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允接受李傕、郭汜的請降,以他的能力能否中興大漢?

不得不說,《三國演義》中王允的連環計玩得很漂亮,但是這並不代表他的能力真的出色。從殺死董卓之後的種種表現看,王允不僅矯枉過正,甚至有點小人得志的嘴臉。雖然最終他為大漢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但假設他不死,由他來統領百官“輔佐”皇帝,我甚至不認為他會一直是那個大漢忠良,固然會比董卓做的好,但一定比不上曹操。

如果王允接受李傕、郭汜的請降,以他的能力能否中興大漢?

王允的連環計

由於董卓的襯托,使得曹操、袁紹等人都成了正面形象,起碼相對而言他們還不至於視皇權為無物。王允作為三公之一,大漢的老臣,筆墨又不算少,自然成了“忠臣”的代表人物。

在曹操行刺和諸侯聯軍討伐董卓先後失敗後,王允深深的明白,求人不如求己,與其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不如自己想辦法。

府中歌姬貂蟬讓他眼前一亮,有了主意。於是他以貂蟬而誘餌,挑撥呂布與董卓反目成仇,最終借呂布之手鏟除了董卓。

如果王允接受李傕、郭汜的請降,以他的能力能否中興大漢?

計策很高明,甚至可以說直擊董卓和呂布的人性軟肋。但客觀說,連環計的成功執行者貂蟬才是第一功臣。她隨機應變的能力和挑撥是非時的嫵媚才是成功的關鍵。別忘了,董卓在與呂布產生矛盾之後,答應了李儒的建議,但是被貂蟬雨帶梨花的一撒嬌又違背了自己的初衷,最終為身死埋下了伏筆。

如果董卓沒有被貂蟬說動,而是按照李儒的話去走,那麼王允可真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說王允的連環計並非無懈可擊,之所以能夠成功更多的原因是貂蟬“從中作梗”,而始作俑者王允只不過提供了一個大概的方向。

如果王允接受李傕、郭汜的請降,以他的能力能否中興大漢?

董卓死後

董卓身死之後,王允一改從前的唯唯諾諾,可以說真正的“翻身農奴把歌唱”了,從他之後穩定漢庭的一系列措施看,他的能力真不算太強,甚至於很多事獨斷專行,根本不請示漢帝,連個形式都沒有走。

而殘殺蔡邕更是讓人覺得王允暴而無恩。一來,蔡邕堪稱當世第一大儒,殺他帶來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同時王允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有皇帝,最最重要的是蔡邕罪不至死,所以在我看來,王允的這種做法並不是以儆效尤,更多的是殺人立威!

如果王允接受李傕、郭汜的請降,以他的能力能否中興大漢?

之後,在李傕、郭汜請降時,他果斷拒絕,同時徹底將他們打為叛逆,可是手中卻沒有一定戰勝二將的力量,這樣的做法甚至可以說愚蠢,因為即便不納降,稍微有點頭腦的人也不會逼得二將投鼠忌器,做殊死一搏,完全可以虛以為蛇,從長計議。

結果最終呂布戰敗,王允自盡,二賊重新佔領長安,所作所為比昔日的董卓有過而無不及。

假設性的納降

剛才說了那些與題目無關的話題,無非是對王允的智謀和能力做一個大致的闡述,然後再透過假設,看一看這樣的王允能否中興大漢,個人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王允智謀不足。除了連環計,乏善可陳,可以看出他並不是一個很有智謀、馭人有術的人。所以,對李傕和郭汜之後的管制問題是個大麻煩。

二人有兵有將,並不是逆來順受的主,剛開始受驚於董卓的死,所以表現的唯唯諾諾,但是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後,以王允的能力很難解決二人的安置問題,換言之,兵權在手的李傕、郭汜是兩顆王允搞不定的定時炸彈。

如果王允接受李傕、郭汜的請降,以他的能力能否中興大漢?

第二,與呂布的關係平衡。王允在施展連環計時對呂布很客氣,但是在得勢之後完全一副呂布歸他調遣的架勢。在一切比較混亂的時候還好,一旦安定下來之後,自認手刃董卓功勞頗大的呂布會一直安心在王允之下嗎?恐怕這不是一個貂蟬就能左右牽制的。別忘了,呂布最擅長的就是弒主。

如果王允接受李傕、郭汜的請降,以他的能力能否中興大漢?

第三,除了盤根錯節的權利平衡之外,隨著地位的提升,王允還會保持著對大漢所謂的忠誠嗎?從他誅殺董卓之後的表現看,他似乎和那些亂世梟雄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曹操曾經的理想只是做大漢的徵西將軍,像衛青、霍去病那樣威震異族、開疆拓土。結果最終呢?能夠做到生前沒有篡漢,就已經很難得了。

如果王允接受李傕、郭汜的請降,以他的能力能否中興大漢?

所以說,無論智謀、能力、朝中局勢等各個方面,王允都做不到中興之臣,大漢走向末路,恐怕不可避免。

如果王允接受李傕、郭汜的請降,以他的能力能否中興大漢?

【完整無刪減】四大名著全套原著正版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初中生青少年白話文言文注音註釋小學生鎖線精裝收藏級暢銷書籍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