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郵遞員被朝廷裁撤,一怒之下造反,推翻大明王朝

1644年3月19日午時,李自成率領數十萬大軍,由德勝門進入北京城,統治中國276年的大明王朝轟然倒塌。雖然是李自成推翻了明朝,但其實他和明朝之間還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淵源,李自成原來曾為明朝效力,後因失去工作,一怒之下,起兵造反,最終推翻了明朝。那麼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按照史料記載,李自成出生於陝西米脂縣雙全堡的一戶農家,家境十分貧寒。李自成早年的經歷和朱元璋有些類似,他乳名黃娃子、黃來兒,年幼時也做過和尚,被稱為“黃來僧”。稍微大一點後,李自成給地主家放羊,而朱元璋是給地主家放牛。後來父母接連過世,已經逐漸成年李自成被迫離開家鄉,尋求生路。

一位郵遞員被朝廷裁撤,一怒之下造反,推翻大明王朝

大概在明朝天啟六年時,21歲的李自成找到了一份工作,“應募銀川驛馬伕”。當時的驛站,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郵局,而李自成的職業相當於今天的“郵遞員”。雖然此時李自成的工作很辛苦,生活依然貧寒,但此時畢竟算是國家工作人員,領著朝廷的俸祿。

天啟七年,陝西澄城縣爆發農民起義,揭開了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各個農民紛紛揭竿而起。但這時候的李自成卻沒啥動靜,畢竟造反是個危險性極大的活動,李自成雖說過的不好,但畢竟還吃著朝廷的糧餉,每到揭不開鍋的地步,再說非到萬不得已之時,誰願意鋌而走險去造反呢?

一位郵遞員被朝廷裁撤,一怒之下造反,推翻大明王朝

到了崇禎二年,情況發生了變化。這一年刑部給事中劉懋上書,說驛站系統積弊叢生,建議皇帝對其進行整頓。崇禎皇帝採納了劉懋的建議,對全國的驛站系統進行了改革,說是改革,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裁撤大量驛站以及馬伕、驛卒,來節省開支。到崇禎四年,驛站裁撤結束,共為朝廷節省六十八萬多兩白銀。

崇禎帝雖然每年省下了六十八萬兩銀子,但同時也丟了整個大明,因為在這場驛站裁撤改革中,銀川驛卒李自成失業了。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候李自成還欠了外債,因失業無力償還,被地主告到縣衙。縣令晏子賓將李自成“械而遊於市,將置至死”,後來才被親朋救出。

一位郵遞員被朝廷裁撤,一怒之下造反,推翻大明王朝

加上此時陝西遭遇嚴重災荒,米價暴漲,甚至用六錢銀子才能買到一斗米。擺在李自成面前的只剩下兩條路,等著餓死或者造反求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帶著一群生活無著的農民起兵造反,當然他最初的目的只是活下來,並沒有想到自己能夠推翻大明王朝。

崇禎三年,李自成起兵,經過十幾年的戰鬥,到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他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正月初八,李自成率軍北上,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就兵臨北京城下。此時明朝雖然有三大營十餘萬人守城,但北京城不戰而降,明朝最終滅亡。後人稱“明末李自成,銀川驛之一馬伕耳。因裁驛站、饑荒,無所得食,,奮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

參考資料:1。《明史》;2。《崇禎長編》;3。《米脂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