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聊天不踩雷?3個導致溝通失敗的誤區,你踩坑了嗎

如果你的領導問你:怎麼咱們一樣的年紀,你比我先白頭髮了?這時你覺得應該怎麼回答?

在晉朝時,有一個叫顧悅之的人,就遇到了這種問題。皇帝問他:顧丞相,你看咱倆一樣的歲數,你怎麼就先有白頭髮了?

顧丞相聽了文帝的話,心想:如果我說,是為朝政民生,那肯定得罪皇上。皇帝都沒頭髮變白,我卻有白頭髮了,那不就是,暗指我比皇上還勤政愛民。我得想個說法,既能誇皇上又能表明自己。

顧丞相想了想,說:皇上啊,我雖和你年紀一樣,但你像松柏樹那樣強勁,就算經歷風霜雨雪,還是四季常青。而我就像蒲柳,知道秋天要來,自己就先凋零了。

文帝聽後,便高興地放過了他。

聽完這個故事,是不是羨慕像顧悅之這種會聊天的人,三言兩語就化解了危機?

如何聊天不踩雷?3個導致溝通失敗的誤區,你踩坑了嗎

其實不必羨慕,因為透過學習溝通技巧,我們也可以變得會聊天,這就是《跟任何人都聊得來》要告訴給我們的主題。

今天,是茉茉陪你讀書的第1天,共讀第二本書《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邁克·貝克特爾。他畢業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擁有多年的大學及政府部門的從業經驗,現在是富蘭克林科威公司的高階培訓顧問。

他著有多部暢銷書如《自信談話第一書》、《瘋狂行為學》等,並且先後為世界500強企業進行過2500多場研討會形式的講座。

在《跟任何人都聊得來》這本書裡,作者透過案例分析,告訴我們溝通不順的原因,以及介紹了許多實用的溝通技巧,比如初次見面應該怎麼交流,怎麼提問和傾聽等等。

如何聊天不踩雷?3個導致溝通失敗的誤區,你踩坑了嗎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聊聊溝通不順的原因

與人聊天時,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想聊卻不知道怎麼開口;別人聊得很嗨的時候,自己一說話就冷場;或者似乎聊得挺好,可實際上並不理解對方講的內容。

為什麼會存在這樣溝通不順的問題呢?導致我們的第一個原因,不瞭解真實的自己。

因為我們不瞭解自己,選了不適合自己的溝通方法,導致溝通不順。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的性格大體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兩大類。可在市場上流行的溝通技巧類的書,一般是外向型的人寫的。

所以如果一個內向的人,用針對外向性格的書來練習溝通,就像一個擅長跑步的人,被要求去舉重,這樣不僅發揮不了自己的長處,還處處受到限制。

如何聊天不踩雷?3個導致溝通失敗的誤區,你踩坑了嗎

第二個原因,就是雙方思維方式不同,也會導致溝通不順。

我們習慣以自己的成長經歷,去理解對方提及的事物。比如日常的天氣話題,說到天熱,在不同地區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

例如,在海南或者廣東沿海地區,一般氣溫到了35度左右,人們才會認為天氣熱。可北方地區的人,就會覺得氣溫要30度了,就屬於天熱了。

再比如說,我們平時吃的西紅柿,東北人習慣叫它“柿子“。可在南方,“柿子”就是指另一種水果。

假設有一對夫妻,他們倆並不知道同樣叫“柿子”的,不是指同一類食物。來自東北的妻子發信息給南方的丈夫,說今晚要做“柿子炒雞蛋”,讓他去買“柿子”。於是,丈夫就買來水果“柿子”,這樣妻子的“柿子炒雞蛋”就做不成了。

這就是因為雙方成長經歷不同,使得思維不一樣,對同樣的詞語理解也不同,也就導致溝通不順暢。

如何聊天不踩雷?3個導致溝通失敗的誤區,你踩坑了嗎

第三個原因,按自己的觀念看待對方,導致聊天不順暢。

假如現在是在聚會上,想認識一下旁邊的人,可是發現對方雙手環抱著自己。我們常常會這樣想:他是不是在防備別人,不想和別人交流。於是,直到聚會結束,我們也沒和對方說過半句話。

