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化石

承載著地球上數億年有關生命的進化史

在我們的星球幾十億年的演變過程中

無數的物種誕生

同時,也有無數的物種湮滅

滄海桑田,歲月賦予了這些物種

一種神奇的存在方式——化石

在雲南

除了大名鼎鼎的澄江化石地

和祿豐世界恐龍谷以外

你還知道其他的生物化石地點嗎

一起來看看

玉溪澄江化石地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澄江化石地位於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境內,因發現了地球上分佈最集中、儲存最完整、種類最豐富的早寒武紀古生物化石群而聞名,是寒武紀時期生命記錄的標誌性遺產地,於2012年7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澄江化石地目前至少發現16個門類、200餘種早寒武紀珍稀動物、植物化石。該化石地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成為目前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化石類自然遺產,填補了中國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的空白。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此外,澄江化石地博物館建設專案穩步推進,目前已完成主體建設,正在進行內部展陳及配套附屬設施建設,預計可於今年9月迎接首批遊客參觀。

澄江化石地博物館專案,是建在澄江動物群古生物國家地質公園上的一個遺址博物館。整體建築以搖籃的形態來暗示宇宙和生命的起源,透過建築的空間和流線抽象的表達生命起源與演化的過程,也是寒武紀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隨著內部展陳工作的開展,所有徵集到藏品將被安置在每個固定區域。屆時,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為一體的自然博物館將呈現給市民。

紅河石屏老旭甸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在哀牢山的半山腰,一片綠色掩映間,由石頭壘成的土掌房高低錯落卻絲毫不顯雜亂,它們在陽光下散發出神秘的光芒,這處宛若世外桃源的地方,便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牛街鎮的“化石村”老旭甸。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這裡的房屋依山而建,層層疊疊,像梯田一樣從山坡腳下一直延伸到山頂。走進村莊,在縱橫交錯的巷子間,房屋的外牆上,由樹葉、樹枝構成圖案的化石隨處可見,整座村莊顯得古老而神秘。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據瞭解,在老旭甸村,除了新建的學校和村委會,家家戶戶的房屋都從山那頭的崖上就地取材建造起來,建房的每一塊石頭印刻了久遠的歲月——它們都是歷經3億多年滄海桑田的植物化石,所以外地人都把老旭甸村稱為“化石村”。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據瞭解,老旭甸的化石距今已有3。75億年的歷史,主要分為珊瑚、苔蘚蟲、腹足類三大類。3億多年前,這裡原是茂密的森林,後來爆發洪水,大小植物被連根拔起,洪水將其衝到了附近的淺灘上。洪水消退後,淺灘上便形成了一座由植物殘骸堆起的山丘。再經過長期的地質變化,這些山丘有的被埋入地下變成煤礦,有的則變成了村子不遠處的化石山。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老旭甸最古老的房子已經建了200多年了,不用任何粘合劑,牆上的化石歷經風霜粘連在一起,形成一面面完整而牢固的土色石牆。整個村子猶如露天的化石博物館。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隨手拿起一些化石,經敲打還會發出悠遠的鐘鳴聲,有的能發出木魚的聲音。當地村民把這些會響的化石叫做“響馬”,懂音律的人能夠敲擊出一曲美妙的“交響樂”。

楚雄祿豐世界恐龍谷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世界恐龍谷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是一個集遺址保護、科普科考與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恐龍文化旅遊主題公園。在這裡,上百具侏羅紀時期的恐龍化石儲存著滅絕時的姿態。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進入恐龍谷,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根拔地而起、氣勢恢宏的青銅門柱,稱為“龍柱擎天”,既是世界恐龍谷的景觀大門,也是景區一個重要的標誌性景觀。四根高達28米的擎天大柱,以漢白玉為基座,古銅色的柱身上雕刻著240條發現於世界各地的恐龍。這些恐龍的模本精選於目前世界各地已經發現的400餘種恐龍,是由各國科學家根據出土的恐龍化石復原的恐龍模型。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遊覽恐龍谷,就不得不瞭解“許氏祿豐龍”。1938年,我國恐龍研究之父楊鍾健先生在祿豐發掘出了中國第一條恐龍骨骼化石標本,這是中國人自己發掘、研究、裝架的第一條恐龍化石標本,被稱為“中國第一龍”,在我國古生物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曲靖羅平生物群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雲南東部羅平縣,一個以萬畝油菜花聞名的地方,卻蘊含著生命復甦的奧秘。2007年,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的研究人員在這片油菜花海下發現了第一塊魚類化石。深入的研究發現了更多門類的化石,因其數量眾多、儲存精美,由此命名為羅平生物群。它的時代距今約2億4000萬年,正是大滅絕後生命復甦的關鍵時期,為我們開啟了通往三疊紀古海洋的“時光隧道”。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羅平生物群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優美性、系統性和完整性等特性。其古生物堪稱我國三疊系海洋生物化石庫,對研究生物演化尤其是2。52億年前的大滅絕之後的生物復甦,以及對生態學、埋藏學、古地理、古氣候及油氣地質學都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價值。

