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子扶蘇沒有自殺,而是取胡亥代之,秦朝還會迅速滅亡嗎?

如果公子扶蘇沒有自殺,而是取胡亥代之,秦朝還會迅速滅亡嗎?

歷代王朝的興衰更迭總會留下很多遺憾,以致後人在讀史時總會替當事人著急,產生這樣那樣的假設,比如,赤壁之戰中曹操如果不把戰船連起來,他還會失敗嗎?淝水之戰中苻堅如果堅守淝水河岸,不下那致命的後撤命令,前秦還會頃刻間瓦解嗎?如果崇禎皇帝不殺袁崇煥,滿清還有機會入住中原嗎?等等。雖然歷史不容假設,馬後炮式的回答沒有意義,但如果我們能把腦洞開大點,對一些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做一些合乎邏輯的推演,也許能得出不一樣的結果,給人以不一樣的啟迪。

在這裡,我們先不討論上面三個問題,而是回答一個我在頭條歷史問答公開課上遇到的一個頗具腦洞的問題:

“答疑解惑:如果是扶蘇做皇帝,秦朝是不是就不會那麼快滅亡?”。

雖然我在問答上已經回答過了,但限於篇幅,沒有過多的展開闡述。今天,我們就不妨開一下腦洞,看看如果公子扶蘇做皇帝,是否能挽救大秦的國運。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歷史環境下,深入分析以下三個大秦時代面臨的問題:1,造成秦朝終二世而亡的原因是什麼?這些原因人為是否能夠解決?2,當時的時代主題是什麼?秦朝的統治到秦始皇末期是否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時代賦予秦後繼統治者什麼樣的要求?3,公子扶蘇個人的素質和能力如何,他是否具備力挽狂瀾的能力。

如果公子扶蘇沒有自殺,而是取胡亥代之,秦朝還會迅速滅亡嗎?

公元前221年,經過秦國自秦孝公開始的六代君主的苦心經營,終於使秦國國力一騎絕塵般的將其餘六國遠遠甩在後面,到一代雄主秦始皇時,終於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一舉消滅關東六國,建立起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其國力也是空前的強大。按道理來說,秦朝還在春秋戰國的秦國時,是一個西北邊陲的化外之地,屬於夷狄之邦,卻能在六國攻伐下一直堅持400年之久,反而在統一全國後,國力空前強盛的情況下,短短15年就亡於

“一夫作難而七廟

的秦末農民大起義,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沉思: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強大的秦朝會迅速滅亡?

一、秦朝滅亡的原因:

1、秦始皇對統一六國後時代發展所面臨的主題認識不清:

秦滅六國後,結束了長達400多年的春秋戰國割據混戰,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但在大規模的軍事征伐活動結束後,社會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割據與統一的矛盾,而是被多年混戰弄的千瘡百孔的社會生產與人民渴望安定和睦的環境來休養民生之間的矛盾,。客觀上需要統治者創造一個相對寬鬆和諧的社會環境,與民休息,發展農業生產,也就是和平和發展是當時社會發展的要求。但秦始皇秦在統一以後的十幾年中,始終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進行了多次的大規模戰爭,當時全國的人口約為一千多萬,而當兵服役的人超過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二以上。一方面,大量的壯丁服兵役使得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力嚴重不足,阻礙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龐大的常備軍消耗了大量的國家儲備,使得在應對陳勝、吳廣起義時不得不徵發大量囚徒去當炮灰。

如果公子扶蘇沒有自殺,而是取胡亥代之,秦朝還會迅速滅亡嗎?

2、秦統一後的基本國策沒有實現去軍國主義化:

對於“軍國主義”這一國家體制,我們並不陌生,近現代的德國、日本實行的就是軍國主義。而我們仔細觀察自商鞅變法以來的秦國國策,不難發現秦國實行的就是軍國主義政策,表現在政治上就是對內暴政統治,壓制人民,濫用民力,大興土木,致使民怨沸騰,這股民怨很容易被原六國貴族利用。思想上受商鞅變法的理念影響,從秦國一直到秦始皇,統治階級一直奉行法家的治國理念。對於其他的學術思想則實行“焚書坑儒”的恐怖政策。在法治上,秦始皇法定的重刑主張推向極端,用嚴刑峻法來鎮壓臣民的反抗,推行輕罪重刑的處罰原則,動不動就實行抄家滅族,鄰里連坐的嚴重處罰,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在軍事上,始終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還連年繼續發動戰爭。

3、秦朝統治者對內部宗室、貴族、功臣的大肆屠戮,徹底失去了原秦國關中地區的民心。

如果公子扶蘇沒有自殺,而是取胡亥代之,秦朝還會迅速滅亡嗎?

