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奇怪景觀:相傳從石縫中每天流出一碗米,真相到底是什麼?

福建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自古以來這裡就孕育著獨特的地域文化,尤其是獨特的地容地貌,更是為福建增添了很多人文色彩。

由於福建多以山地丘陵為主,所以這種地理特色形成了很多別具一格的地理文化。福建有一奇怪的石縫,相傳每天流出一碗米,真相到底是什麼?

石縫裡流水是常見的事情,但流出白花花的米卻聞所未聞。

“南來行國尚稱君,鬼護神輸總異聞。華蓋仍留山上石,倉林疑住殿前軍。”

是清朝詩人陳德輝創作的詩歌,雖然很少有人讀過這首詩,但此詩卻描繪了一大奇觀。

福建一奇怪景觀:相傳從石縫中每天流出一碗米,真相到底是什麼?

一、“出米巖”的來歷

“出米巖”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流出米的岩石,雖然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但這種現象卻是世界奇觀。

這個奇特的地理現象,位於福建翔安區內厝鎮三魁山,這座山上有一片巨石,在這些巨石的一道裂縫中,隱藏著一個一米多深的天然石洞。

據說這塊“出米巖”的來歷十分奇特,當年,南宋最後一個皇帝趙昺,為了逃避敵軍的追擊,曾路遇此地並駐紮在這個地方。原因竟然是這塊石巖竟然每天都能流出一碗米,這對於宋幼主及其臣僕而言,簡直是天無絕人之路。

福建一奇怪景觀:相傳從石縫中每天流出一碗米,真相到底是什麼?

後來出米巖的山前建立了一座寺廟——巖廟

。這個廟裡有一個小和尚,由於他特別貪玩和調皮,曾用一個竹竿去捅這個每天都出米的孔洞,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堵塞了出米口,於是出米巖便再也沒有流出過米,當然,這些都只是當地的傳說而已。

二、“出米巖”的傳說

翔安區內厝鎮三魁山地區,有關“出米巖”的傳說不勝列舉,其中,有一個傳說一直到現在依然被人們傳頌。

據說早在唐朝時期有一個

無了禪師

,他四處遊方化緣在福建省仙遊縣榜頭鎮,大柿山上修建立了一座寺廟。

按理來說無了禪師已經功德圓滿,因為作為一位僧人,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在活著的時候建廟立碑。

福建一奇怪景觀:相傳從石縫中每天流出一碗米,真相到底是什麼?

於是個無了禪師便在這座寺廟中弘揚佛法,在他的弘揚之下當地有很多百姓都紛紛信佛,並且這座寺廟成為了人們拜佛的聖地。

但是有一天無了禪師卻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因為他在山上拾柴火的時候,竟然發現了一個巖縫,並且這個縫隙中竟然有一泓清泉,可是無了禪師定睛一看才發現,這泓泉水的顏色竟然大為不同,因為竟然呈現出米白色。

於是無了禪師便走進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原來這哪裡是流出的泉水啊,明明就是汩汩流淌的“米泉”。

於是無了禪師用自己的缽盂,從這個縫隙中接了一大碗米,並將這碗大米做成了素飯,味道竟然出奇的香。

福建一奇怪景觀:相傳從石縫中每天流出一碗米,真相到底是什麼?

第二天無了禪師再一次來到這裡,發現又接了一碗米,故此無了禪師將這個可以流出米的巖縫,起名為“出米巖”。

雖然名字很簡單,但卻一語道破了出米巖的玄機,原來這裡每天都能流出一大碗米。並且無了禪師還將自己籌建的寺廟,稱為

“出米寺”

其實,這個傳說的真實性雖然值得懷疑,但卻在當地流傳甚廣,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上天的恩賜。而出米巖之所以每天只流出一碗米,原因竟然是符合佛教的“戒貪”戒律。

不過後來隨著出米寺的和尚越來越多,出米巖流出的米也越來越多了,不過依然只是每天每人一碗米。

福建一奇怪景觀:相傳從石縫中每天流出一碗米,真相到底是什麼?

三、“出米巖”不出米的原因

在這些美好的民間傳說感召下,很多人都紛紛前往翔安區內厝鎮三魁山,為的就是能一堵出米巖的真容。

但絕大多數人都失望而歸,因為出米巖早已經不出米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出米巖畢竟只是一個傳說故事而已,白花花的大米怎麼可能從石縫中流出來呢?這不僅不符合自然規律,而且也太過於神話了。

當地人給出的解釋卻是,因為自然環境變化和天災人禍所致,出米巖的米都被人們吃光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由於人類過於貪婪,所以佛祖為此震怒,故此才不讓出米巖出米了。

福建一奇怪景觀:相傳從石縫中每天流出一碗米,真相到底是什麼?

這種說法很顯然不符合客觀顧慮;最後一個說法認為出米寺的糧倉和出米巖相連,所以岩石縫隙中才能流出糧食,後來隨著糧倉的糧食日漸枯竭,所以出米巖才無米可出了。

結 語

出米巖、出米寺早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個旅遊景點,關於出米巖的傳說依然在導遊的口中,不斷傳播給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而這些遊客也將出米巖的傳說,帶回了自己的家鄉,所以出米巖的故事也就越傳越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