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鉅鹿之戰中,章邯手握40萬精兵,為啥會敗給項羽?

章邯的失利,主要怪:

自己犯錯、老闆太坑、對手太強。

誤判形勢,移兵北上

在鉅鹿之戰中,章邯手握40萬精兵,為啥會敗給項羽?

定陶之戰,章邯大破項梁,楚軍損失近半,元氣大傷。章邯重新掌握了中原戰場的主動權。戰後,楚地形勢危急,楚軍緊急部署,準備與章邯決一死戰。可是章邯沒有趁勝進一步進攻楚軍,而是移兵北上,會和王離攻趙。

這應該算是一次失誤。

自秦末起義以來,楚一直是反秦的主力。章邯出兵以來,滅魏國,殺齊王田儋,沒有對手,唯與項梁作戰時遭受挫折。最終,章邯也是靠項梁輕敵分兵,才一舉反殺。因此,在定陶之戰後,放任楚獲得喘息之機,是不明智的。

輕敵,漫長的補給線

章邯在移軍北上後,迅速攻取了趙故都邯鄲。

或許是出於輕敵,章邯“

未雨綢繆

”地擔憂將來趙人以邯鄲復起,拆掉了邯鄲城的城郭,將邯鄲趙民遷到了河內地區。

在鉅鹿之戰中,章邯手握40萬精兵,為啥會敗給項羽?

或許,這是一招高瞻遠矚的棋。不過,卻給攻趙秦軍帶來了隱患:

邯鄲被拆,在敖倉到鉅鹿前線的漫長補給線上,秦軍沒有支撐點,只能完全靠甬道來維持。

結果,鉅鹿前線只有王離十幾萬軍隊作戰,而漳南的章邯三十萬大軍只能用於維持漫長的補給線,原本絕對兵力優勢的好局,變得複雜起來。

微妙的協同關係

此時,戰場形勢對秦軍看起來十分有利。

秦軍總兵力近四十萬。而抵達戰場的義軍不過十來萬。而且,就戰鬥力而言,諸侯軍與秦軍差距不小。章邯、王離如能緊密協同,無論攻城,還是打援,都有絕對優勢。

在鉅鹿之戰中,章邯手握40萬精兵,為啥會敗給項羽?

可是,如前所說,章邯的三十萬大軍在漳南,前線只有王離的十幾萬大軍。前線兵力相當,雙方一時打成僵局。出現這種情況,或許在於:

章邯與王離軍尷尬的關係。

從指揮關係上來說,章邯應該是高於王離。章邯“

令王離、涉間圍鉅鹿

”,可見他與王離並非平行關係。但是,王離軍畢竟是正規軍,王離本人也是名將之後(

王翦之孫

),是否是嚴格意義上上的下屬,不好說。但就鉅鹿之戰程序來說,兩軍的協同很成問題。

在漫長的對峙期,章邯大軍一直在後方維持補給,沒有分兵配合王離攻城或打援,這無疑使得原本實力懸殊的戰場形勢開始複雜化。而在項羽與王離大戰時,章邯也未見全力支援。

大戰未開,敗相已顯

在著名的“

破釜沉舟

”之前,項羽已經抓住秦軍弱點,頻繁出擊了。

在鉅鹿之戰中,章邯手握40萬精兵,為啥會敗給項羽?

數絕甬道,王離乏食

”。項羽已經透過對甬道的騷擾,使秦軍補給出現困難,鉅鹿前線的王離軍出現糧草不濟的困難。同時,鉅鹿附近的諸侯軍,此時與王離軍處於對峙局面:

你吃不了我,我也吃不了你。

但是一旦戰場形勢發生變化,王離軍出現混亂,這十幾萬人可就不只是啦啦隊了!

