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初年,女真入主中原以前,地方行政體系行兵民合一的軍事體制

金的疆域,東北部管轄到外興安嶺以南整個黑龍江流域;東部的曷懶路包括今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朝鮮的咸鏡南北兩道;西部與西夏相接,包有今內蒙古、陝西、甘肅之地;南邊與宋朝長期對峙,雙方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界。女真入主中原以前,地方行政體系行兵民合一的部落軍事制。

公元1114年,阿骨打整頓了女真族的軍事組織,將猛安、謀剋制度化,並推行於歸附的各部族。立國後,承襲遼、宋的行政區劃制,進行分路而治,路下轄府、州、縣。路轄地較遼、宋的小,金建五京、置十四總管府,是為十九路。其間散府九,節鎮三十六,防禦郡二十二,刺史郡七十三,軍十六,縣六百三十二。這十九個路是以五個京和十四個總管府劃分,與遼以五個京府劃分為五個道,既有相似之處,又有新的發展。

金代的路是分權而立,並設定四使。一是都總管府,沿襲於遼都總管府。由於女真有軍政合一傳統,所以總管府兼管軍、民事宜,下屬州之刺史也同樣兼管軍政,直到後來分設了統軍使司專掌軍事後,都總管府才成為民政機構。開始之時分為二十路,泰和五年(1205年)後,將北京路併入臨潢路才成為十九路。

金朝初年,女真入主中原以前,地方行政體系行兵民合一的軍事體制

十九路兵馬都總管府各由下列諸府兼領:中都路大興府(治今北京市)、上京路會寧府(治今阿城縣南白城)、東京路遼陽府(治今遼陽)、北京路大定府(治今內蒙古寧城縣西大明城)、西京路大同府(治今大同)、南京路開封府(治今開封)、鹹平路(治今遼寧開原縣北老城)、河北東路河間府(治今河間縣)、河北西路真定府(治今正定)、山東東路益都府(治今山東益郡縣)、山東西路東平府(治今山東東平縣)。

大名府路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縣東)、河東北路太原府(治今太原市)、河東南路平陽府(治今臨汾)、京北府路京兆府(治今西安)、鳳翔路鳳翔府(治今鳳翔)、延路延安府(治今延安)、慶原路慶陽府(治今甘肅慶陽縣)、臨洮路臨洮府(治今臨洮)。

除十九路外,還有曷懶、婆速二路,亦置總管府。此二路與蒲與、速頻、胡裡改三路節度使,皆屬基層地方行政區劃,因只領猛安謀克戶,故不稱府州而稱路。曷懶、蒲與等四路仍隸於上京路,婆速路仍隸於東京路。

金朝初年,女真入主中原以前,地方行政體系行兵民合一的軍事體制

二是轉運使司,其制亦襲自遼、宋,掌管財政,規措錢穀等。三是提刑使司。金朝初年無此職務,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章宗即位,初置提刑司,分按九路,掌審刑獄,糾彈官吏,兼勸農桑,並統轄屯田鎮防諸軍。承安四年(1199年),改提刑司為按察司。

四是統軍使司。金初,女真諸部和遼、漢降卒,悉編為猛安謀克,平時畋魚射獵,戰時則壯者皆兵,每攻克一地,就設定都統司以統馭部眾,又稱軍帥司;如有大的征戰,則別置都統總領其事。見於記載的有,中京都統,西南、南北兩路都統,南京路都統,曷蘇館路都統,河南路都統,河東路都統,陝西路都統,開德路都統等。

有的路設定統軍司,見於記載的有,燕京統軍使司、婆速路統軍使司、烏古迪烈路統軍司、大名府統軍司等。府州是路以下的行政區劃,可分為府、軍鎮、防禦州、刺史州幾類。府又有總管府與散府之分。金在全國設定總管府十四個,其長官稱“總管”;散府九個,其長官稱“尹”,均為正三品。

金朝初年,女真入主中原以前,地方行政體系行兵民合一的軍事體制

設節度使的州稱節鎮,全國設節鎮三十六個,其長官為節度使,從三品。設防禦使的州稱防禦州,全國共有二十二個,其長官稱防禦使,從四品。普通州稱為刺史州,全國共七十三個,其長官稱刺史,正三品。金初與府州同級的軍共十六個,其後全部改為州。

各類府州均隸於路,下領縣級行政區。縣是最基本的地方行政區,其長官稱縣令。京師所在的縣稱“赤縣”,計有大興、宛平二縣,其縣令秩從六品。人口在二萬五千戶以上的縣稱“次赤”或“劇縣”,其縣令為正七品。其餘的縣,人口在萬戶以上為上縣,三千戶以上為中縣,三千戶以下為下縣,其縣令皆為從七品。

