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大唐王朝的滅亡及其歷史啟示

唐朝中後期,

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就像三個毒瘤,生長在唐王朝的肌體上,消耗著唐王朝的營養,吸食著它的血液。

安史之亂以後,這些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貪圖安逸的多,勵精圖治的少。於是,唐王朝走向滅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日落西山:大唐王朝的滅亡及其歷史啟示

我在上文《宦官專權》中說到了唐文宗,本文從唐武宗說起。

公元840年,唐文宗去世,大宦官仇士良立文宗的弟弟李炎為帝,稱

唐武宗

。唐武宗只當了5年多皇帝。他做的最重要的的一件事是滅佛,拆了寺廟,讓和尚尼姑還俗。

接著即位的是

唐宣宗

李忱,是唐武宗的叔叔,唐憲宗的第13個兒子。他過去一直不說話,要不就傻笑,人們都把他當成一個傻子取笑他。宦官馬元贄、仇公武覺著他好擺弄,就把他立為皇帝。

日落西山:大唐王朝的滅亡及其歷史啟示

沒想到李忱一上臺,換了一個人一樣。把政事安排得順順當當,派兵討伐割據的藩鎮,收回不少地盤,不講究吃喝排場,讓朝臣多提意見。宮裡的人,連打掃衛生的在內,他都能叫出名字。就是這樣的一個勵志皇帝,當了13年皇帝后,也沒能使唐王朝轉變命運。

唐宣宗去世之後,他12歲的兒子李漼即位,就是

唐懿宗

。他跟老爸正相反,喜歡吃喝玩樂那一套,錢不夠就四處搜刮。這樣,兼併土地,以富欺貧,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又嚴重了。老百姓怨氣越來越大。

唐懿宗一死,輪到他兒子

唐僖宗

李儇即位,這更是個會享樂的主,在他任內爆發了唐末農民大起義。

公元875年春,

黃巢起義

爆發,他們從山東打到河南,勢如破竹。但黃巢起義有個缺點,就是不建立根據地。他們從北方打到南方,把建州、福州都佔了,然後黃巢又帶領起義軍向長安進發。唐僖宗嚇得逃到四川,黃巢帶領人馬,大模大樣地進了長安城。

日落西山:大唐王朝的滅亡及其歷史啟示

由於起義軍沒有根據地,沒有糧食。缺少兵源。在敵人的進攻之下被迫退出長安城,最後失敗了。

起義軍中有個將領叫

朱溫

,投降了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轉身來打黃巢。唐僖宗在公元888年去世,接下來唐僖宗的弟弟李曄登基,就是

唐昭宗。

在唐朝的皇帝中,受到的折磨最多,過得最跌宕起伏的,應該是唐昭宗了。唐昭宗即位後,他曾想竭盡所能把唐朝帶回曾經的繁榮,並且也採取了很多措施,但這時的唐朝實在是千瘡百孔,無力迴天了,因此唐昭宗的策略並沒有收到實際效果。

唐昭宗想要剷除宮中權宦,不小心被宦官劉季述知道了,劉季述掌管禁軍,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公元900年,劉季述發動政變,將唐昭宗軟禁起來,擁立太子為帝。第二年宰相崔胤聯合朱溫打敗了劉季述,重迎唐昭宗復位,朱溫因功被封為“梁王”。

日落西山:大唐王朝的滅亡及其歷史啟示

半年後朱溫帶兵討伐大宦官韓全誨,韓全誨和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挾持唐昭宗跑了,之後被朱溫包圍在鳳翔城中。到公元903年,鳳翔城中糧食用盡,生活難以維持,朱茂貞不得不殺了韓全誨等宦官,交出唐昭宗。自此,唐昭宗落入了朱溫的手中。

第二年,朱溫挾持唐昭宗,強迫他遷都洛陽。在去洛陽的路上,朱溫把陪伴唐昭宗的200多人都殺了,換成了自己的人。唐昭宗沒有辦法,只能對朱溫唯命是從。

遷都洛陽後,李茂貞、李克用等勢力組成聯盟,共同討伐朱溫。朱溫擔心唐昭宗逃跑,或成為別人手中的籌碼,索性殺了唐昭宗,這年唐昭宗38歲。

解決了唐昭宗後,他立馬扶持唐昭宗11歲的兒子李柷即位,史稱

唐哀宗

。年幼的李柷完全是朱溫的傀儡。

日落西山:大唐王朝的滅亡及其歷史啟示

公元905年2月,朱溫讓蔣玄暉在九曲池大擺宴席,請來了諸位皇子,也就是

唐昭宗的9個兒子。在他們酒醉之時,朱溫下令將他們全部勒死。皇子們毫無反抗之力,全部死在了這場鴻門宴中,屍體被扔進九曲池。

同年6月,朱溫偽造皇帝的詔書,把以裴樞為首的30幾名大臣召集到滑州白馬驛,然後盡數誅殺,將這些大臣的屍體扔進了黃河

,史稱“白馬驛之禍”。

何太后向蔣玄暉請求,希望哀宗禪位後饒他們母子一命。蔣玄暉心軟,於是朱溫殺了蔣玄暉,之後又命人勒死了何太后。

日落西山:大唐王朝的滅亡及其歷史啟示

公元907年,朱溫認為時機成熟,讓人演了一齣戲。宰相張文蔚率百官一起,勸朱溫接受哀帝禪位。

朱溫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位,

改國號為“大梁”,廢唐哀帝為濟陰王,大唐江山覆滅。第2年2月,唐哀帝被殺。

朱溫對李唐皇室、朝臣趕盡殺絕,他最終也沒有落一個好下場

,4年後,被自己的親兒子朱友珪殺死。

日落西山:大唐王朝的滅亡及其歷史啟示

歷史啟示:

大唐王朝曾把我國封建社會推向最高峰,它創造了“貞觀之治”,“永徽之治”,“開元盛世”,即便如此,它也沒能逃脫走向滅亡的命運。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為什麼一個王朝最多不會超過300年?

歷史讓我們懂得,在專制主義集權時代,君權的旁落是不可避免的歷史現象。

因為皇權太大,單靠皇帝一人是無法承擔的,所以必然要與不同的勢力集團一起分享。

可是,帝制時代沒有清晰、合理的權力分配機制和制約機制,把權力分配給哪些人,完全由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因此

,有血緣關係的本家、外戚、宦官集團,最有可能成為皇帝信任放權的人

。而這些利益集團,在分享皇權的過程中,為了其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很可能會置國家大義和人民利益於不顧,甚至不惜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以至使國家一步步走向沒落和衰亡。

日落西山:大唐王朝的滅亡及其歷史啟示

皇帝集各種大權於一身,而當國家出現危機時,他需要把權力下放來遏制危機。安史之亂中,各地紛紛崛起的節度使發展壯大的過程,就是皇帝鼓勵和放權的過程。清代的太平天國起義,曾國藩、李鴻章這些日後的封疆大吏不也是遵從朝廷聖旨,組建自己的武裝力量來對抗起義軍的嗎?

動亂時期權力下放,和平時期權力收回。等到危機平息后皇帝們會發現,權利收回是很不容易的,地方勢力浴血奮戰獲得的權力他們再也不願意上交,皇帝這時只能運用文的或武的手段來與這些勢力之間達到某種平衡,達不到平衡時國家就會衰敗甚至滅亡。大唐王朝從煌煌盛世逐步走向沒落滅亡的過程,就是這樣一面歷史的鏡子。

日落西山:大唐王朝的滅亡及其歷史啟示

封建專制主義之下的歷史週期律,似乎總是這樣週而復始的演示著、教誨著、啟示著後一代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