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前幾天寫了一篇照相機收藏的文章,說的是

收藏

相機的人越來越少了,年齡老化,後繼無人,現在堅守的收藏人都是因為當年的未了情懷。

照相機收藏比較冷門,是小眾收藏群體,其中除了知識與眼界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機收藏升值空間小,很多藏品甚至會貶值,精心收集的東西,最後不值錢了,誰會不沮喪,喪失志向呢。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但並不是所有相機都在貶值,還有一類相機在這二、三十年來價格卻是大漲的,一次又一次突破了人們的底線與預期,成為世界相機收藏領域的“黑馬”。

這升值最快的相機就是中國製造的相機,我們稱為

“國產相機”,

因為它的誕生同國運發展,同民族工業興起,更是同一代人的情懷和命運牢牢的捆綁在了一起,附加了太多的人文情懷。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海鷗紀念金雞

這篇就談談國產相機收藏事情,從

國產相機的生產歷史,國產相機的收藏起始,國產相機的三次熱潮漲價原因,以及國產相機收藏的現狀

等四個方面談起。

一、國產相機的生產歷史

我們現在所說的

“國產相機”

,一般是從建國後說起,也就是1956年北京研製的大萊開始,到上個世紀末最後兩隻鳥(海鷗與鳳凰)的最後堅持結束,大約有五十多年的生產歷史。

而在這之前的民國時期,中國也是有少量的的相機制造,其中最多的是木頭相機,就是過去相機館裡的那些座機、外怕機之類。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上海海鷗之家的木頭機

攝影術是法國人達蓋爾在1839年發明的,接下來的生產的相機主要以法國與英國的木製相機為主,直到十九世紀末,相機才開始小型化,德國相機崛起,美國柯達公司在膠片上的革新,才演變成後來我們使用的那種膠片相機。

木製相機很早由於傳教士和旅行者帶入就進入了中國,上個世紀初,在上海、北京、廣州、寧波、杭州等主要開放城市就有了私人的相館,主要是木頭相機拍攝玻璃幹板底片,這些木製相機很容易損壞,於是就出現了中國做的木製相機作為替代。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寧波3R相機館收藏木製外拍機

其實中國一直不缺乏優秀的木工匠,做木製相機並沒有太大的難度,主要是鏡頭需要外購或者使用原有相機上的鏡頭。這一時期生產的木製相機五花八門,很多都是沒有名牌的,而保留下來的也不多,我在長春周華和杭州高氏相機收藏館都見過多款。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長春周華收藏多款早期木頭相機

民國從三、四十年代,開始有人嘗試模仿歐美的簡易相機制作簡易相機,比如上海的“萬林”和“仙樂”,產量不大,但現在也不太好找到了。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仙樂和它的原型機

建國後民族工業開始發展,其中照相機行業也是重要一項,無論是民用的,還是工業、科研用途,甚至是軍工產品,都大量需要,所以這五十多年來,我國在相機領域一直是努力的探索和研發。

在這五十年間我國大約有1000-1200餘種相機研製、開發和生產(包括各種不同版本的微小變化),最終形成了中國照相機的收藏體系。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下面簡單回顧一下國產照相機生產的幾個時期:

1、登高望遠的嘗試期:

建國後研製的第一臺135相機是北京的大萊相機,由記者出身的劉學賓在1955年開始研製,第二年8月成功,仿德國萊卡II型,據說試生產了12架,但現在難得一見,估計成型並沒有那麼多。

中國的第一臺120相機,是天津的“七一”相機,1956年6月研製成功,是模仿瑪米亞的一款摺疊機,據說一共生產了47臺,被譽為“中國第一架照相機”(指真正的到商場銷售)。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這期間還有一些相機研製成功,比如南京1958年研製的58-1、58-2相機,是仿蘇聯費德2型,據說產量過千(筆者覺得只有幾十,甚至幾百臺而已);長春1959年生產的天池單反相機,仿德國康泰克斯,產量約30架。

這些早期開發的相機,有一個共同的起點,都是模仿相機,而且起點不低,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相機,但也是比較成熟的熱門機種。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同相機收藏家李曉璘、劉振華拜訪保定王士元相機館

而我國當時一窮二白,照相機工業剛剛起步,不僅沒有基礎和經驗,甚至沒有工廠、完整的裝置,以及熟練的加工技術人員,僅憑一腔熱血,和無所畏懼的精神,短期內拿出樣機和少量的成型產品,勇氣可嘉。