保山施甸古生物化石群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在保山市施甸縣何元鄉的大山中,出土了一種4億多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由於體似林檎(沙果),又因海生,便被稱為“海林檎”。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該化石群位於海拔1900米左右的保山市施甸縣何元鄉大寨門、西邊塘、茅草板以及仁和鎮徐家半坡等處,這些地方的山間坡地隨處可見零散的古生動物化石。經科研人員對當地地質進行剖面分析發現,其地層地質構造存在多個生物時代,時間跨越4。5億年前到2。8億年前。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棘皮動物、三葉蟲、珊瑚類、竹節石……多種海林檎化石裸露在地表上,有的在土裡、有的在石頭中間,這些化石的發現足以證明上億年前,保山市施甸縣何元鄉處在一片汪洋之中。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在當地村民耕種的地裡,隨便用手刨一下就能找到古生物化石,有的形如牛角,有的形如竹根,有的形如燕子。

紅河建水青龍古生物化石帶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近日,地質專家受邀對建水縣青龍鎮的海洋古生物化石帶進行科學考察後發現,這些化石距今至少已有3億年曆史,其中的洪波特珊瑚和凱蘇林珊瑚化石組合,重新整理了古地中海生物群分佈範圍的紀錄。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在建水發現的這些化石,形狀各異、種類繁多,有最早在貴州發現的貴州珊瑚,還有洪波特珊瑚、凱蘇林珊瑚。洪波特珊瑚和凱蘇林珊瑚都屬於石炭紀早期,也就是3億2千萬年前出現的生物群。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化石帶順山脊延伸數百米,散落在山坡上。3億多年前的海洋古生物形態以截面形式呈現在大地上,生動展示了當時的生物環境。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據瞭解,建水是繼保山之後雲南省第二個發現古地中海生物化石的地區。此次發現對於研究當地地質年齡、古地理環境,以及研究古地中海在中國大西南地區的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昭通水塘壩古生物化石群遺址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水塘壩古生物化石群,位於昭陽區太平辦事處水塘壩社群,距市區約1公里,原屬褐煤礦區。上世紀60年代初,此地形成了約30畝的礦槽。礦槽四壁留下了完整、清晰的地層剖面,在礦槽及周邊約300畝範圍內經常有古生物化石出土。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該遺址目前已出土了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靈長類等化石。該地化石集中、型別豐富,這種化石地極為罕見,是一個珍貴的晚中新世“化石庫”。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經年代學研究,水塘壩古生物化石地出土的化石地層距今約620-600萬年。目前完成的相關科研成果已在國內外權威刊物發表,其中包括亞洲最早的中國乳齒象、歐亞大陸最大的水獺、中國南方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群、貘類動物的進化、古猿食物源以及芡實、花椒等植物新屬種化石等,為再現昭通600萬年前的生物多樣性、環境和氣候等提供了有力證據。

楚雄元謀人遺址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元謀人遺址位於雲南省元謀縣大那烏村北約500米的山腰,距縣城7公里。元謀人化石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後正式被定名為:直立人元謀新亞種,簡稱元謀人。遺址中還出土有云南馬、劍齒虎、劍齒象等早更新世動物化石,打製石器及炭屑。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197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雲南省博物館、元謀縣文化館聯合發掘了元謀人遺址。1976年,中科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的李普等人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元謀人”的時代為距今170萬年,這是繼我國北方發現的北京猿人和藍田猿人之後的又一重要發現,而且早於“藍田人”和“北京人”,是亞洲最早的原始人類。這個發現,把中國最早人類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萬年。

來雲南 開啟通往億年前的“時光隧道”

現在,元謀人牙齒髮掘處立有紀念碑,不遠處有博物館,館內陳列著“元謀人”復原頭像和兩顆複製的“元謀人”牙齒化石,以及在元謀境內發現的古猿、犀牛化石等,展示了各時期古人類和古生物進化演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