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講述人給我們帶來的考古與歷史:《地下秦朝》

《地下秦朝》。

作者張衛星。

《國家寶藏》講述人給我們帶來的考古與歷史:《地下秦朝》

《國家寶藏》講述人給我們帶來的考古與歷史:《地下秦朝》

當時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雖然對於這個題材和切入的角度很感興趣,但是因為手裡的書比較多,也沒有一定要入手的慾望。

直到看到了作者張衛星的名字,這個在《國家寶藏》第三季裡曾經打動過我的名字,這個被張國立稱之為“最浪漫考古人”的名字。

《國家寶藏》講述人給我們帶來的考古與歷史:《地下秦朝》

《國家寶藏》講述人給我們帶來的考古與歷史:《地下秦朝》

《國家寶藏》講述人給我們帶來的考古與歷史:《地下秦朝》

好吧,這個可是國家電視臺選擇的代表秦朝考古的專家呀,天選之子,無法拒絕的誘惑。

入手不悔。

這本書用大量的歷史資料和第一手考古發現讓塵封在地下的大秦王朝,以一種清晰的姿態迴歸我們的視野,這部書是對秦始皇陵60年考古實踐的完整總結,可以說是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

《國家寶藏》講述人給我們帶來的考古與歷史:《地下秦朝》

歷史不僅僅是白紙黑字了,歷史是一個個鮮活的物件,鮮活的場景,鮮活的人物,鮮活的事件。

開啟這本書,首先就被這裡面大量精美的稀有的圖片吸引。

《國家寶藏》講述人給我們帶來的考古與歷史:《地下秦朝》

圖片中有國家地圖都市地圖,有地形圖有路線圖,有各種文物圖,有考古現場圖,有文物分佈示意圖,有文物的實體拼對圖,也有現代工藝的數字建模和模擬復原圖……從這些圖片我們能看到考古學者工作的方方面面,能感受到他們的專業、辛苦,也能看到考古事業的技術更新和變化。

《國家寶藏》講述人給我們帶來的考古與歷史:《地下秦朝》

比如131頁的圖2-18,看到一個來自於墓葬的人類顱骨圖,經過三維掃描、計算機顱骨面貌復原,然後是基於專家知識的真實感處理,最後運用三維列印技術,重現秦人面貌。這種技術我以前在破案類的電視劇中經常見到,比如說前一段的《獵罪圖鑑》,裡面就有這項技術的運用,但是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完全沒有想到這項技術也可以用於那麼遠古的人類。看到最後人們透過三維技術還原的秦人模樣,那一雙眼睛似乎在訴說著千年的歷史。這是來自地下的問候,這是來自千年之前的問候。

有一種非常神妙的閱讀感受。

文字部分更是充分的展示了考古的魅力,作者把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結合在一起,讓我們看到了秦朝龐大的地下王國形成的脈絡。

《國家寶藏》講述人給我們帶來的考古與歷史:《地下秦朝》

這裡面有好多都是我們以前不曾瞭解的事實。

比如,我們從中瞭解到,始皇早期建造陵墓,可能只是國家層面的例行公事。秦始皇統一了天下之後,一方面,由於成為天下的共主,所以按照習慣,繼續推行自己的陵墓建設,但是另外一方面,也由於秦始皇對於死的極其厭惡和對於不死藥的盲目樂觀,讓他對於這一工程並不熱衷。後來由於為他求仙的人集體逃跑,秦始皇終於意識到,自己也可能走向人類共同的歸宿,這個時候陵墓的修建才大張旗鼓,加快了速度。

秦始皇不僅要在活著的時候獲得殊榮,而且開始為自己打造龐大的死後宮殿,準備在另一個王國延續自己的美夢。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他曾經把自己的“自”(那個時候的“自”字有兩個字形,“白”和“自”,“皇”這個字裡選了“白”,這個字形)字放在了“王”的頭上,形成了“皇”字,還把這個字放在了代表著天帝的“帝”前面,讓自己成為天下獨尊,所以當他把關注的目光轉到地下的時候,一個龐大的地下秦朝就形成了。在秦始皇的感覺中,這是他的另一片天地,所以甚至連護衛和動物園之類的死者絕對用不到的功能,都被設想的周全周到,水銀機械等當時最為高檔的技術,也成為始皇陵墓的有力技術保障。

隨著作者的專業解讀,彷彿一幅幅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我們摒心靜氣,生怕打擾了秦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