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應該怎麼喝你知道嗎?看看古人是怎麼喝酒的

酒應該怎麼喝你知道嗎?看看古人是怎麼喝酒的

今天聊聊古人喝什麼。一說喝什麼,肯定是喝酒啊,所以喝酒怎麼喝,喝什麼酒,這是有講究的,但是在今天變味了。不像古人那樣了,古人喝酒是有禮節的,不是上來一通胡喝。古人喝酒一般有四點講究。

第一個飲惟祀,就是在古代,只有祭祀的時候才喝酒。因為古代的酒都是糧食釀的,古代糧食產量低,不夠多,所以沒有餘糧釀酒,釀出來的酒很珍貴,所以祭祀的時候給祖先給鬼神喝。因此,只有祭祀的時候才能喝酒。

第二個無彝酒。不能彝酒,就是不要酒池肉林,這個東西很珍貴。古人有詩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要少量飲酒。這是第二個講究。

第三個執群飲,意思就是說不要聚眾喝酒,

第四個禁沉湎,不能沉迷於酒色,倘若一個人整體留戀於酒色之間,肯定是沒有什麼出息的,並且傷身體。

所以古人喝酒有講究,飲惟祀、無彝酒、執群飲、禁沉湎。

到喝的時候也有講究,你去別人家喝酒,別人給你敬酒,你不能拿起酒杯就幹了,這顯得很沒禮貌。幹是第四步,前面還有三步。第一步是拜,主人給你敬酒,接過來要先拜。第二步叫祭,灑一點,敬天地祖宗。第三部是啐,啐並不是現在的這個意思,而是嘗一口,嘗一下,拿舌頭舔一下。然後卒爵,一飲而盡。這是規矩。

酒應該怎麼喝你知道嗎?看看古人是怎麼喝酒的

中國的語言非常的豐富,你比如說我們有一個詞兒,叫做酬酢,酬就是主人給客人敬酒,那麼客人回敬主人叫做酢,現在這個詞很少用了。互相敬酒,敬多少,三杯就夠了。這就是古人說的“三杯為敬”。超過三杯就屬於耍混了。當然“酒逢知己千杯少”這種感情的酒另論了。一般初次見面,交際應酬,工作餐什麼的這種場合,沒有往死裡灌人的。

如果你想敬在座的每一位,就是古人說的行酒。這個一般來講,是身份低的人給身份高的人,晚輩個長輩敬酒。這裡面有一個成語叫做“青衣行酒”,形容亡國之君晉懷帝穿上青衣,就是老百姓的那種衣服,然後給投降匈奴的這些晉國大臣們倒酒,這些大臣們看到故主倒酒,一個個掩面痛哭。

酒應該怎麼喝你知道嗎?看看古人是怎麼喝酒的

我們現在就都覺得古人的酒量好像很大,李白斗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當然這其中有誇張的成分。這裡面其實就說到一個問題,就是古人喝的酒是什麼酒?它不是我們現在喝的這種白酒,我們現在的白酒是蒸餾酒,蒸餾提純,酒精含量比較高。蒸餾酒在中國什麼時候才出現的呢?有三種說法,有說是宋朝的,說宋朝的依據是在宋朝的墓葬裡面發現了蒸餾器,但是沒有發現酒的實物,也沒有發現酒窖的實物,所以說有蒸餾器了,但不一定能夠造出蒸餾酒。普遍認為蒸餾的白酒是元朝從阿拉伯那邊引進到中國。還有一種就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酒窖的實物,就是成都的水井坊,元末明初,水井坊使得中國的白酒有了確切的紀年。在此之前,中國人喝的酒,按照我們現在的標準看,就是米酒,還有就是從西域進口的葡萄酒,而那個時候的葡萄酒也達不到現在的水平。而李白和武松喝的酒基本上就是米酒,根據提煉的技術不一樣,分清酒濁酒。一壺濁酒喜相逢。

怎麼佐證這個理論呢,其實很簡單的,你說武松到景陽岡喝酒,酒家門前的旗子上寫的“三碗不過崗”,武松連幹了十八碗,如果這十八碗都是五六十度的話,那武松整個人就是一個酒精爐啊,所以這個不太可能。《水滸傳》裡還有一個場面叫《直接生辰綱》,楊志帶著一幫人,行路之時口渴難耐,之間有幾個好漢在賣酒,然後大家說喝完酒解渴。凡是喝酒的人都應該有這個常識,白酒絕對不可能解渴的。解渴的一定是米酒,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醪糟這些東西,大概酒精度也就是五到十度。所以古人的酒沒有現在酒的度數高。

酒應該怎麼喝你知道嗎?看看古人是怎麼喝酒的

敬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啊。我覺得我們在喝酒的時候只要喝開心就好,不要過分地勸酒。酒只是朋友之間的一個媒介,朋友的感情是需要溝通和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