但最後的結果是隻有樣機和喜報,而製作成的相機太粗糙,無法正常使用。另外就是這樣模仿的相機成本太高,甚至超過原機的售價,沒有市場,無法批次生產,

只是

一種嘗試。

2、迴歸理性的簡易期:

中國相機在研製上起點高,出手不凡地放了幾個“衛星”,很多也是政治與宣傳的需要,那時需要振奮精神,需要一些面子產品,實際並沒有真正的生產能力。

但生產

相機

要走向市場的,要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與文化生活,就需要生產在質量上靠得住,老百姓買得起的相機。於是很快相機產業調整方向,大量的生產簡易廉價的相機。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這個時期主要的代表有天津的幸福1型(1956年9月)、幸福2型(1959年);上海的孔雀(1958年)、上海的勞動(1959年5月);北京的藍天與躍進(1959年);還有大連的友誼(1959年)。

這些使用120膠捲相機現在看來非常簡易,但卻是當年在商場可以買到的國產相機,是真正的商品相機,而價格最貴的才39元,最便宜29元。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另外這個時期還有西安與重慶引進的蘇聯斯米娜相機生產線,生產使用135膠捲的華山與長江相機,也是屬於簡易相機。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3、上海照相機引領國產相機啟航:

中國相機的真正發展,是源於上海照相機行業的興起,以上海58-1起,到六十年代中期海鷗雙反相機的成熟,達到了產業高潮。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上海照相機廠組建於1958年,它合併了上海五家有加工能力的廠家,開辦之初就擁有1500多平方米廠房,職工400多人,裝置四百多件,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相機廠,被上海和國家寄予很高的期望。

而上海的

照相機研製與開發還要早,在1957年,就成立試製領導小組,同時確定研發專案,選定萊卡3B作為仿製物件研製出上海58-1相機。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上海58-1相機是一臺技術非常高的相機,上海照相機廠不僅研製成功,還生產了1198臺,全部投放市場。接下來生產改進型的上海58-2,到1961年9月上海58-2停產,前後不到三年時間,共生產66888架,是一款非常成功的相機。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為什麼同樣是仿製國外相機,上海能成功,雖然質量上也有缺陷,但可以大量生產投放市場,而其他廠家都是隻放了“衛星”,或者象徵性投放市場上擺一下,或者只有試驗機呢?

這與歷史有關,其實在民國時期。上海的輕工業基礎就是全國最雄厚的,還擁有了一批技術過硬的人才儲備,另外上海照相機廠的建立也是舉全市之力,代表了當時中國的製造水平。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而上海照相機廠人並沒有辜負,並沒有只為宣傳放一個“衛星”就草草收場,而是真抓實幹,這批人所擁有的素質堪稱民族工業的財富,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牢記和尊敬。上海照相機廠用實力和事實說話:

我們做相機是認真的。

接下來上海照相機廠信心大增,開始研製120相機,其中仿愛克發的120摺疊相機和仿祿來的120雙反相機都非常成功。最後海鷗4系列雙反相機成為仿祿來相機裡產量最大,世界上生產週期最長,也是在國外影響最好的中國相機。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上海人在五十年的歷史中,研製與開發了大量的相機,其中文革中因政治任務研發的紅旗與東風影響非常大,收藏價值遠遠的超過了仿製的原機,成為收藏相機的寵兒。而海鷗4系列雙反相機又被國內十餘家相機廠仿製,但卻一直未能超越。可以說是上海照相機引領中國照相機行業發展五十年。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如果大家有機會去上海可以到馬正康先生"海鷗之家“參觀,展出了絕大部分上海產相機、鏡頭,很多都是孤品或實驗機)

4、各地相機工業發展期:

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初期,國產還有一些仿日本理光的120雙反相機問世,比如北京的天壇、長虹、遼寧的瀋陽,以及香港的多款哈立娜(HALINA),另外還有西安引進蘇聯留位元生產的長樂相機。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但三年自然災害以後,國家經濟受創,接下來整個六十年代,其實是上海照相機在唱獨角戲了。

這一時期的上海照相機改名叫海鷗,完成120摺疊、120雙反,135單反、135旁軸,成系列的研發,而這一時期的海鷗相機,無論從外觀,還是質量,都是可圈可點的,不僅在國內廣受歡迎,需要憑票購買,還有部分相機出口,為國家賺取寶貴的外匯。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到了七十年代,各地的相機制造再次興起。早期依然是以120相機為主,其實是各地都在模仿海鷗4B相機。這一時期的相機品牌太多了,比如:遼寧丹東的