在轟轟烈烈的秦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後,我們發現,在原秦國舊地關中地區和漢中兩川地區並沒有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說明秦國在原勢力範圍內的統治還是比較穩固的。秦王朝在原有地區的支援下至少可以保有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勢力範圍。但秦二世胡亥繼位後,對本土勢力大加殺戮,秦二世當時也是腦子秀逗了,在外有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的威脅下,還立即

“誅大臣及諸公子”,“十公主

磔死

”,

被殺的大臣,幾乎都是秦國本土貴族,使得秦國原來有實力的本土勢力被剷除殆淨,連丞相李斯也受腰斬,夷滅三族。導致整個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國家喪失了凝聚力。造成了的嚴重後果是,農民起義爆發時,僅存的秦國本土勢力已經沒有力量,也沒有那個忠心去為秦二世賣命了,趙高後來敢弒殺秦二世,就是因為舉國之內沒有任何一股勢力與其對抗,大秦帝國的滅亡也順理成章了。

4、秦軍的兩支精銳主力部隊在帝國生死存亡的時刻卻被調離在一南一北兩個邊疆地區,根本沒有參與鎮壓農民起義的戰鬥。

根據史書記載:當起義軍逼近都城咸陽時,即位的秦二世根本無法排程主力部隊去平叛,只好赦免了修建秦始皇陵的囚犯,命令他們拿起武器,鎮壓反叛。出人意料的是,這群

“烏合之眾”

體現出了異乎尋常的戰鬥力,他們用很短的時間就打的陳勝、吳廣的義軍丟盔棄甲。這支未經訓練的烏合之眾能在第一次戰鬥中擊敗起義軍,可見當時的農民起義軍戰鬥力並不強。如果有正規的大秦鐵騎主力部隊參加戰鬥,秦帝國不可能這麼快覆滅。

那麼,秦朝的主力在哪裡呢?在邊疆。

如果公子扶蘇沒有自殺,而是取胡亥代之,秦朝還會迅速滅亡嗎?

秦軍鐵騎

在帝國的北疆,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由公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率領的30萬精銳秦軍鎮守在長城沿線。當都城告急的時候,這支秦軍開始南下,由於這支軍隊的靈魂人物公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已被胡亥逼害之死,所以,當時這支軍隊軍心非常不穩,將士也不想真心為秦二世的朝廷賣命。他們根本沒有南下參與戰鬥,如果有的話戰局一定會改寫,想想連曉勇善戰、行蹤不定的匈奴騎兵都不是他們的對手,對付農民起義軍更不在話下。

在帝國的南方,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將屠睢和趙佗率50萬大軍,發動了征服百越的戰爭,並最終取得勝利,統一了嶺南。當起義突然爆發的時候,這部分秦軍正在戍守剛剛平定的南部疆土。在帝國存亡的關頭,他們選擇了沉默。司馬遷記載,當地的最高長官下令,堵塞南北之間所有的通道,軍隊嚴禁北上作戰。南部秦軍也這樣拋棄昏庸殘暴的秦二世。

南北兩面的戰場累計投入了至少80萬的兵力,這就導致了中央兵力的空虛。偉大的秦帝國就這樣在無正規主力部隊參戰的情況下被農民起義軍短時間就推翻了。

如果公子扶蘇沒有自殺,而是取胡亥代之,秦朝還會迅速滅亡嗎?

二、公子扶蘇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有能力處理好秦末複雜的社會形勢嗎?

