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現在是否還守護著驪山地宮?

說到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紫陌認為是有的。

我們在一些有關盜墓的影視劇中也看到過有守陵人的存在,在現實的歷史當中也確實有這樣的一種職業。現今就有守陵人的存在,清朝的關外三陵(指清朝遠祖肇、興、景、顯四祖的永陵、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也稱“盛京三陵”)在修建完成後,為了保護祖陵,清朝在此處留下了一批守陵人。

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現在是否還守護著驪山地宮?

現今這些守陵人依然存在,清朝至今已然覆滅了108年,現在除了官方所派管理人員外,當時的守陵人家族至今還有部分存在,當時大多隻是因為墓中埋葬著自己的先輩,所以他們才開始逐漸在那邊居住,後來才慢慢的發展成村莊,他們平時也會做一些簡單的管理工作,雖然無法和之前相比,但也算是在守護陵墓。

守陵人是如何誕生的呢?因為古代封建時期,是帝王專制,是高高在上的,任何人都無法與其平起平坐,古代帝王在還沒有逝世的時候就已經為自己修建皇陵,就拿始皇帝來說,在13歲繼承王位的時候,陵墓工程就已經開始修建。而陵墓修建好之後就需要人守護和保護,此時守陵人這個職業就誕生了。

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現在是否還守護著驪山地宮?

守陵人這個職業在始皇帝那會就開始有了,甚至在更早的時期就已經存在,畢竟古代禮法大多都會出現延續的情況,漢隨秦制,清隨明制的情況是很多的。守陵人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職業。不單單指的是某一個人。也可能是某一個家族、某一種勢力或者是某一片地域的人。

據歷史記載,守陵人是一種代代相傳的職業,和古代帝王的繼承製類似,每一代守陵人在退休之後就會傳給自己的後代來繼續守護皇陵。

而守護皇陵這件事對於古代的帝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秦始皇陵的浩瀚程度看一些資料也能看出,這麼大皇陵工程沒有守護陵墓的人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說到秦始皇陵相信我們是沒有不知道的,是我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帝王陵墓之一(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說是陵墓,倒不如說是一座豪華版的地下宮殿。

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現在是否還守護著驪山地宮?

秦始皇陵墓自秦王嬴政在13歲繼承王位,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7年)陵墓修建工程就相應展開。丞相李斯是陵墓的設計者,少府令章邯監工。徵集了70多萬人力修建,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將近80萬人。在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直到病逝也沒有修建完成,在秦二世胡亥即位後又接著修建了一年才草草完工,歷時39年。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陵中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而秦始皇陵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只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是陪葬品。還有現今在秦始皇陵四周已探明的有400多個陪葬坑都是皇陵的一部分,可見秦始皇陵的宏偉。

據歷史記載,秦始皇陵的守陵人是蒙氏一族。

蒙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蒙恬和蒙毅兄弟。雖然這兩位很是有名,但他們的祖父蒙驁,也是秦國一員名將。蒙驁原本是東方的齊國人,秦昭襄王時投奔秦國,在秦國土地上,以傲人的軍事天賦得以施展,屢建戰功,最終官拜上卿。

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現在是否還守護著驪山地宮?

蒙驁的兒子蒙武,也是戰功彪炳。蒙武的兩個兒子,就是秦朝很出名的將軍蒙恬和蒙毅。

蒙氏一族帶著精兵悍將世世代代為為秦始皇守護陵墓。還約定每隔20年就換一代,每一代人都給秦始皇守陵,最少的都是要守夠二十年的。不過沒有官方的準確記錄。

相傳當時項羽帶人去挖秦始皇陵,就碰上了一個叫蒙常山的組織。結果還沒動手就發現漫天飛沙當中出現了幾千人。帶頭人就是蒙常山。轉瞬之間天色大變,風沙四起,項羽看到這一幕心裡多少有點犯嘀咕。心知這是秦始皇陵寢的守陵人。於是就帶著人原路返回了。

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現在是否還守護著驪山地宮?

傳說蒙氏一族世世代代都肩負著守護秦始皇陵的責任。從來沒有放下過這份責任。為了保密起見,他們不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都是採用無名無姓。在現今看來似乎秦始皇陵已經不存在什麼守墓人,但或許在秦始皇陵的附近人們中就有真正的守墓人,也可能他們的責任已經完全結束,畢竟有人接替了他們的責任。

守陵人受命於古代的特權者,皇室貴胄,一般是為皇室服務的,是古代帝王的安排,亦或者是出於某種目的用自己的一生甚至是子孫後代來代代相傳守護陵墓,原因無外乎是為了生存,或者受過皇家的恩惠,報恩,還有為了信仰而守護陵墓。

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現在是否還守護著驪山地宮?

守陵人一輩子都在守護的陵墓,即使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自己所守護陵墓的安全,可能覺得有點誇大其詞,其實在很多守陵人的心中,他們守護的不僅僅是這一座冰冷沒有溫度的陵墓,守護的是自己心中的那份信仰,守護的是家族世世代代所傳承下來的這種信仰。這也是現代社會欠缺的一種精神。

大家認為秦始皇陵有守陵人嗎?現今他們是否還存在否?下方留言交流。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援。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