牡丹

、武漢的

友誼

、無錫的

太湖

、山東的

青島

、吉林的

長春

、天津的

東方

、湖北的

華中

、保定的

環球

、福建的

風光

,還有

華鎣

峨眉

大連

嵩山

等,太多了。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瀋陽國產相機愛好者丁競傑

七十年代開始,135單反相機需求量大,除了上海的海鷗DF,還有

珠江201

、哈爾濱電錶廠的

熊貓

孔雀

等問世。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這一時期北京照相機廠沒有追隨上海,表現出了獨立性和自主研發的能力,他們獨闢蹊徑,135相機模仿理光研製成

長城SZ-1、SZ-2

(早期叫北京),120相機研製出單反的

長城DF

系列相機。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而人們所知道的鳳凰相機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但它是因為戰備的需要的軍工廠,自1970年開始在江西偏僻地區大茅山建立的“軍工動員產品”,民用與軍工結合,組建了“江西光學儀器總廠”。

接著從上海、南京等地調集人力、物力、裝置開始建廠,而從上海引進的不僅有裝置和人員,還帶來了上海的成熟的相機產品“海鷗205”。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也就是說江西光學儀器廠的最早產品“海鷗205“相機,其實就是上海照相機廠的陪嫁,憑這一款成熟產品,江西的鳳凰相機問世就有”經典“產品。後來改名的”鳳凰205“相機也成為國產旁軸相機中最好的,是其他廠家不可逾越的”高峰,堅持生產到本世紀初。

5、兩隻鳥的最後拼爭:

中國相機產業最輝煌是在八十年代,那時國家欣欣向榮,改革開放讓人民解脫了束縛,對精神生活需要大增,這一時期國家有很多的相機廠,除了前面說的十幾款雙反相機廠家誕生,這一時期還有很多旁軸相機問世:

華夏、華中、東方、友誼、牡丹

等等。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但這時國內市場面臨外國產品的進入,主要是日本相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自動相機、傻瓜相機對國產相機衝擊巨大,等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國內一些小的相機廠出現產品滯銷,開始退市或轉行了。

而這一時期,鳳凰相機崛起了,同日本雅西卡公司合作開始生產單反相機,同時加大了205相機的型號延伸,接下來差不多十年,成為中國最活躍的相機生產廠商。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而此時的海鷗相機,雖然也在應變與適應市場,但活力顯得不足,不僅沒有五六十年代的朝氣與銳氣,反而有吃老本,不思進取的徵兆。產品更新慢,雖然後來同美能達合作,生產電子單反相機,但是明顯在技術上優勢不大。至今讓人感慨,最早那批有朝氣的相機人老了嗎?在七十年代初期搞出紅旗20、東風相機後就功成名就的退休了?

最後的國內相機市場,成了兩隻鳥紛爭的天下,主要表現在海鷗吃技術老本,而鳳凰走市場化路線,但他們的產品都是小打小鬧的外形變化多端,但是在技術創新上,兩家相機廠都沒有大的作為,這一時期明顯跟不上世界的腳步了。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國外著名設計師設計的最後一款海鷗相機(DF5000)

這期間表現最明顯是兩家產品的雷同化,比如鳳凰開始是亞西卡口,後來改為生產PK口相機,接著又推出MD口(海鷗使用的卡口);而海鷗後期也推出了PK口的機身鏡頭,兩隻鳥內捲了……。

這樣的歷史是短暫的,但2000年前後,受數碼的影響,兩隻鳥都沒有機會了,最後相繼停產,廠家也開始進入了休眠和倒閉期。

二、

國產相機收藏的起始

我國相機收藏群體形成是在八十年代,改革開放讓一些人富裕,開始追求精神生活,還是收藏相機,最開始是透過信託寄賣行來購買老相機,而客人拿來委託寄賣的主要是歐洲與日本相機,對於國產相機並不感冒,不值錢。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都認為國產相機技術含量不高,質量差,在國際上沒有名氣,基本上最早期的國內相機收藏家是不收國產相機,或者看不上國產相機的。

到了九十年代,出現了幾件事,觸動了國產相機的收藏。

一是

據說香港的相機收藏家,經銷商陳烘先生,用一批萊卡M3相機,換去了新華社記者淘汰下來的紅旗20相機;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二是

美國人丹尼斯在北京期間,發現了中國相機,他用幾年時間尋訪中國相機,然後出了一本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照相機》,向世界介紹中國相機;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三是

