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詠流傳》何以火爆熒屏

作者:邢虹 田田

《三字經》《明日歌》《登黃鶴樓》《將進酒》……當這些經典詩詞譜成流行音樂,做成一檔文化節目,一下子就火了。這個春節,無數人的朋友圈被央視《經典詠流傳》刷屏了。這個節目用和詩以歌的形式讓傳統經典詩詞與新時代流行元素相結合,再造當下流行和未來經典。目前《經典詠流傳》豆瓣評分高達9。2分,成為繼《朗讀者》《國家寶藏》之後又一檔獲得超高口碑的文化節目。

古詩詞遇上流行樂,帶來激情、感動、震撼

《經典詠流傳》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激動、震撼、感動、振奮……在音樂聲中,種種情緒在發酵。有觀眾評價:“央視這次彙集群星泰斗,烹飪文化盛宴,善莫大焉。基於這些文以載道的精髓,我們都能誦詠出屬於自己的經典。”

人氣偶像王俊凱在百餘位機器人的伴奏下,演繹了一首由明代詩人錢福所作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配上朗朗上口的旋律,成功晉升狗年第一“神曲”,成為微博轉發熱門。“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被王力宏改編成了饒舌,曲風歡快,童趣十足。實力唱將譚維維攜《墨梅》登場,既融入了流行唱法,也融入了琵琶、古箏,還有戲歌等中國元素,使得短短四句詩歌有了更豐富的意境,被盛讚“展現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風骨”……

除了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古詩詞,一些以往不太為人所知的古詩也透過節目成為熱門。“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這首“孤獨”了300年的詩《苔》,被鄉村老師梁俊和山裡的孩子唱給觀眾聽,宛如天籟。

節目組介紹,古詩詞的選取標準是具有時代性。中國的詩詞文化博大精深,節目組選取的詩詞都應該具有普世情感,這種普世情感能夠穿越時空,被當下的中國人讀懂。“時代在變,潮流在變,但經典文化的‘共同情感’從未改變。當伴著優美的旋律重溫這些動人的文字,我們仍能感受到我們的先祖對美好的追求、對生命的感悟。”節目嘉賓、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說。

從文藝名家到鄉村教師,經典傳唱人完美闡釋經典內涵

每一首古詩詞,都由經典傳唱人來演繹。傳唱人中有許多名人,長長的名單裡包括成龍、楊洪基、胡德夫、王力宏、王俊凱、鳳凰傳奇、黃綺珊、騰格爾……節目總導演田梅接受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經典傳唱人是否適合闡釋經典內涵、貼合文化價值是唯一的標準。比如王力宏為什麼演繹《三字經》?他說:“小時候接觸到的第一個經典是十分重要的,他能告訴我們是誰,從哪來,又將去向何方。”身為父親的他比誰都明白“身教大於言傳”的道理,用更有趣的方式將中華經典呈現在孩子面前,是他作為父親的責任,也是作為一個音樂人的責任。

一些觀眾並不熟悉的經典傳唱人,也在這個舞臺上獻上了令人震撼的表演。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撰文表示:“從文藝名家到各界名人,從支教教師到青年明星,參加《經典詠流傳》的嘉賓豐富多元。而播出至今最讓我震撼的表演者,是已經88歲高齡的巫漪麗老師,她是新中國第一代鋼琴演奏家,也是《梁祝》首位鋼琴伴奏縮譜編寫者與表演者。由於老人身體原因,節目組匠心獨運地以‘跨國聯動準直播演唱會’的方式跨時空致敬經典,首次將紀實性、新聞性和綜藝性三者統一。當我們看到那雙蒼老的雙手在黑白琴鍵上行雲流水,靈活翻飛,很少有人不為之觸動。”

康震對鄉村教師梁俊和孩子們演繹的《苔》印象最為深刻,“因為《經典詠流傳》這檔節目,這首詩傳播量可能超過過去300年的總和。它所傳播的不僅是知識,是歌聲,更是真、善、美的夢想種子。”

精品文化節目,引領創作風向從“娛樂喧譁”走向“人文靜美”

《經典詠流傳》讓觀眾和專家齊點贊。康震認為這個節目“將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提升至全民參與”,“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詩的背後,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後,也許承載的是輝煌,也許承載的是失落,但是跨越千百年之後再到現在,無論輝煌還是失落,它們共同成為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驕傲。”

“傳統文化走向大眾流行的難題,《經典詠流傳》解決了。”在冷凇看來,從2017年開始,以央視為代表的主流媒體,用一系列精製作、高品格、大格局的文化綜藝,引領整個創作風向從“娛樂喧譁”走向“人文靜美”。“《經典詠流傳》這檔節目最為成功的地方,就是把世界傳統文化的傳播難題找到了中國式解決的途徑。”(邢虹 田田)

注:原標題為《央視〈經典詠流傳〉新春火爆熒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