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與傑作|6個名畫中的大趴、享樂名場面

大師與傑作|6個名畫中的大趴、享樂名場面

與思想和身體的束縛抗爭,是人類永恆的追求。浪漫灑脫的大藝術家們,更是自由與享樂的先驅。即便是歷經最黑暗的時刻,藝術家們也能用曼妙的筆觸描繪出夢想中的歡愉。

1

喬爾喬內

《田園合奏》

相較於佛羅倫薩的百花齊放,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藝術家們的創作更顯風流。除了最負盛名的提香(Tiziano Vecellio)以外,威尼斯同時期還有一個重要的名字便是喬爾喬內(Giorgione)。有趣的是,喬爾喬內與提香師出同門,兩人為後世留下了大量共同完成的畫作,甚至有些作品的真正作畫者至今還存在爭議。《田園合奏》便是這樣一幅名作,也被認為是喬爾喬內藝術生涯中最著名的一幅作品。

大師與傑作|6個名畫中的大趴、享樂名場面

公元1511年,藝術家們扔沉浸在走出黑暗時代的欣喜之中。《田園合奏》表現的正是一個純粹享樂與歡愉的場面。在自然的懷抱中,人物盡情裸露著軀體讓身體沐浴在陽光和微風之中;音樂家們則演奏著簡單的小曲。儘管在當時那樣的年代,這種場面還並不能出現在現實的世界中,但藝術家藉由夢想中歡愉的場面、與豐腴的人體,鼓勵觀眾不再壓制心中追求歡樂的慾望。《田園合奏》對於後世藝術家也有著巨大的影響,馬奈(douard Manet)的《草地上的午餐》中就有些許《田園合奏》的影子。

大師與傑作|6個名畫中的大趴、享樂名場面

2

委羅內塞

《利未家的宴會》

佛羅倫薩有著相遇世界的文藝復興“三傑”,而文藝復興晚期則孕育出了威尼斯畫派“三傑”提香、丁託列託(Tintoretto)和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其中委羅內塞的《利未家的宴會》與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最後的晚餐》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大師與傑作|6個名畫中的大趴、享樂名場面

《利未家的宴會》是根據聖經中稅吏利未請耶穌吃飯的故事所畫的,故事背景是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太地區,猶太人中有專門為羅馬政府收稅的稅吏,這些人常常作威作福,魚肉鄉民,對猶太人來說,這些人是十足的惡霸。而這些稅吏中,有一位叫利未的,因為喜愛耶穌講的道理,請耶穌到家裡吃飯,也順便請些其他的稅吏作陪。《利未家的宴會》與《最後的晚餐》運用了完全相同的構圖方式,但兩幅畫作在內容上卻形成了豐饒享樂與樸素憂鬱的對比。

3

埃德加德加

《咖啡館女歌手》

家境殷實的德加(Edgar Degas)自幼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成年後的他更是混跡於聲色場所、特別是芭蕾舞劇院中。他混跡於女人堆中,終日和這些不知名的表演藝術家們作伴,帥氣、消瘦、有著特有的氣質,用手中的色粉筆快速記錄著享樂場所中發生的一切。

大師與傑作|6個名畫中的大趴、享樂名場面

在《咖啡館女歌手》中,德加如同照相機一般,快速記錄下了女歌手演唱時的神態表情。畫面中的女歌手面部被舞臺燈光打亮,光纖由繪畫家不熟悉的角度照臉面部,德加卻仍能順暢記錄女歌手的面容、動作、神態,鬆動的筆觸也準確表達了面板、衣物的不同質感。對於享樂、歡愉的場面,德加再熟悉不過了。

4

馬奈

《女神遊樂廳的吧檯》

《女神遊樂廳的吧檯》是馬奈(douard Manet)生命最後時光中完成的作品,也是他最耐人尋味的一幅作品。

大師與傑作|6個名畫中的大趴、享樂名場面

畫面中央站著以為吧檯女招待,從她背後的鏡子中可以看出這間酒吧何等熱鬧,甚至還有雜技演員懸吊在空中。然而這一切歡愉似乎都與女招待無關,她的臉上始終展現著一抹令人捉摸不透的神情。畫面中,酒瓶上紅色三角形的商標象徵著被社會批次生產的、供人享樂的產品。而在女招待的胸前亦是畫面的中心點,馬奈也畫了一小束紅色的花。觀眾會驚奇的發現,女招待胸前的紅色三角形與酒瓶上的紅色三角形遙相呼應。或許這其中就蘊含著藝術家對於當時社會形態的觀察,歡愉的背後隱藏著一絲哀傷,叫人警惕。

5

勞特累克

《紅磨坊:

舞蹈》

勞特累克(Toulouse Lautrec)本出生在法國世襲的貴族家庭中,卻選擇把創作的寄情投射到放蕩不羈的蒙馬特區中。這裡遍地都是最叛逆、反傳統、不被世俗接受但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作為“蒙馬特之魂”的勞特累克37歲便辭世了。放蕩、墮落、酒精和性是當時蒙馬特區的關鍵詞。當時的蒙馬特還有一大特色,就是被當時社會認為低俗、難登大雅之堂的康康舞。

大師與傑作|6個名畫中的大趴、享樂名場面

在《紅磨坊:舞蹈》中,勞特累克讓深色調的人群突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右邊的女性舉止優雅穿著束腰帶著華麗的帽子,兒另一位女性叛逆的舞蹈動作,彷彿在用盡情舞動的軀體向畫面外的觀眾抗議。人間百態都被濃縮定格在這一瞬間。

6

畢沙羅

《蒙馬特大街》

不同於風流倜儻的德加和時常出現在名流身邊的馬奈,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是眾多印象派藝術家中最勤懇鑽研學術也是唯一一位參加滿印象派8次展覽的藝術家,可謂是最堅定的印象主義藝術家。

大師與傑作|6個名畫中的大趴、享樂名場面

1897年,畢沙羅創作了《蒙馬特大街》。這是一幅境界寬廣的城市風景畫,畢沙羅以敏銳的觀察力,精心地捕捉了俯瞰的蒙馬特大街車水馬龍的喧囂情景。他放棄了固有色的觀念,以補色體現景物的明暗變化,用原色做適當調整。以細碎的筆觸體現光的顫動,造成模模糊糊的形象。畫面中街道寬廣,行人與馬車都是速寫而成的,儘管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潮、車流都由寥寥幾個色塊、筆觸點到即止,但觀眾卻能透過畫面感受到蒙馬特大街繁華、充滿享樂的氣氛。

- E N D -

大師與傑作|6個名畫中的大趴、享樂名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