國內的一些拍賣場在拍賣品中加入了紅旗20與東風相機,結果拍賣價格起來了。

我聽說東北某市文化館有一臺已經不能使用的紅旗20相機,被外地喜歡收藏相機的人用一臺美能達7000套機換走了,那是1989年的事情。

我產生收藏國產相機的想法,完全是因為買了一堆處理的國產相機。那是1992年,一個朋友告訴我百貨商店在處理照相機,我趕去看主要是120雙反和一些早期135機械相機,其中雙反相機未開封的是20元一臺,而開封的有點小問題是15元一臺,135相機基本都是30元一臺。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結果我把雙反都買了,有五、六十臺,回到家裡我整理一下,竟然有十餘種,我把它們擺在書櫃裡,突然有個願望,想收集雙反相機。那時想法很簡單,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種雙反相機,我只知道有祿來,再加上日本的雅西卡124G,似乎很快就能收齊了。

因為這十幾臺國產雙反相機,讓我知道了相機收藏的一些事,同時也想收藏相機了,但是我在東北小地方,見識少,無人交流,除了看一些報刊,獲得的知識與資訊太少了,而加上資金有限,這個時候能收藏的相機,只有國產相機,而買相機就到舊貨市場和動遷區的馬路邊,那時的國產相機非常便宜,幾塊到幾十塊錢,每個星期去逛,每個星期都有收穫。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最初初期收藏國產相機的人,有多少是像我這種情況:

是因為窮,才收藏國產相機。

三、

國產相機經歷的三次熱潮漲價時期

國產相機最初因為無人賞識,整體的價格不高,只能在地攤上交易,並不被相機收藏人士看好,但有這三次機緣的出現,開始價格上漲,而一些稀缺的孤品、試製品和不具名的相機,成了寵兒,價格被瘋狂抬高了。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寧波3R相機館收藏三款天津拍攝大型合影轉機

1、丹尼斯在九十年代對中國相機的影響:

丹尼斯是美國人,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北京生活工作過一段時間(也有人說留學),這期間他在北京一些寄賣店裡,發現了中國產的照相機。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國產精品相機南京紫金山

丹尼斯來中國之前就是相機收藏家,而到了中國讓他發現了一座寶庫,就是外界還不知道的中國相機。中國相機品種非常多,而且價格也非常便宜。由於沒有資料與對比價格,丹尼斯絕對是憑感覺買,現在看,他是大大地撿漏了。

1989年丹尼斯出版了一本書《CAMERAS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照相機),它的問世,把中國相機推向了世界,影響非常巨大,這也是第一本介紹中國相機的專著!

至此中國相機開始讓外界知道,這塊神秘的國土上,還有大量神秘的相機,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和收藏中國相機,在國際上,中國相機的收藏價格開始上漲,特別是仿萊卡的上海58-1、58-2,以及紅旗20、東風等相機向海外流動。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而丹尼斯最大的影響不是在國外,反倒是促進了國內國產相機的收藏熱潮。早些年雖然有一些人收藏國產相機,但是介於資金與資料的不足,還有就是認識上的模糊,以至於信心不足,看到丹尼斯這樣痴迷,這樣肯定中國相機,一下清醒並清楚了。

就此,

國產相機收藏群體誕生,國產相機收藏熱開始了。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2、sy916和中華相機網的推波助瀾:

先說sy916

:這是筆者在2000年9月16日開辦的一個宣傳相機文化,並做古舊相機生意的網站。取名“SY”是因為我當時在瀋陽北方大廈開辦一家實體店,“SY”剛好是“瀋陽”與“攝影”的縮寫,而當時我的店位於三樓的“916”室,乾脆取名“sy916“,這樣也好記。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遼寧丹東為勞動模範出的紀念機

網站開辦容易,但是宣傳出去,吸引人來看就難了。特別是那時網路興起不久,很多人不上網,而且網路上也沒有啥可看的,相機資料是極度的匱乏。我採取了最笨的方法,沒有文章可看,就自己寫,每天寫一篇原創文章,發在916上,吸引人來看。開始自己寫,後來我約了

北京李立軍

上海張明龍

江西周烈錠

三位精通相機的好朋友開創專欄,推出更多的原創文章。

我在這一時期寫作的主要是國產相機的文章,介紹國產老相機的收集過程和研究體會,以及國產相機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那時非常辛苦,基本堅持每天一篇。寫相機,也寫收集過程,特別是寫了各地古舊市場購買國產相機的過程與詳細資料,吸引了很多國產相機愛好者。我這一時期寫作用的筆名是

