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宋時期,如果你是官員,皇帝出行,你知道應該在什麼位置嗎?

在唐宋時期,如果你是官員,皇帝出行,你知道改在什麼位置嗎?

皇帝是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他出行排場肯定很大,那他的儀仗隊是什麼樣的呢?

讓我們看看宋代皇帝出行的狀況吧。隨便說下,中國古代帝王出行時的儀仗,稱為“鹵簿”。鹵簿一詞,本意是記錄帝王出行時護衛、隨員及儀仗、服飾等的冊籍,後常以其稱呼儀仗衛隊本身。

在唐宋時期,如果你是官員,皇帝出行,你知道應該在什麼位置嗎?

01導駕儀仗

首先,是“六引”。由開封令、開封牧(如果是從外地州縣出發,則由當地刺史、縣令代替)、太常卿、司徒、御史大夫、兵部尚書組成。

然後是十二面“大纛”,即大旗,每面大旗都有數人託持牽扯。

大旗之後是負責清場巡視的“清遊隊”,其成員持弓弩和槊。

緊隨其後的是執朱雀旗、持槊和弓弩的朱雀隊。

隨後是十二面龍旗:風伯、雨師旗各一面,雷公、電母旗各一,木、火、土、金、水星旗各一面,左、右攝提旗各一面,北斗旗一面。

旗後則是專用車隊,其中包括指南車、記裡鼓車、白鷺車、鸞旗車、辟惡車、皮軒車等。每輛車均由四匹馬牽引,有駕士十四人、匠人一名。至此,導駕儀仗結束,後接引駕儀仗。

在唐宋時期,如果你是官員,皇帝出行,你知道應該在什麼位置嗎?

02引駕儀仗

引駕儀仗不同於導駕儀仗,主要以樂、仗為主,陪同皇帝出行的文武官員也在其中。

引駕儀仗的前導是由十二排分別手執橫刀、弓箭,相隔排列的騎兵組成的衛隊,稱之為“引駕十二重”。

尾隨其後的是一支龐大的鼓吹樂隊,樂隊前有兩名鼓吹令負責指揮演奏。樂隊的樂器以各種鼓為主,主要有鼓、大鼓、鐃鼓、節鼓、小鼓、羽葆鼓等,還有吹奏樂器笛、簫、笳(亦作胡笳,北方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長鳴和中鳴(均為號筒)、大橫吹(橫笛)、篳篥(管樂器)等以及金鉦等打擊樂器,整支樂隊由近千人組成。

樂隊之後則是由各種幡(呈下垂狀的長方形旗幟)、幢(有羽毛裝飾的旗幟)、旌旗等組成的旗陣。一些隨行的官員及皇帝的御馬也夾雜在旗陣中。

旗陣之後,又有分列於左右的青龍旗和白虎旗。

兩面旗幟的後面則為隨行的朝廷官員隊伍。

在這支隊伍中間,還穿插和夾雜著手持兵器的騎兵和步甲兵。

03玉輅

引駕儀仗的後面是皇帝乘坐的玉輅。皇帝車駕是整支儀仗隊的核心,因此警衛極其森嚴。玉輅由太僕卿駕馭,前後有數十位駕士簇擁,兩側則由左、右衛大將軍(高階武將)護駕。緊隨玉輅的是禁軍的高階將領和宦官。在這些護駕官員的外圍則佈列著多隊禁軍的騎兵和步卒,每隊禁兵的數量不等,都有軍將率領。禁兵配備有弓、箭、刀等兵器,隨時準備應付突發的情況。跟在禁兵後面的是由孔雀扇、小團扇、方扇、黃麾、絳麾、玄武幢等組成的儀仗。

皇帝的車駕後面還有一支“後部鼓吹”樂隊,樂隊配置的樂器與玉輅前的鼓吹樂隊差不多,只是規模相對較小,但也有數百人之多。緊隨“後部鼓吹”之後的是皇帝專用的各種車駕,其中包括方輦、小輦、腰輦、金輅、象輅、革輅、五副輅、耕根車、安車、四望車、羊車、屬車、黃鉞車、豹尾車等。左、右威衛折衝都尉各率數百名兵士,分作四行橫排,分別持大戟、刀盾、弓箭及弩,尾隨豹尾車,作為掩後。每輛車均由馬匹牽引,並有數量不等的駕士隨從。

在唐宋時期,如果你是官員,皇帝出行,你知道應該在什麼位置嗎?

04後衛部隊

走在儀仗最後的是後衛部隊,前面是由兩位將軍率領的左、右廂步甲隊,分作前後兩個方陣,以一面旗幟為前導。士兵均頭戴兜鍪,身著鎧甲,手持弓或刀、盾,每隊的裝束均為同一種顏色,相間排列。中間為左、右廂黃麾仗,分為十二行,分別手持弓、刀、戟、盾及孔雀氅(用羽毛製作的旗幡)、鵝毛氅、雞毛氅等。黃麾仗後為殳仗,手持殳等古代儀衛兵器。最後則為諸衛馬隊左右廂騎兵和旗隊組成的旗陣。每支旗隊所舉的旗上繪有同一種傳說中的神怪,如辟邪、玉馬、黃龍、麒麟、龍馬、三角獸、玄武、金牛等。旗陣後,又是由步甲兵組成的黃麾仗,並有騎兵護衛。

現在知道,如果你是官員,皇帝出行,你應該在什麼位置了吧!

——資料來源《宋史·儀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