史載:

項羽令當陽君、蒲將軍先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

看來項羽的先遣部隊,已經透過騷擾秦軍糧道,削弱了王離軍的糧食、士氣,給諸侯軍創造了有利戰機。而陳餘復請兵,可見,項羽接下來的行動,將得到諸侯軍的配合。

不按牌理出牌的破釜沉舟

當然,王離畢竟也是名將,他當然會加強對各諸侯的防禦。但是,因為戰線太長,只能預判敵軍行動,在“

危險地段

”嚴加防禦。只是:

所謂預判,一般是依常識進行判斷。

在鉅鹿之戰中,章邯手握40萬精兵,為啥會敗給項羽?

這次王離遇到的是“

不合常理

”的項羽。破釜沉舟,既是對士氣的激勵,也是“

輕裝上陣

”,提高機動力。機動力得到增強,項羽軍就可以在不符合常理的速度進行戰事,打亂王離的“

預判

”。項羽渡江後,九戰九勝。可見王離軍的部署完全落空,只得倉促調集兵力,不斷反擊項羽。在王離軍的部署被打亂後,“

作壁上觀

”的諸侯軍,也一起趁勢殺出。王離軍大敗,鉅鹿圍解。

名將之風,穩定形勢

鉅鹿第一階段戰敗後,章邯表現出了名將之風。他軍棘原,穩住了形勢,與項羽相持起來。

在鉅鹿之戰中,章邯手握40萬精兵,為啥會敗給項羽?

在許多大敗中,通常敗軍一片大亂,散敗而逃,但章邯軍能穩住形勢。這說明:

章邯本人確有良將之才,他手下的秦軍將士,也是紀律嚴明的部隊。

章邯軍左靠太行山,右依漳水,陣勢穩定,項羽軍雖“

屢勝

”,卻打不破章邯的防禦體系,一時奈何不得。

內訌,人心混亂

對於幹實事的人來說,有一個繞不過去的悲哀:

很少有人會體諒你的不易,不幹事的人只會指摘你的不是。

秦二世、趙高,數次發信指責章邯作戰不利。

章邯無奈,只得讓司馬欣回咸陽去找領導溝通。可是,等了三天,趙高不肯見。司馬欣聽聞趙高有懷疑之心,立刻繞道逃走。

在鉅鹿之戰中,章邯手握40萬精兵,為啥會敗給項羽?

回到章邯大營,司馬欣哭訴:

現在不好辦了。打勝了,趙高嫉妒,我們是死;打不勝,更是活不了了。

此時,義軍的陳餘也寫信來,直戳章邯痛處:

想想白起、蒙恬吧!你現在有功會被殺,沒功更會被殺。來吧,和我們一起幹。

章邯動搖,派人議和,沒有結果。

走投無路,被迫投降

高手對決,稍一分心,就會出大事。項羽趁著章邯軍人心浮動,戰意削弱,動起了手術刀。這一刀,很精確,只派蒲將軍率支分軍,直接攻到了三戶津,切斷了章邯軍的退路。退路被斷,那還了得?章邯立刻組織大軍反擊,運動中,遭項羽大軍聯合打擊,大敗。應該說,章邯還是很強的,遭遇這樣的打擊,二十多萬大軍依然能保持建制,繼續作戰。不過,章邯後路被斷,陣勢瓦解,可謂進退無路了。

在鉅鹿之戰中,章邯手握40萬精兵,為啥會敗給項羽?

沒奈何,章邯只得投降。大秦帝國最後的支柱,斷了。

總的來說,章邯在鉅鹿對決中,前期確實有些輕敵失當,被項羽抓住軟肋,一句翻盤。

不過,章邯能在敗戰中繼續組織奮戰,與項羽這樣的猛人鏖戰半年之久,展現了良將之風。(

後來的劉邦,即使在項羽疏遠大將,關中補充源源不斷,韓信、英布、彭越不斷襲擾的情況下,都常常在滎陽陷入困境

)。

但是面對朝廷的猜忌,項羽的強悍,章邯終究無力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