“郭鐵師

”。

我還製作了一個國產相機收藏圖譜,每臺相機標明產地,時間,收藏星級,收藏價格等“敏感”資訊和資料,非常受歡迎。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另外就是sy916網站銷售的老相機,很多都是國產相機,那時剛好各地開始城區改造動遷,居民的舊物裡出現了很多老相機,很便宜的處理。

東北早年富裕,擁有的國產相機比較多,而那時也沒有人要,我可以盡情地收購,回來整理一下,在916網上賣出。這種經營國產相機吸引了很多人,一是來買相機收藏或使用,二是來看價格和行情,國產相機的價格在此時開始明晰起來了,逐漸理順了國產相機的脈絡。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2008年拍出10萬元的珠江雙反相機

其實這一時期國產相機的價格並不高,只是從地攤到了商店,雖然有很多人對此有興趣,但只是買而沒有想到賣,但四年後淘寶出現了,這一價格平靜期被打破了,人們先是發現淘寶上有很多老相機賣的比916便宜,相機品種也是非常豐富。另外就是可以在舊貨市場買老相機到淘寶賣出,賺差價。我介紹的那些購買舊貨市場裡的老相機價格立馬也漲了起來。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淘寶對916經銷相機的影響很大,主要不是賣出的價格,而是相機的收購,過去每個星期在舊貨市場都能收一批老相機,此時購買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去晚了不但買不到,價格也漲幅很大了。後來一些舊貨市場擺攤的商販開始從916回購相機,他們可以賣更高價了。

再說中華相機網:

這個網站是由上海國產相機收藏家趙振新先生在2002年開辦的。主要是討論和研究國產相機,是以論壇的形式,版面有各種討論,也有網友可以交易的“二手交流”。

趙振新先生對國產相機專注研究比較早,而當時他的收藏成果也是國內最好的,並開辦了“中華相機史料館”,供大家參觀與交流。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民國時期上海產萬林相機

當年對國產相機收藏影響比較大有南北“二趙”的說法,

“南趙”指的就是指上海趙振新;而“北趙“說的是北京的趙俊毅

。他們對中國相機的研究,相機文化推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華相機網的建立,給國產相機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堅實的陣地,使國產相機文化的傳播更加廣泛,其實916早期也有短暫的論壇,但當地網管部門堅決要求關閉這一功能(小地方的管理僵化而怕擔責任),沒有論壇對916網的發展影響很大,變成了只有916自己的文章與商城釋出,而中華相機網成了國產相機迷的陣地,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釋出藏品,可以交流,互通有無,氣氛非常的熱烈。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趙振新與馬正康在“海鷗之家”相機館

這一時期也是國產相機收藏文化的開始和最好時期,sy916與中華相機網,就如同是兩個車輪,推動了國產相機收藏的前進。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而這一時期也是國產相機收藏與購買的相機最好時期,主要表現在:

一是

東西多,很多原來不知道的相機或者小廠產品、試製品出來了,不斷地有驚喜發現;

二是

價格的看漲,買到手裡的東西感覺都賺了,越早買就越賺得多;

三是

國產相機的脈絡開始逐漸清晰,有了方向和目標,收藏者的信心更大了;

四是

透過國產的收藏與交流,天南地北認識了很多朋友,使很多人開闊了視野,改變了生活的氛圍。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長春國產相機收藏家周華

這一時期,可以說是國產相機收藏人士的幸福時光。

3、央視播放國產相機收藏專題:

如果說本世紀初開始的國產相機熱最早還是侷限於民間,而在2013年有一天央視突然播放在上海採訪的國產相機收藏專題,肯定了中國相機的歷史地位,是民族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收藏國產相機,是一種家國情懷。

央視的這次採訪,我看到了很多上海相機收藏家朋友入鏡,有的介紹,有的展示藏品,內容非常豐富。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筆者同上海相機收藏家在一起交流

這次央視推出國產相機收藏專題,影響非常大,使很多人看到了相機收藏的情懷,以及家裡老相機的價值,最直接的結果是這一年國產相機的價格再次上漲。

沒有辦法,認知的人多了,喜歡的人多了,需求多了,而國產相機看似數量巨大,但進入收藏的大部分是小產量相機,甚至試製品。由於存世量少,需求大,價格自然看漲,而價格越漲,吸引進入的人也就越多。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另外促進國產相機收藏的還有各種相機拍賣活動,還有北京、瀋陽、上海等地的老相機交流活動,這些活動給相機愛好者提供了買賣與選擇的機會,看到了市場行情的變化,國產相機二十年來是隻漲不降,收藏國產相機的人信心滿滿啊。

