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可以容納不守婦道的衍太太,卻容不下誤入歧途的魯迅表妹

在魯迅《朝花夕拾》中的《瑣記》裡有一個壞心眼的女人,就是衍太太。衍太太故意教小孩子學壞,還散播謠言,給少年魯迅帶了很多困擾。而周作人的〈〈知堂回想錄〉〉裡也提到了衍太太,更是說出了衍太太更多的不良事蹟。

衍太太和她的男人衍生並非是夫妻,而是堂嬸和堂侄的關係,雖然是遠親。注意,魯迅出生於1881年,那時還是晚清。在魯迅的少年時代,衍太太這個寡婦就能公開和堂侄同居嗎?不需要被沉豬籠嗎?

周家可以容納不守婦道的衍太太,卻容不下誤入歧途的魯迅表妹

不守婦道的衍太太不但沒有被沉豬籠,而且還活躍在周家,周家人不但沒有和她斷絕來往,還準她接近小孩子,也不怕她帶壞小孩子。

而衍生可以隨便出入周家,在魯迅的祖父周福清面前大講其家人的壞話,挑拔周家的關係,以至於衍生病故的時候,周家人都很開心,魯迅的祖母還合掌說了聲“阿彌陀佛”,真是把這個災星送走了。

周家可以容納不守婦道的衍太太,卻容不下誤入歧途的魯迅表妹

是不是晚清的社會風氣已經開放,根本不管那些人行為不端呢?誰想幹啥就幹啥,沒人瞧不起。

如果晚清已經社會風氣開放,那麼為什麼周家人不能接受魯迅的表妹馬珠姑呢?

馬珠姑是魯迅的大姑姑周德的獨生女。周德因為父親周德清擇婿太嚴,耽誤了青春,只能在20多歲嫁給鄉下紳士馬某人當填房後妻。馬某人的前妻留下了一個兒子。

後來馬某人病故,周德坐船遇到風暴翻船,馬珠姑成了父母雙亡的孤兒,和同父異母的哥哥生活在一起。可是兄嫂虐待馬珠姑,而珠姑經常到兄長的茶葉店幫忙,有一個夥計對珠姑十分關懷。

十幾歲的少女珠姑就感動了,以為夥計是最愛自己的人,於是就跟夥計私奔了。沒想到夥計家裡早有老婆。夥計的老婆兇悍,不但虐待珠姑,還把珠姑賣入青樓。

民國元年,一個老太婆突然到周家,帶著兩斤點心,她說是珠姑的使者,因為珠姑想念外婆家,特意差使她來看望,希望以後能讓她(珠姑)來走動。

魯迅的母親周老太太就和大家商量,大家都不贊同和珠姑來往,於是就婉辭謝絕了。

周家可以容納不守婦道的衍太太,卻容不下誤入歧途的魯迅表妹

這件事被周作人的族叔周冠五寫成文章,還被周作人收錄在他的〈〈知堂回想錄〉〉裡。珠姑的結局如何呢?周冠五沒有說,周作人也沒有說,但是卻有人寫文章說珠姑結局悲慘,在破廟裡凍餓而亡。但不知道是真是假。

周作人寫〈〈知堂回想錄〉〉已經是一位老人了,周作人為此事譴

責自己,表示深切的內疚。原文如下:

“我家自昔有妾禍,潘姨太太剛於前兩年出奔,先母的反感固亦難怪,但我們也是擺起道學家的面孔來,主張拒絕,乃是絕不應該的,正是俞理初的所謂虐無告也。回想起這件事,感到絕大的苦痛,不但對不起大姑母,而且平常高談闊論的反對禮教都是廢話。

以常情論,珠姑是可憫的。她大概因為境遇不安,想於外婆家求些保護,卻不意被拒絕了。”

周作人

認為,這件事說不定有珠姑的異母哥哥的陰謀在裡面,說不定是他故意給珠姑和夥計方便,以便除掉珠姑。

周家可以容納不守婦道的衍太太,卻容不下誤入歧途的魯迅表妹

這樣說來,珠姑是可憐的,是受害者,在那種情況下,她一個十幾歲的少女,最親的親人就是她同父異母的哥哥,而兄嫂卻虐待她,她在無助的情況下,被夥計關懷,自然會感動,所以被夥計欺騙,做出了私奔之事。

珠姑淪落青樓後,卻沒有人解救她。她母親的孃家周家都算是有錢人,都卻嫌她丟人現眼。

可是為什麼不守婦道的衍太太卻為婆家家族所容?

周作人還能自己把這件事寫出來,並且譴責自己,表示很內疚,很苦痛,這已經不錯了。如果換了別人是不會說的,根本不會承認,還會言之鑿鑿地說我們家根本沒有馬珠姑這個人,我們家是體面人,根本不認識馬珠姑。

周家可以容納不守婦道的衍太太,卻容不下誤入歧途的魯迅表妹

我們實在是不瞭解以前的時代,全靠以前文人所寫的文章和媒體宣傳的,所以實在是想不通不守婦道的衍太太卻為婆家家族所容,而被騙受害的少女馬珠姑卻為家族所不齒。

歷史是透過長距望遠鏡觀察所得的內容,孰真孰假,難以確定。

傳記是運用顯微鏡放大的影象,難保沒有誇大渲染的

成分

。那個時代究竟是怎樣的?為什麼會出現衍太太和馬珠姑這樣相反的事例?

參考資料:〈〈知堂回想錄〉〉