瞭解了秦朝迅速滅亡的原因後,我們來看看公子扶蘇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關於公子扶蘇,史書上記載的並不多,只知道他的身世是秦始皇和來自楚國的妃子生的,司馬遷也沒有專門為扶蘇立傳記載,但我們從其他人的本紀,世家,列傳裡摘取有關公子扶蘇的記載片段來了解這個人。

1、扶蘇的思想理念契合當時的時代特徵

經過400年春秋戰國的大混戰,民心思安。老百姓都希望過上太平日子,如果不到萬不得已,除了六國舊貴族,是沒有人願意起來造反的,畢竟造反是把腦袋別在腰上的營生,即使和平時期六國貴族刻意煽動,也不會有那麼多人響應。絕大多數平民百姓僅僅是希望能過上吃得飽、穿的暖的安定生活 ,誰來掌權管理天下,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

扶蘇的治國理念是什麼呢?據歷史記載: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盧生相互譏諷、評議秦始皇的暴戾,並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聞訊勃然大怒,於是命令御史拘捕審訊咸陽城的術士。秦始皇把這些違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

扶蘇針對始皇帝坑術士一事,曾上書勸諫秦始皇說:“天下剛剛安定,邊遠地區百姓尚未歸附,儒生們全誦讀並效法孔子的言論,而今陛下卻用嚴厲的刑法處置他們,臣擔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秦始皇大怒,於是將扶蘇發配給蒙恬。從這則記載裡,雖然不能肯定扶蘇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但可以肯定,單一的嚴厲苛刻的法家思想肯定不是扶蘇的執政理念,扶蘇執政後,極有可能會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基礎上,吸取道家,儒家的部分治國思想,輔之以法家來治理國家,教化臣民,這樣,就極大的糾正了秦始皇單一法家執政理念的弊端,不會引起社會各階層人民的極大牴觸。收服民心,讓天下休養生息,這一點扶蘇無疑能做到。

如果公子扶蘇沒有自殺,而是取胡亥代之,秦朝還會迅速滅亡嗎?

2、扶蘇為人寬仁,信人而奮士,善於統御下屬,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在扶蘇被秦始皇發配去守邊時,扶蘇在那裡獲得蒙氏兄弟和軍民的擁戴,側面也說明他善於統御下屬,會用人。扶蘇為人寬仁,體恤民情,執政後極有可能會停建還沒修完的阿房宮、驪山陵墓等勞民傷財的浩大工程。扶蘇接始皇帝”偽詔”,不調查清楚事情的原委,就自殺,不論他是否是懦弱還是昏昧,至少說明一點扶蘇是一個忠孝之人,但凡忠孝之人,一定是仁慈的、溫厚的。再加上扶蘇跟蒙恬戍邊多年,深刻體會民間疾苦,當政後一定會對在秦朝的軍國主義體制進行改革。

而這樣忠厚的帝王對於一個已經被強勢君王始皇帝折磨的非常疲弊的國家來說,是非常急需要的,扶蘇肯定不會是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那樣的殺伐果斷,英明神武的一代雄主,但至少會和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一樣,寬仁待民,與民休養生息,當然更不會大肆屠戮自己的宗室皇親了,對於秦王朝來說,就等於緩和了社會根本矛盾。

如果公子扶蘇沒有自殺,而是取胡亥代之,秦朝還會迅速滅亡嗎?

3、在重視宗法血統傳承的先秦時期,扶蘇當政能一定程度上化解秦國和原六國地區的矛盾

我們在後來的陳勝吳廣起義初期,也發現二位“氓力之人”曾經一度打著公子扶蘇和項燕的旗號造反。打著項燕的旗號不難理解,因為項燕是楚國最後一位戰死的將軍。但是反秦為什麼要打秦國已故公子扶蘇的旗號呢?一方面是因為扶蘇的仁義性格人所共知,還有就是扶蘇的母親是楚國人,他身上流著一半楚國人的血統。如果扶蘇若當了皇帝,六國中反秦最強烈的楚國,反抗力無疑就會削弱多了。

如果公子扶蘇沒有自殺,而是取胡亥代之,秦朝還會迅速滅亡嗎?

如果公子扶蘇沒有自殺,而是取胡亥代之,秦朝是不會迅速滅亡的。

當然,扶蘇也不是十全十美萬能的,他所面臨的秦始皇死時給他留下的形勢也是嚴峻的,在執政後如何能有效化解這些矛盾,也關乎著秦朝的長治久安。包括:1、扶蘇能否在思想理念上統一認識,正確處理好各種先秦思想之間的關係和地位。2、在郡縣制下,扶蘇能否正確處理好原六國地區六國貴族勢力和中央的關係。3、扶蘇能否排除內部保守勢力的阻撓,大刀闊斧的進行去軍國主義化的改革。這些都關乎到秦朝能否延續國祚,但由於公子扶蘇的早逝,我們是無法假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