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丞相費禕為人謙和,郭修與他無冤無仇,為何刺殺他

費禕是是三國時期,蜀漢名臣,他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

諸葛亮去世後,費禕成為尚書令、大將軍。他在位期間實行休養生息,且性格謙遜,為官廉潔,從未得罪過人。但是他的去世很令人意外,因為他是被郭修刺殺而死。

費禕與郭修從未有過怨仇,郭修為什麼要刺殺他呢?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蜀漢丞相費禕為人謙和,郭修與他無冤無仇,為何刺殺他

1、劉禪有護衛保護

郭修是魏國的將領,在一次與蜀漢的戰爭中,被姜維俘獲了,郭修不得已投降了蜀漢,封為了左將軍。

由於郭修不願意成為蜀漢臣子,因此他就怨恨了蜀漢的皇帝劉禪,於是他就想找機會刺殺劉禪。他計劃利用向劉禪道賀的時機,逐漸接近劉禪,再找機會刺殺。

作為皇帝,劉禪身邊都有護衛,而且大臣一般是不能接近皇帝的。所以郭修想殺劉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機會渺茫。這讓郭修很苦惱,不知如何是好。

蜀漢丞相費禕為人謙和,郭修與他無冤無仇,為何刺殺他

後來,他想,既然殺不了劉禪,就殺其他人吧。下定決心後,他就開始尋找其他的刺殺物件,找來找去,最後找到了費禕。

有一天費禕開辦歲首(正月)大會,邀請了郭修在內的很多大臣。當費禕喝酒喝得正高興時,郭修突然衝出來,殺了費禕。費禕驚魂未定,就糊里糊塗地去世了。

可以說費禕是代替了劉禪,被郭修刺死。如果不是劉禪身邊護衛太多,郭修近不了他的身,郭修也不會去刺殺費禕,因此費禕的死是很冤枉的。

蜀漢丞相費禕為人謙和,郭修與他無冤無仇,為何刺殺他

2、費禕是蜀漢重臣

郭修選擇刺殺費禕,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費禕是蜀漢的重臣,也是劉禪很倚重的人。費禕在劉禪做太子時,他就是太子舍人。劉禪登基後,費禕成為了皇宮侍從。

所以劉禪從小就和費禕在一起,彼此之間也很瞭解,劉禪對費禕也有些依賴。而且費禕也是諸葛亮看中的人,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就提到費禕等人,是能夠依靠的人,希望劉禪能多聽他們的建議。

費禕在位期間,秉承諸葛亮的遺志,竭盡全力輔佐劉禪,安邦定國,勞苦功高。所以在當時,費禕是蜀漢的百官之首,也是劉禪的左膀右臂。

蜀漢丞相費禕為人謙和,郭修與他無冤無仇,為何刺殺他

郭修覺得殺不了劉禪,砍掉劉禪的左右手,讓蜀漢受到重創,也算是解了恨。因此他在費禕的酒宴上,突然刺殺了費禕。

費禕與郭修並沒有怨仇,而且費禕為人謙和,友善,沒有瞧不起降將郭修,還請他赴宴。說明費禕已經把他當成了蜀國的人來看待了。

可是郭修不情願做蜀臣,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最後郭修也當場被蜀國其他大臣殺了。

蜀漢丞相費禕為人謙和,郭修與他無冤無仇,為何刺殺他

郭修不願成為蜀國的臣子,可以理解,畢竟人各有志,不能強求。但是當時的情況是,他已投降了蜀漢,為了他自己,也不應該如此莽撞。

比如徐庶他也不願意為曹操效勞,但是他並沒有像郭修這樣,去刺殺曹操或者曹操手下某個部將。他只是不為曹操獻計,之後再尋找機會逃走。

其實郭修也可以這樣,然而他並沒有選擇相對明智的辦法,而是想付諸於武力,來解決問題,其實是一個很錯誤的做法。

蜀漢丞相費禕為人謙和,郭修與他無冤無仇,為何刺殺他

他刺殺了費禕,雖然對蜀漢是很沉重的打擊,但是對他自己來說,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聰明的人應該是打擊敵人,而保全自己,不一定要同歸於盡。

郭修完全有其它的選擇,而他卻選了一條最不合理的路,可見他是一個沒有智慧的人。

像郭修這樣硬碰硬的策略,是不可取的。郭修的做法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莽撞,否則損失很大,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規律,一切都要按規律辦事。

蜀漢丞相費禕為人謙和,郭修與他無冤無仇,為何刺殺他

遇到問題或矛盾,不能意氣用事,要時刻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先冷靜下來,再開動腦筋想出合理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當然做到這樣不容易,所以這就要求家長們從小就要引導,啟發孩子去思考問題,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長大後,他們就不會因為一時衝動,而選擇錯誤的方法。

郭修的做法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不值得效仿。我們當謹記前人的教訓,否則類似的悲劇會再次上演。

參考文獻:

《三國志·蜀書·蔣琬費禕姜維傳》

《三國演義》

作者介紹:

肖邦:喜歡中國歷史,對歷史人物、事件有獨到見解。希望透過文字還原歷史的真相,揭開歷史中鮮為人知的秘密。瞭解歷史,掌握現在,擁有生活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路

往期文章連結:

文聘本不願降曹,而曹操為什麼還要重用他

有花木蘭的勇氣穆桂英的魄力這個巾幗英雄憑一己之力保住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