復興從來不能靠他一個人的努力,而出身的高貴與否,也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走向,過於清高,終究會吃苦頭。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自己一直以來將成敗看

太重,

也因此忽略掉了很多東西,讓劉邦有了可乘之機

,也導致了自己的最終的失敗結局。

04

總結

可惜項羽明白這一切時,已經太晚了,成敗早已註定,

而且他也深知,自己真的無法再捲土從來,因為自己的自負,不計後果。

項羽自刎也不肯過烏江,並不是因為蠢,而是他領悟了一個道理

用上了所有的底牌,與其以後苟且偷生,不如死的偉大,

最後不顧手下士兵的勸阻,烏江自刎。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