這種想法就是用自己的觀點去看待對方。先在心裡用一堆假設,把自己的行動打敗了。所以,這樣做自然就無法開啟局面,開啟聊天。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如何解決溝通不順的問題。要想跟任何人都聊得來的第一個解決方法,是要正確認識自己。

如何聊天不踩雷?3個導致溝通失敗的誤區,你踩坑了嗎

如何聊天不踩雷?3個導致溝通失敗的誤區,你踩坑了嗎

溝通的前提是自我認同,瞭解真實的自己並接受自己的獨特之處。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與別人的差異性,就是我們的特點。

人的性格有外向型和內向型。內向型的人是透過與自己的內心交流獲得思考,並且擅長於傾聽,雖然不擅長交談,但可以交流出很有深度的話題。而外向型的人是透過外界的交流獲得思考,所以這樣的人會喜歡說話,也會容易跟別人聊天。

所以,與其急著去學習溝通技巧,不如靜下心來,瞭解真實的自己,接受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再去交流。

如果是屬於內向型的人,那就學著利用本身善於傾聽的長處,去根據對方的話,展開交流。不必對自己聊天時的沉默感到害怕,也不必過於擔憂不能掌控對話。

知道了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溝通。那麼,是不是隻要認識了真實的自己,就可以很會聊天呢?

第二點,要想跟任何人都聊得來,還需要改變溝通思維,瞭解對方。

安得魯·葛洛夫說:“我們溝通得很好,並非取決於我們對事情述說得很好,而是決定於我們被瞭解得有多好。”也就是說,聊天的時候,要對對方有所瞭解,會根據對方,來說話。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他當了皇帝后,有兩個小夥伴來找他。

其中有一個人,他大搖大擺地走進大殿,生動地說著,當年倆人一起放牛,然後朱元璋在吃撒在泥裡的豆子時,卻吃到紅樹根,多虧有了他的提醒,朱元璋才趕緊吃下青菜,沒被紅樹根給噎死。

在場的大臣們都聽到了,他們都憋笑憋得臉紅了。而朱元璋聽完,感覺自己失去了顏面,於是,便氣呼呼地下旨,砍了這位小夥伴的頭。

另一個小夥伴,一進大殿,他就行著大禮,高呼萬歲,並說到: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洲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子當兵,多虧菜將軍。

這短短的一句話,不僅保全了朱元璋的顏面,又讓他回憶起了當年倆人辛苦奮鬥的經歷,於是便給他封官獎賞。

雖然兩個人說的是同樣的事,但被砍頭的人沒有考慮對方此時的身份,只顧著自己說,導致溝通失敗,還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另一個人明白,朱元璋當了皇帝后,身份地位已經不同了,也更加愛面子了。所以一開始,便俯首稱臣,表示自己的忠心,還委婉地說出了當年的經歷,保全朱元璋的面子,也讓他想起,倆人共患難的時候,所以就能被獎賞。

如何聊天不踩雷?3個導致溝通失敗的誤區,你踩坑了嗎

接下來,我們看看第三點,要想跟任何人都聊得來,還需要打破心裡的偏見。

當我們參加活動時,看到有一個人,他單獨站在一旁,就判定對方性格高冷,不好交流。在這時候,我們就要趕緊讓自己停止猜測。

然後反問自己,如果是自己站一邊,是因為自己高冷嗎?我們會很快地想,自己站在邊上,是因為剛來聚會,還沒找到熟人,不知道要和誰交流好。

所以,打破心裡的偏見,關鍵就是停止自己對他人無端地猜測,這樣才可以開啟真正地交流。

在《傲慢與偏見》裡,女主伊麗莎白與達西明明互生好感,但因為達西起初的態度,讓伊麗莎白猜測達西是個浪蕩公子,導致倆人誤會重重。

後來,伊麗莎白放下對達西的偏見。她和達西才能好好溝通。最後,倆人才得以修成正果。

當我們放下心裡的偏見時,試著去和對方聊天。不僅能收穫有趣的聊天,還能獲得一段美好的感情。

好了,到這裡,今天的內容就全部講完了學了今天的內容後,你認為導致聊天不順暢的原因有哪些?歡迎留言分享。

我是茉茉,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分享給更多喜歡讀書的朋友。茉茉陪你一起讀書,一起成長。明天我們聊聊,如何巧用三個妙招,讓聊天有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