而價格上最明顯的是領頭雁還是東風和紅旗20相機:

在本世紀初,最好的一套東風相機也就5-8萬元,而今成色好的東風相機套機已經過百萬。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而紅旗20相機,本世紀初在拍賣行也就2-3萬可以成交,而今好成色好的紅旗20已經很難買到,經筆者介紹成交一套三隻鏡頭的紅旗20,價格是65萬元,買家非常滿意。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四、國產相機收藏的現狀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裡寫道,現在收藏相機的隊伍老化,相機大部分貶值,相機收藏家面臨最後的寂寞,但是這些在國產相機上情況不同,國產相機不但有新人不斷加入,還有很多年輕人喜歡。

1、國產相機收藏隊伍依然保持熱度

,不斷地有年輕人加入這個隊伍,只是現在的東西不好找,一些珍稀相機價格太高,年輕人的承受能力還不行,但不影響他們的喜歡和熱愛;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國產相機愛好者,經銷商瀋陽楊志忠

2、國產老相機的價格依然保持熱度

,一些人年紀大了,想要處理自己的藏品,基本都容易出手,接盤人往往是整體接受,而在價格上雙方都很滿意,這也說明了收藏者的境界與心態,出售價格折中了原買價與現實價格,看似吃虧,但也是遠遠的高出曾經的付出,而買家整體收購,價格不高,自然皆大歡喜,據我所知的國產相機收藏家最後在轉讓上都是很愉快。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少見的上海7型試製相機

3、國產相機收藏的成果

雖然前面說了很多國產相機的價格與價值問題,但是國產相機收藏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對國產相機、對民族工業、對過往歲月的情懷,他們收集來相機不是為了增值或賺錢,而是處於愛好與性情,所以在研究和文化的展示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也是碩果累累。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2017年在北京參觀李曉璘中國相機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津李曉璘先生,他不僅開辦了自己的收藏展室,還於2017年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辦了“中國相機精品展”,這也是照相機收藏展覽進入的最高殿堂。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著名國產相機收藏家李曉璘

另外我拜訪過的上海

馬正康

、保定

王士元

、長春

周華

、已故秦皇島

劉振華

、寧波

3R相機收藏館

,都建立了國產相機收藏展室。另外杭州的

高氏相機博物館

麗水攝影博物館

,都有很多精彩的國產相機展出。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杭州高氏相機博物館高繼生和他收藏的大西湖相機

這些年國產相機研究成果也很豐碩,很多人寫了文章發表在各種報刊,而網路上等國產相機研究文章就更多了。

而寧夏的莊克明先生率先印刷了《中國照相機》,雖然不是正規出版物,但卻是里程碑的書籍,是瞭解國產照相機的“字典”,據說現在網路價格炒到了1200元。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另外就是保定王士元先生的《中國照相機集錦》,這也是中國人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國產相機書籍,收錄了他二十多年所收集的一千多種國產相機,為自己的收藏和守候書寫完美的一筆。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保定王士元國產相機展示館

還有就是日本人陸田三郎寫的《中國古典相機故事》,他在北京工作多年,喜歡中國照相機,同很多中國相機收藏家有聯絡和交流,此書分為中文與日文,分別在中國與日本出版,另外他還寫了《紅旗271奇蹟》一書,在臺灣出版,也是目前寫中國相機最多的人了。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陸田三郎在北京參觀中國相機展

再有需要提及的是上海馬正康先生的“海鷗之家”。馬先生是一位企業家,他曾經榮獲兩次上海市勞動模範,退休後開始收藏相機和史料,他的收藏範圍主要是上海攝影器材和海鷗照相機,經過十幾年的全身心投入,建立起“海鷗之家”相機展室對外開放,非常值得一看。而他撰寫的《海鷗大觀》也即將付印。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具有文化厚度的“海鷗之家”相機館

最後想說,這些年玩國產相機的都賺到了,無論是相機價值提高,還是情趣快樂相伴,以及知識的增長, 都是滿滿的收穫!

國產相機收藏,是一段美好的人生記憶!

再發長文:都說攝影窮三代,為啥收藏國產相機的人都賺到了

筆者在上海獲贈書法(交流者是華僑攝影協會秘書長、相機收藏家祖忠人)

(注:文圖都是書影寫作和拍攝,非書影釋出就是抄襲,請尊重產權,非允許不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