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啟後的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指的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他們是初唐中後期的詩文作家。四人均被譽為神童,很小的時候就才名遠揚。

承前啟後的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第一人王勃,六歲能文且下筆流暢,九歲讀秘書監顏師古《漢書注》,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賢)府文學。因才華橫溢,做了一個親王的陪讀,他挑唆親王去鬥雞使其荒廢學業,因此被貶,在去被貶地安南(現今越南)的途中落水身亡,時年二十三歲。

王勃擅長五律和五絕,著有《王子安集》、《滕王閣序》。“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身可辱,而志不可奪”、“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落霞與孤雁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出自王勃。

承前啟後的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第二人楊炯,九歲進士及第,授弘文館待制,二十六歲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楊炯卒於四十多歲,是初唐四傑中活得最長的一個。他曾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楊炯聰敏博學,文采出眾,善寫散文,尤擅詩歌,”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影隨朝日遠,香逐便風來。“他的詩歌在內容和風格上突破了齊梁的宮體詩。

承前啟後的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第三人盧照鄰,出身范陽盧氏北祖,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

盧照鄰博學能文,他寫的賦篇很華麗,擅長詩歌、駢文,歌行體詩寫得最佳。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等,被後人譽為經典。

他自幼身體羸弱,曾跟隨義父神醫張仲景學醫。武則天信佛,他是學儒的,因政見不同,仕途不順,便放曠詩酒,隨著其義父張仲景的去世,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後因不堪病痛,最後以自盡的方式離開人世。

承前啟後的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第四人駱賓王,七歲就寫出了被廣為流傳的“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他的詩歌辭采華贍,格律嚴謹,“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等詩句,驚豔了千年。

武則天稱帝時,是以皇太后的身份稱帝,這樣的稱帝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因此就有很多人舉兵反抗。駱賓王加入了起兵揚州的討伐武則天的徐敬業的隊伍,併為這支起義軍寫了一篇極能鼓動人心的《討武曌檄》。武則天看到這篇討伐自己的文章時,非常感慨地對當時的宰相說:這樣優秀的人才沒有被我朝所用,是你的失職。徐敬業敗亡後,駱賓王結局不明,或說被亂軍所殺,或說遁入空門。

承前啟後的初唐四傑

除了四傑,初唐還有一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李白的同鄉陳子昂。

承前啟後的初唐四傑

他們把齊梁宮體詩從宮廷、臺閣,從風花雪月移向了廣闊的江山和邊塞,賦予了詩歌新的生命力,為李白的盛唐時期奠定了根基,在文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