知鎮、知城、知堡、知寨的官銜也為從七品,與縣級相同。縣以下,各城區置坊,長官稱“坊正”。各村社置鄉,長官稱里正。鄉村三百戶以上設“主首”四人,二百戶以上三人,五十戶以上二人,以下一人。主首輔佐里正負責治安,禁查非違。

金朝初年,女真入主中原以前,地方行政體系行兵民合一的軍事體制

勃極烈制度是金初的中央官制。勃極烈原意為“官長”,即部落酋長。女真部落中原設有“國相輔政”,女真語稱“國論勃極烈”。天慶三年(1113年)十月,生女真以完顏部為中心的酋邦首領烏雅束去世,其弟阿骨打襲位為都勃極烈,這表明,在金建國前夕,勃極烈官制的雛形已經形成。

收國元年(1115年)七月,阿骨打以其弟吳乞買為諳班(女真語:大)勃極烈,國相撒改為國論(女真語:國家)勃極烈,辭不失為阿買(女真語:第一)勃極烈,弟斜也為昃(女真語:第二)勃極烈。九月,又以國論勃極烈撒改為國論忽魯勃極烈,阿離合懣為負責對外事務的國論乙室勃極烈。至此,建國後的女真勃極烈官制正式確立。此後,勃極烈機構的體制和成員時有改變和增減,又先後出現了迭勃極烈、移賚勃極烈、阿舍勃極烈等。

天會十年(1132年),太宗為加強皇權,對勃極烈官制做重大改革,勃極烈減為以下四員:諳班勃極烈、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左勃極烈和國論右勃極烈。改革後的勃極烈官制,顯示了向三省制過渡的趨勢。天會十三年(1135年),金熙宗即位,設太師、太傅、太保,確立三省制度,勃極烈官制遂廢。勃極烈官制在金初實行了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在當時的政治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朝初年,女真入主中原以前,地方行政體系行兵民合一的軍事體制

勃極烈官制,是用來專門升拜宗室近屬中勳勞卓著的功臣的職官,它具有濃厚的血緣關係。勃極烈職位被授任後,終身擔任,但有高低之別,在勃極烈銜號之上冠以諳班(尊大)、國論(尊貴)、阿買(第一)、昃(第二)、移賚(第三)、迭(佐貳)、阿舍(侍)等稱號,以表示等級地位。

勃極烈是皇帝以下的最高官員,他們輔佐皇帝,共議國政,決定國家大策,行使行政、司法、軍事等職權,是一種帶有明顯貴族議事制痕跡的,由金室顯貴操縱國家權力的官僚制度。猛安謀克是女真軍事民主主義時期的軍事作戰組織。猛安謀克最初在氏族制中出現時,與當時圍獵經濟有關。

女真人在圍獵中,是按伍、什、百、千等來組織隊伍和頭目的,有伍夫長、什夫長、百夫長、千夫長等。千夫長稱猛安,百夫長稱謀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女真社會出現了地域性的村寨組織。太祖時,改革舊的猛安謀克,確立領地領戶制度後,猛安謀克即成為與村寨結合在一起的女真族地方組織。

金朝初年,女真入主中原以前,地方行政體系行兵民合一的軍事體制

猛安謀克遷入中原後,與漢人的州縣犬牙交錯,形成兩套各自獨立的組織系統,它們雖都隸屬於節度使或總管府,但兩者之間無相互隸屬與管轄的關係。從其地位來看,猛安相當於防禦使,謀克相當於縣令。猛安謀克部村寨五十戶以上設有寨使,其地位與州縣的主首相同。

作為地方組織的猛安謀克是行政軍事以及管理生產的基本組織,它既管行政,也管“修理軍務,訓練武藝”、“撫輯軍戶”,同時也管理生產,勸課農桑。猛安謀克村寨名多冠有舊氏族首領的稱號,如皇帝所屬叫皇帝寨,相國所屬叫相國寨。

此外尚有:蒲裡孛堇寨、託撒孛堇寨、漫七離孛堇寨、句孤孛堇寨、合叔孛堇寨、報丁孛堇寨、沒達河孛堇寨等,大都為金初孛堇所屬村寨。這種冠有貴族官銜的村寨,說明女真人的村寨基本上是受由舊的氏族酋長和軍事首領所支配。

金朝初年,女真入主中原以前,地方行政體系行兵民合一的軍事體制

阿骨打在位時,確定三百戶為一謀克,十謀克為一猛安。到金世宗後期,其編制已降到二十五人為一謀克,四謀克為一猛安,僅為原來的三十分之一倍,一謀克作戰計程車卒不過十人左右。泰和六年(1206年),金章宗下詔准許猛安謀克女真屯田戶與漢族通婚,不僅加速了女真猛安謀克的漢化過程,也促使其更快地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