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傳皇位是立長不立幼,不過這和大清朝沒什麼關係,不信挨個看

中國封建時代的帝王傳承有個規矩,就是傳長不穿幼,長幼有序。不過這個規矩在大清朝似乎不太靈光。

我們從努爾哈赤以下,挨個數數。

都說傳皇位是立長不立幼,不過這和大清朝沒什麼關係,不信挨個看

皇太極: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不過皇太極這個繼位(汗位)可不是什麼奪嫡之爭來了。首先是他的大哥褚英作的厲害,把自己作死了。然後皇太極被封為四大貝勒之一。等到努爾哈赤死時,他是被他的哥哥們推舉成為後金的大汗的,這個倒是真的難得。只是有傳聞說他手裡捏著代善的把柄,且代善作為廢太子還和庶母有私情等等。

順治帝:皇太極坐著昇天,大清朝亂成一鍋粥。睿親王多爾袞和皇太極長子豪格是主要競爭對手。兩派勢力相當,真要是火併起來,大明朝還能延續二百年。多爾袞出了匪夷所思的招數:找個孩子當皇帝,其餘人輔政。於是天降大任於當時只有6歲的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的身上,是為順治。

都說傳皇位是立長不立幼,不過這和大清朝沒什麼關係,不信挨個看

康熙帝:玄燁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他之所以能最為成為彪炳史冊的千古一帝,原因極其奇葩,竟然是因為他在七歲時出過“天花”,且沒死。於是對天花免疫。就這個原因,8歲的玄燁登基做了皇帝。

雍正帝:這個大家都爛熟了。他是康熙的第四子。兩次熬掉了原太子胤礽,又在和老八的鬥爭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儘管野史紛紛,說他殺了康熙,又說他把十字改成了於字等等。但這些實在站不住腳,康熙臨死前幾次和胤禛單聊,其他皇子都在外面等著,難道是聊讓他輔政老十四?雍正人緣不好,刻薄寡恩,所以蜚短流長也是正常的。

都說傳皇位是立長不立幼,不過這和大清朝沒什麼關係,不信挨個看

乾隆帝:弘曆其實在雍正的兒子中排行第五。但前面的一二三都早死,他就變成了老二,上面還有個弘時。這個弘時也是個品行不端行為不檢的,所以後來也被削了籍。於是就沒人跟他爭了。事實上爭也爭不過,因為乾隆基本上是康熙看中的接班人。

嘉慶帝:嘉慶帝顒琰是乾隆的第十五個兒子。他登大寶得益於兩件事:一是乾隆的太子有毒,二是乾隆太能活。乾隆先立了老二永璉,因為這個是皇后生的。結果老二在九歲死了。然後又立老七永琮,這個更快,2歲就再見了。這才輪到顒琰。

道光帝:道光帝旻寧,算是一個嫡長子。他雖然是老二,但因為大哥死的早,所以他是事實上的嫡長子。

都說傳皇位是立長不立幼,不過這和大清朝沒什麼關係,不信挨個看

咸豐帝:他本排行老四,也不是皇后生的。只因道光立儲很晚,於是他最終把上面三個都熬沒了。可道光最愛老六。最後他因為演出了一場不肯射殺春天的鳥獸,顯示了慈愛仁孝,才最終被立為太子。

同治帝:這個簡單,他有兄弟但早夭,所以他基本上一直是皇位的唯一候選人。而且等的時間也不長,6歲就登基了。唯一需要強調的是他的媽媽很牛,就是慈禧。

光緒帝:同治帝死得早,沒兒子。這下皇帝沒了傳承,只能選。慈禧為了能順利垂簾聽政,選了4歲的載湉。值得一提的是同治和光緒的關係:光緒的爹和同治的爹咸豐帝是兄弟,而光緒的母親又是同治的母親慈禧的親妹妹。所以他和同治帝即使堂兄弟也是表兄弟。

都說傳皇位是立長不立幼,不過這和大清朝沒什麼關係,不信挨個看

宣統帝:溥儀也是慈禧選的。清朝後期的皇帝越來越年輕。溥儀稱帝時才3歲。這是最後一個皇帝,而且溥儀終生無後,也是絕對的應景。

一個個數下來,清朝皇帝能稱得上嫡長子繼承皇統的也就道光一人。繼位時沒異議的最多加上乾隆和同治。剩下的基本上都不能提前確定,大多數皇上當得都跟中獎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