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鏡為官正直,是清朝的“模範疆吏”,為何卻被百姓怨恨呢?

田文鏡是清朝著名清官,他屬於大器晚成的那種,雖然21歲就開始踏入仕途,但卻在基層擔任縣官長達二十多年之久,他勤勤懇懇工作,終於被康熙帝所注意到,康熙帝在他對於“徵收商人稅收”這一看法上覺得說的很在理,立馬升他做了內閣侍讀學士。

田文鏡為官正直,是清朝的“模範疆吏”,為何卻被百姓怨恨呢?

田文鏡估計心裡也憋屈,在基層工作那麼久還不如一個觀點,但倒黴歸倒黴,終究是升了,還不算太晚,四十多歲,真是發光發熱之時。

但他在升內閣侍讀學士後,又沒了動靜,好像又被遺忘了那般,直到康熙帝駕崩,雍正帝繼位,他才正式開始被重用,但這個時候他也已經61歲了。

雍正帝對田文鏡是真愛,他深知田文鏡能力,知道他在基層呆了很久,懂民心疾苦,有真才實幹,於是上臺就對年邁的田文鏡委以重任,升他為山西布政使,讓他去當時災情相當嚴重的山西賑災,安撫災民。

田文鏡為官正直,是清朝的“模範疆吏”,為何卻被百姓怨恨呢?

田文鏡不負雍正所望,到了山西之後不僅是賑了災,還釐清了山西多年積累的公務,剔除了原有的官吏腐敗,使得山西吏治清廉,百姓安樂。雍正被田文鏡這一表現徹底折服,從此將他作為心腹大臣。

之後雍正帝又將他調任河南,命他暫掌河南巡撫之職。當時河南相當難以治理,盜賊層出不說,官吏更是結黨營私成風,田文鏡拿出了自己的鐵腕,嚴格治理,只要觸碰法律,直接掉腦袋,並且命令在定期內開闢荒田。河南在田文鏡的嚴格治理下,幾無盜賊,也徹底清算了賦稅虧空。

他多次治理地方有方,被雍正帝稱之為“模範疆吏”,被天下人稱為“第一巡撫”。

田文鏡為官正直,是清朝的“模範疆吏”,為何卻被百姓怨恨呢?

田文鏡因為立功無數,加上受雍正寵愛,在後來幾乎是光速般步步高昇,接著是河南總督,不久又升河南山東總督,再是兼任北河總督。雍正帝甚至還賞賜他“抬旗”,將他從漢正藍旗抬入正黃旗,足以見得雍正帝對他的器重。

但歲月不饒人,他在兼任北河總督時,也已經68歲了。這時的他百病纏身,已經鎮不住場子了,無法像以前一樣雷厲風行處理政務,有效治理安撫地方了,多數都是靠下面官吏處理。

田文鏡為官正直,是清朝的“模範疆吏”,為何卻被百姓怨恨呢?

而剛好這個時候河南又發生了水患,田文鏡被下面官吏所矇蔽,認為不是多大的水患,已經被解決了,導致河南地區沒有及時得到朝廷的救助賑災,多數河南州縣竟然還出現了賣兒女的現象。過了很久,雍正才得知災情嚴重,派出大臣前去賑災。但河南很多州縣因為這次疏忽,餓死的不計其數。

田文鏡自知犯下大錯,已德不配位,所以以病乞休,後更是請求退休,被雍正恩准,沒過多久就因病去世了,享年72歲。他在他輝煌的政治生涯中,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汙點。

田文鏡為官正直,是清朝的“模範疆吏”,為何卻被百姓怨恨呢?

雖然他是受下面官員所矇蔽,但他是上司,是處理這一切的總指揮,手下沒幹好,是他沒管理好,錯誤得他來承擔,當時河南受災百姓的怨氣自然會發在他身上,久久不能釋懷,畢竟很多人因救濟不利,失去了自己的親人。所以才會有後來的文鏡在豫(河南),百姓至今怨恨。

原來的“天下第一巡撫”就這樣變成了後來百姓怨恨的一個人。所以說再厲害的人也抵不過光陰,田文鏡就詮釋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